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盛地闪活动规律与雷电灾害风险区域研究

2020-04-17杨浩夏航陈微建

农业与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万盛易发雷电

杨浩 夏航 陈微建

摘 要:本文利用万盛2009—2018年地闪定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万盛地闪活动的逐年、逐月、逐日活动特性,结果表明:万盛年地闪特征以负地闪为主,地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负地闪与总地闪百分率呈正相关关系;地闪月活动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6、7、8月)是闪电多发月份,1、2、10、11、12月份为地闪低发月份;地闪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属于白天主导,峰值时段集中在15∶00—19∶00,谷值时段集中在7∶00—13∶00;地闪平均强度为28.66kA,地闪强度主要集中在20~60kA间隔段,地闪强度主要分布在10~100kA之间,正负地闪的分布曲线大致相同,地闪以20kA和180kA为界限。利用ArcGIS软件做出万盛年平均地闪密度图、年平均地闪强度图,采用自然断点法,将万盛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划分为高易发区域、中高易发区域和低高易发区域3个等级,并指出雷电易发等级的分布区域。

关键词:地闪;规律;雷电;风險区域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37

万盛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衔接过渡山区,具有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雷暴日41d,属于多雷暴地区。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万盛近10a的闪电定位监测资料,对万盛的地闪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风险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万盛的防雷减灾工作、雷电预警预报服务、雷电易发区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数据。

1 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使用万盛2009—2018年地闪定位监测资料。该资料来源于重庆市闪电监测网,该网由闪电定位仪、中心数据处理站、用户数据服务网络及图形显示终端组成,包括1个主站(沙坪坝),酉阳、城口、云阳、石柱4个子站,且与四川、陕西、湖北、贵州等邻近区域的雷电监测站点联网。其中每条闪电资料包含闪电发生的时间、经度、纬度、闪电强度、陡度、误差、定位方式、地理位置参数。

1.2 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方法,统计一天中00∶00—01∶00(标为0)、01∶00—02∶00(标为1)……23∶00—24∶00(标为23),逐小时统计地闪频数及正负地闪占总地闪的比值,得出闪电变化的时变化特征;逐月统计相同月份的地闪频数,得出总地闪月变化特征;在剔除超过200kA的雷电流后,按照10kA为间隔,把闪电强度≤200kA的闪电划分为20个等级,计算出各个等级内闪电占总闪电的比例。在空间上,采用0.01°×0.01°网格化万盛地图,通过ArcGIS软件作图分析万盛2009—2018年平均地闪密度及平均地闪强度图。采用自然断点法选取平均地闪密度分布图、平均地闪强度分布图、海拔高度、地形起伏、人口密度、GDP密度等因子计算雷电灾害风险易发指数,进行分类处理,得出万盛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图。

2  地闪活动特征

2.1 地闪逐年分布规律

表1为万盛2009—2018年地闪数量及负地闪占总地闪百分率统计数据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万盛10a间共发生18994次地闪,年平均地闪次数为1899.4次。其中正地闪398次,年平均39.8次,占地闪总数的2.1%;负地闪18596次,年平均1859.6次,占地闪总数的97.9%,结果表明万盛地闪特征以负地闪为主。

通过分析10a间的负地闪占总地闪的百分比,可以看出该数据在2017年形成峰值,同年全年总地闪次数为5165次,排名第1位;2010年形成次峰值,同年全年总地闪次数为4431次,排名第2位;2015年形成谷值,同年全年总地闪次数为640次,排名第10位;2014年形成次谷值,同年全年总地闪次数为752次,排名第9位。结果表明,万盛年地闪数量越多,则负地闪占总地闪百分比越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图1为万盛2009—2018年地闪变化规律图。从图1可以看出,万盛年地闪数量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为5196次;最小值出现在2015年,为694次。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可以看出万盛年地闪数量年变化规律呈u型分布,在2009—2012年地闪数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12—2016年间略微浮动,总体呈平衡状态;2016—2018年间,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通过线性趋势分析万盛年地闪数量年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万盛年地闪数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

2.2 地闪逐月分布规律

图2为万盛地闪逐月规律分布图,通过统计万盛2009—2018年相同月份地闪数量占总地闪数量的百分率,结果表明万盛雷电活动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6、7、8月)是闪电多发月份,这3个月的地闪占全部地闪的86%左右,地闪发生的峰值出现在8月份,占全年地闪的54%左右,8月过后则快速递减。1、2、10、11、12月份为地闪低发月份,这5个月的地闪占全年地闪的1%左右,特别是1、12月,几乎没有闪电发生。

造成这种月分布原因是从3月份开始,温度逐渐提升,热力不稳定条件逐渐增强,对流性天气增多,雷暴发生的次数逐月增加,特别是7、8月份,正值汛期,水汽增多,有利于对流天气形成,所以7、8月份很容易出现雷暴。9月份以后,温度下降,热力不稳定条件减弱,对流性天气很少发生,雷暴发生的次数开始回落,大气层结相对较稳定,因此冬季雷暴发生次数较少。

2.3 地闪的日变化规律

图3为地闪逐时分布规律图。通过统计万盛2009—2018年每天中每个小时地闪数量占总地闪数的百分率,可以看出万盛雷电活动日变化呈单峰型,属于白天主导,高峰值时段集中在15∶00—19∶00,占全天总数的65%左右,其中18时达到峰值。表明1d当中对流天气集中发生在15∶00—19∶00,这也是做好雷电监测、预警的关键时期;低值区集中在7∶00—13∶00,占全天总数的3.34%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1∶00。表明万盛1d当中闪电活动最弱的阶段发生在7∶00—13∶00,地闪发生平稳且较少。

2.4 地闪的强度特征

图4为地闪强度分布特征图。可以看出正地闪和负地闪变化趋势较大,正地闪的波形变化较负地闪的波形变化缓慢,地闪平均强度为28.66kA,其中,正地闪的平均强度33.94kA,负地闪的平均强度23.38kA。地闪强度主要集中在20~60kA间隔段,占地闪总数的80.83%左右,其中正负地闪数量分别占正负地闪总数60.67%和81.24%。地闪的峰值出现在30~40kA间隔段,占地闪总数的30.34%左右,正负地闪数量分别占正负地闪总数的18.41%和29.97%。10~100kA间隔段内地闪的数量占总正地闪数量的97.32%,其中正负地闪数量分别占正负地闪总数87.45%和97.35%,说明地闪强度主要分布在10~100kA之间。

图5为地闪强度累计百分率分布图。可以看出正负地闪的分布曲线大致相同,地闪强度以20kA和180kA为界限,在强度在≤20kA和>180kA之间时,正地闪的累计百分率高于负地闪,当地闪强度>20kA≤180kA之间时,负地闪的累计百分率高于正地闪。从地闪强度的分布来看,正地闪在强度≤110kA时,正地闪的累计百分率为92.05%,负地闪在强度≤70kA时,负地闪的累计百分率为92.92%,说明正地闪分布较为分散,没有负地闪集中。

2.5 地闪强度空间分布特征

图6是万盛地闪强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地闪强度的分布比较均匀,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大部分地区强度都在26~55kA之间,但也有大强度地闪分布其中。

图7是万盛地闪密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万盛年平均地闪密度3.51次/km,密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金桥镇中部及西部、丛林镇中部及南部、万东镇南部、黑山镇中部及南部、南桐镇中部及南部、青年镇中部及西部、关坝镇西部、石林镇中部及西部,地闪密度超过了6次/km2;4个极值中心分布在万东镇南部、南桐镇南部、青年镇中部、青年镇西部,地闪密度超过了11次/km2;万盛街道、东林街道地闪密度较小,地闪密度<3次/km2。出现这种差异,可能与万盛的地形地貌有关,万盛属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衔接过渡山区,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伸展,水库,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为对流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2.6 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分析

图8是万盛雷电灾害易发分布图。万盛经开区雷电灾害易发区域主要选取地闪密度分布图、地闪强度分布图、海拔高度、地形起伏、人口密度、GDP密度等因子计算雷电灾害风险易发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分类处理,把万盛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划分为高易发区域、中高易发区域和低高易发区域。高易发区域主要分布在万盛街道、东林街道、万东镇、金桥镇西部、丛林镇中部、黑山镇中部、南桐镇南部、青年镇中部及西部、关坝镇北部等地;中易发区域主要分布在关坝镇中部、南桐中部、石林北部、黑山西部等地;低易发区域主要分布在丛林镇东部、石林镇南部、关坝镇南部、黑山镇中东部。

3 结论

万盛地闪特征以负地闪为主,占全年地闪总数的97.9%,地闪数量越多,则负地闪占总地闪百分比越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线性趋势分析万盛年地闪数量年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万盛年地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万盛地闪月变化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6、7、8月)是闪电多发月份,这3个月的地闪占全部地闪的86%左右,地闪发生的峰值出现在8月份,占全年地闪的54%左右;1、2、10、11、12月份为地闪低发月份,这5个月的地闪占全年地闪的1%左右,特别是1、12月,几乎没有闪电发生。

万盛地闪日变化呈单峰型,属于白天主导,高峰值时段集中在15∶00—19∶00,占全天总数的65%左右,其中18∶00达到峰值;低值区集中在7∶00—13∶00,占全天总数的3.34%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1∶00。

万盛正地闪和负地闪变化趋势较大,正地闪的波形变化较负地闪的波形变化缓慢,地闪平均强度为28.66kA,地闪强度主要集中在20~60kA间隔段,地闪强度主要分布在10~100kA之间,正负地闪的分布曲线大致相同,地闪以20kA和180kA为界限。

万盛地闪强度的分布比较均匀,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大部分地区强度都在26~55kA之间,年平均地闪密度3.51次/km2;4个极值中心分布在万东镇南部、南桐镇南部、青年镇中部、青年镇西部,地闪密度超过了11次/km。

万盛雷电灾害高易发区域主要分布在万盛街道、东林街道、万东镇、金桥镇西部、丛林镇中部、黑山镇中部、南桐镇南部、青年镇中部及西部、关坝镇北部等地;中易发区域主要分布在关坝镇中部、南桐中部、石林北部、黑山西部等地;低易发区域主要分布在丛林镇东部、石林镇南部、关坝镇南部、黑山镇中东部。

参考文献

[1] 吕阳,赵居双,徐全仓.2011—2012年陕西省地闪时空分布特性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0):85-87.

[2]丁旻,李强,吴安坤.贵州地区地闪的分布特征及防护效率分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15(01):11-16.

[3]田芳.连云港和盐城地区地闪活动规律对比分析[C].中國气象学会.S13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2:779-790.

(责任编辑 周康)

猜你喜欢

万盛易发雷电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雨天防雷电要选对雨伞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渝黔高速公路扩能项目(万盛段)全线贯通
重庆万盛石林的形成时代及发育演化过程
雷电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动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专访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肖猛
重庆万盛大桥今年8月底合龙 南万高速年底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