中部贫困地区畜牧业发展研究
2020-04-17董金凤张贺
董金凤 张贺
摘 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畜牧业的发展是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步。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国家重要的发展基地。因此,本文将以中部6省贫困地区畜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中部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发展畜牧业面临的困难,从地理问题、人员、资金和管理水平方面出发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畜牧业提供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脱贫攻坚;畜牧业;中部6省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44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水平总体有较大的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至此,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一些发展问题日渐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自2006年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的发展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说道:“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要抓住机遇,继续带动中部贫困地区的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文中所指的中部地区是指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以其为研究对象,提出在中部6省发展畜牧业的优势,从中部贫困地区的地理环境、留在本地的人员、资金和管理水平方面分析发展畜牧业面临的困难,针对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考虑环境因素、提高贫困地区人员的养殖技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养殖的对策。
1 中部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畜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中部贫困地区多是依山傍水的革命山区和老区,有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政策方面的优势,是畜禽良种优势产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1 地理条件优越
中部6省位于我国的中部,承接率先发展的东部,西启大开发的西部,北连京津冀、南接粤港澳;做到了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居于要地。一旦全国各地的资源、资金、人才流动起来,中部6省都是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人、财、物三者交流对接于中部,必然给中部发展畜牧业带来巨大机遇。
1.2 自然资源丰富
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丰富的资源是人们得以发展的基础。作为传统的农业区,中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与养殖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相对集中和突出的地区。中部地区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复杂多变、生态条件独特,植被类型丰富、植物生长期长、植株生物量高、载畜潜力大,非常适宜发展畜牧业;同时中部6省各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林业资源、饲料资源等,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满足国内畜产品需求的主力军。我国中部贫困地区多是一些革命老区、山区,大都远离市区中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有优越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天然绿色畜产品的生产基地。
1.3 良种优势产区,发展潜力大
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肉、蛋、奶类特别是猪牛羊肉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由表1内容可知,中部地区饲养的畜禽中,猪年底头数占全国总量的33.10%,肉猪出栏头数占全国33.92%,牛占全国16.02%,山羊占全国26.77%,绵羊在全国占比是4.91%。这些数据表明中部地区本身是生猪产业发展优势产区,因此在当地需要继续稳定生猪、家禽生产;从牛、羊在全国的占比中可以得出,牛羊肉的供给小于需求,需从别处调运,这就要支付额外的运输成本,以及一系列其它费用支出。而中部地区本身多丘陵、草山、草坡、草滩、湖圩、河堤等天然草场,是养殖牛羊的优势产区,充分加以开发利用,定能开辟属于自己的牛羊产业。
1.4 政策支持
中部各省全面貫彻落实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强调要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加强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各省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大精神力量,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2 中部地区发展畜牧业面临的困境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畜牧业生产在农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中部6省贫困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状况看,畜牧业的发展止步不前,仍然面临较大的困境。
2.1 地理环境带来的劣势
中部地区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区,人多地少,是中国“三农”问题相对集中、突出的地区,中部地区现存的贫困现象主要是一种区域性贫困,这些贫困地区大都是省与省、地区与地区的交界处,远离发达的中心城市。如,湖北省现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高山地区、水库淹没区;安徽省现在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沿淮河的蓄洪水库区;湖南省现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湘西山区等。但是,中部地区贫困连片的范围不像西部那样广阔,中部贫困地区多是一些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产生信息传递的速度相对较慢,由于地理位置上的距离及道路崎岖,造成交通运输不便,阻碍了当地养殖的畜牧产品及时运送出去;地处偏远的山区气候时常变化多端,畜禽无法适应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突发状况,如大规模的畜禽患病、死亡等,当地居民无法控制和预料,造成损失。
2.2 留在本地的农民素质问题
2.2.1 文化水平
表2给出了2018年全国及中部6省6岁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百分比。据表2数据显示,受到初中及以下教育的中部6省中,安徽、江西、河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安徽省未上过学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达到了7.2%;同样的,受到高中包括中职及以上教育的安徽、江西和河南也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文化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化水平低一般来说对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差,思维局限且较固执,无法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2.2 身体健康水平
中部6省中,河南、安徽、湖南、江西是我国农民工输出最多的4个省份,大量农民工涌入发达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导致留在当地农村的多是空巢老人、体弱多病的青年和留守儿童。所以留在当地的居民多是身体健康素质较差的人群。
2.2.3 职业与沟通技能
中部6省是我国农民工输出较多的几个省份,留在当地的居民由于自身文化和健康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工作技能,沟通能力也相对较差。
2.3 资金问题
贫困地区居民本身存在较大的收入问题,没有多余的用于投入产出的资金。资金紧缺,使得能够进行畜牧养殖投入的资金有限,进而导致养殖的规模较小,投入建成的养殖场设施不健全。另外,中部地区畜禽多是靠饲料喂养,更是加重了资金的投入。
2.4 管理水平
贫困地区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当地村民只能听从帮扶人员的建议购买较少数量的牛羊等畜禽,但由于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科学的管理方式,在养殖过程中饲料的使用、添加剂的投放量及药物的使用都缺少相關的依据,从而导致畜禽的成活率较低。
3 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要保障畜牧业在中部贫困地区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助力脱贫攻坚,政府部门必须充分考虑发展畜牧业所面临的困境。
3.1 考虑环境因素,确保引入畜禽适应当地的环境
在确定要引入养殖的畜禽时,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势、温度湿度、植被和饲养管理方式等,最好是引入适应能力强、产量高、能带来较高经济价值的良种畜禽。
3.2 提高贫困地区人员养殖技术
针对中部贫困地区人员素质较低和畜牧养殖技术较差的情况,政府等相关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发放与养殖技术有关的录音机、养殖手册等资料,帮助一些有文化水平的人员学习养殖知识;政府定期组织专家到村里传授养殖经验,这样可使当地居民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组织相关的养殖技术培训,选择合适的时期免费为贫困地区农民进行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贫困地区人民金钱支持,倒不如尝试教其摆脱贫困的有效方法。
3.3 引导养殖,助力脱贫
当地村民继续稳定生猪、家禽生产,推进当地生猪、家禽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地方特色猪种和特色家禽。积极引导各地结合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促进牛羊产业大发展。大力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的畜禽养殖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家庭养殖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养殖场”的现代养殖示范场。
3.4 加大资金扶持,精准扶贫
扶贫人员应当全面落实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政府应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发展畜牧产业,构建高效灵活的融资机制;鼓励当地大中型农牧企业为养殖场解决流动资金问题;鼓励城镇地区零售集团与贫困地区养殖场进行订单畜产品供应合作,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提供了一定稳定的销路。
4 小结
畜牧业在此次脱贫攻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部6省应当从环境、人员、养殖技术方法和资金方面充分考虑如何通过畜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贫困地区人员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杨易,李嘉莉,刘志颐.中国中部地区农业“走出去”特点、启示与政策建议——以安徽省为例[J].世界农业,2014(05):183-187.
[2]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J].湖南畜牧兽医,2016(02):57-59.
[3]王春华.畜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畜牧业,2018(18):45-46.
[4]刘晓.关于在扶贫攻坚战中突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对策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8,39(05):58-59.
(责任编辑 贾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