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

2020-04-17谭灿

青年时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引导性教育性教学语言

谭灿

摘 要:学校教育大多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习得作為普遍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语言一直以来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并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热情的有力法宝。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身兼提高学生人际交流的素养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关注甚至是模仿,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具有引导性、教育性两个特点,前者主要表现在示范性和启发性上,后者则主要表现在知识性和情感性上。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特点;引导性;教育性

一、引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行指导的言语行为,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教学行为。我们经常会看到,在某些语文课堂上学生激情饱满,交流讨论积极热烈,有的学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我们也会看到或听到一些消极的东西:语文教师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唱的却是独角戏,下面的学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私下评论某堂课真糟糕。其实,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感觉到,而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为标准。那么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引导性、教育学两个方面加以把握。

二、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引导性

真正精妙的教学语言要能引导学生学习模仿、深入思考。教学中,不仅要能使学生体会课本中所蕴含的言语,还要使学生思考怎样使平日的交流变得更加流畅和优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引导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示范性。语文教师是以言语为载体向学生讲授、传递关于言语的知识,是以言语教言语。因此,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也要规范、科学、优美。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因为要使知识简单易懂,语文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不仅要将教学内容内化,还要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亲近,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然而,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还是书面语的口语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出现“这个”“那个”“然后”等口头禅和过多的语气词,同时用词也要文雅、优美。当然,这一切也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的是一篇下里巴人的文章,教师又可以根据内容使用较多的通俗的口语。只是,此“口语”非彼“口语”,课堂上所使用的口语应和书面语相结合,形成一种既亲切易懂又不流于粗俗的淡雅、优美的语言。

二是启发性。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引导性不仅体现在教师使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在实际谈话中有意识地模仿,还体现在教师可以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语文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或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或激发学生内动力,或增强教学内容的魅力来引导学生掌握内容。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以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解答问题来理解内容。有难度梯度的问题既能化解问题难度,又能利用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最近发展区”指的“就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语文教师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而非代替他们思考,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如笔者在教授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的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时,学生对梁惠王想尽力争取更多人口的想法不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和孟子的思想,笔者和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生1:战争频繁,各诸侯国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师:怎样才能在战争中取胜呢?

生2:科技、战术……

生3:当时社会的科技水平并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更多的是靠人的多少。人多取胜的可能就更大了。

师:梁惠王当然也希望在战争中取胜,所以他希望争取给更多的人。

生3:梁惠王要更多的人只是想把他们作为战争的机器为他打胜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使用激励性的话语来增强学生的动力,鼓励他们质疑、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语文教师通过灵活驾驭语言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更能使学生对自己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充满向往。

同时,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艺术化的优雅的语言鼓励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主动作为独立个体与教师、教材形成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学会多维度的解读文本。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应形成自己讲、学生听的“一言堂”,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讲出来,或让他们学会把已知的知识点平行迁移到未知的知识点上,更利于他们牢固掌握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或独立或集体思考出来的,他们更有成就感,更有学习的动力。

三、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学语言要有教育性,并不是说教师要时刻背着名人名言或所谓的真理向学生宣读,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学语言作为载体传递科学、人文知识,还需要把教学语言作为传递情感的媒介,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到怎样表达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知识性。吃透教材,研读教参,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将内在的知识通过教学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也能真正的理解教材,从在语文教师指导下理解教材,到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独立阅读、理解教材。通过语文课堂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知识,同时传承文化、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正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优美的教学语言是课堂讲授的两只凌空翱翔的翅膀,载荷着学生们在知识和真理的蓝天自由地飞行。”[4]语文课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浓郁的文学色彩,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大家们用笔和墨创造出来的奇幻世界,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沉浸在这个自由、博大、神奇的世界中。而好的文章要被学生理解吸收,就必须要一座合适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使用精美的、经过雕琢的语言比使用贫瘠、苍白的语言更能增强语文知识的趣味,引起学生的兴趣。试想,一篇学生非常喜爱的,充满意境的美文被教师讲得索然无味,那学生不仅会对这篇作品、对语文课堂,甚至还可能对语文教师大失所望。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运用科学规范、准确生动的字词来传达知识,确保知识的准确性。还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修饰和包装语言,让教学语言真正能够与精美的课文相匹配。

二是情感性。语文教师与其他科目教师的一个显著区别是,语文教师往往能将原本平淡的语言变成悠扬的音符,陶冶学生的情操,感化学生的心灵。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正是语文人文性的表现之一。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教授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的第12课《苏武传》时,笔者就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苏武、李陵等人的形象,重点突出苏武的“民族气节”。学生通过对教师教学语言中的情感态度的领悟,就能感知到教师对苏武的评价语言中的赞扬和崇敬,加上学生自己对文字的品读,很快就能被苏武的爱国之心所打动。语文的教学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渗透较多的情感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心理的成长阶段,外界各方面可能会给他们造成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情感培育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有意识地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新课标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选材较为全面,更有利于教师通过具有情感教育性的教学语言带领学生走入情感圣地。

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为学生接受语文知识及其他科目知识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不仅是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还要引领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并传达情感。这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所具有的教育性。

四、结语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有以上两方面的特点,如果每位语文教师能够认真揣摩自己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定能不断增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也能感染学生,让他们一起徜徉在充满艺术魅力的语言中。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规范使用教学语言,还应有教学机智,能根据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使语文知识通过语文教师之口成为学生乐学、善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叶学良.教育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引导性教育性教学语言
引导性反馈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模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护理教育中引导性反馈方法的研究进展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基于消费心理浅析产品对用户引导性的实现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