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研究
2020-04-17毛晓清
毛晓清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任问题已经逐渐成了当前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取河南省的3所高校,经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933份。研究发现:第一,不同性别对于信息动机、联络动机、交友动机、扮演动机、娱乐动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第二,高校学生人际信任得分低于均值,而高校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得分高于均值;第三,高校学生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第四,不同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均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校学生;人际信任;网络人际信任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的3所高校,每所高校选取300名学生,共计1 000名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933份,有效率为93.3%。
(二)研究工具
1.人际信任量表
人际信任量表采用由美国康涅狄格高校心理学系教授编制的量表。量表由22个题目组成,采用级记分法,即不完全同意、部分同意、同意与不同意,不同意包括部分不同意,完全不同意。项目正序记分,项目反序记分,分数越高,人际信任度越高。
2.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量表
本文采用南京师大丁道群等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量表结合网络人际交往的具体实际,区分了网络空间人际信任的3个基本要素对网络社区的基本信任、情感性信任和可靠性。
(三)统计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统计数据,回收1 000份数据,筛选掉200秒以内的答题者,得到933份有效数据并使用SPSSAU-在线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高校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经描述性统计分析,被试中女生所占比例很大,达到71.78%,在年级的调查中,大一学生占比最大,为43.56%,在专业方面,理工类占比最大,为62.55%,从家庭来源来看,城镇生源最大,占72.75%,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不是独生子女的比例最大,为90.34%。
(二)高校学生网络使用动机情况
把高校学生的上网动机分为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络简称“联络动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称“信息动机”,学习新知识及进行学术交流称“学习动机”,进行休闲娱乐称“娱乐动机”,结识网友称“交友动机”,扮演不同于生活的角色称“扮演动机”。根据这几种动机的得分均数统计为,扮演动机最强,其次是交友动机,动机最弱的是信息动机和联络动机。
(三)不同性别高校学生的网络使用动机情况
本文对不同高校学生的网络使用动机进行调查,采用非参数分析统计如下,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对于学习动机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另外不同性别对于信息动机、联络动机、交友动机、扮演动机、娱乐动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三、高校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因素
(一)对交往对象的性别、地域、身份、年龄的选择
高校学生对网友性别的要求方面,持无所謂态度的最多,占67.7%,在年龄方面要求同龄人的最多,占77.25%,在地域方面,很少考虑的最多,占72.42,对于对方的昵称上,很少考虑的最多,占61.73%,在对方的个性方面,比例比较平均,聊天时积极主动的占52.9%,无所谓的占47.1%,在对对方的知识能力上,希望对方知道的比自己多的比较多,占48.82%,对于对方的谈吐上,希望对方风趣幽默的最多,占61.8%。
(二)高校学生值得信任的网友数量情况
高校学生值得信任的网友数量占比最高为1~2个,其次是3~5个,最低为6~8个,说明在网络世界中值得信任的网友数量(1~5个)占超过半数的比例。
(三)高校学生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的总体结果
高校学生人际信任的平均值为67.03分,低于中间值75分,而高校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平均值为23.29,高于平均值22.5,说明高校学生网络人际信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四)高校学生人际信任与网络人际信任的相关
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12,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可见高校学生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
四、高校学生人际信任与网络人际信任及其相关因素的差异比较
(一)男女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
以高校学生人际信任量表得分与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得分为标准,对男女高校学生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的检验,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MannWhitney检验统计量进行分析,不同的性别样本对于人际信任、网络人际信任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的性别样本对于人际信任、网络人际信任均存在差异性。
(二)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
在人际信任方面,年级之间是有差异的,在网络人际信任方面,不同年级之间是没有差异的。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高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
1.高校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基本情况分布
调查显示,被试中女生较多,在均衡年级的情况下,大一和大三两个年龄段的学生做问卷的认真程度比较高,大四学生经过筛选有效问卷很少。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理工类专业占大部分比例,从家庭来源的角度来说,城镇生源占大部分比例,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角度,不是独生子女的概率最大。
2.高校学生网络使用动机情况
结果所得,高校学生网络活动中扮演动机最强。动机第二的是交友动机,他们认为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比较重要,动机最弱的是信息动机,他们认为获取各种信息并不重要。
3.不同性别高校学生网络使用动机情况
不同性别对于学习动机不会表现出显著差异,另外男生女生对于信息动机、联络动机、交友动机、扮演动机、娱乐动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男生女生在这些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高校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因素
1.对交往对象的性别、地域、身份、年龄的选择
在网络交友活动中,高校学生认为同性和异性是无所谓的,他们认为同龄人是比较合适的。在地域方面,他们认为无所谓。对于对方的昵称,他们很少考虑称谓。在对方的个性方面,聊天时积极主动和无所谓,各占一半,说明高校学生对于网络中对方的个性是无所谓的。在对方的谈吐中,大多数高校学生认为风趣幽默是最重要的。
2.高校学生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的总体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人际信任的数值低于中间值,说明高校学生人际之间的信任水平很低,然而网络人际信任的水平还是很高的,说明高校学生在网络交友中与网友的信任还是很高的。
3.高校学生人际信任与网络人际信任的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高校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信任很低,但在网络人际信任中的信任度比较高。
(三)高校学生人际信任与网络人际信任及其相关因素的差异比较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男生和女生在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中存在差异。不同年级之间,高校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也存在差异,说明不同年级对人际关系的解读不一样,信任感也不一样,但在网络人际方面的差异是不显著的。对于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人际信任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差异是不显著的。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黄厚铭.虚拟社区中的信任与认同[D].台北:台湾政治大学,2000.
[3]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