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04-17潘光秋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从而为学生创建高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以此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本文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生;新课改;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运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效的工作和学习成为目前人们追求的重点,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成为目前教育领域所研究的焦点。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效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各位教师能够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以此提升教学效率和成果。
一、 教学模式多元化
(一)先学后导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一直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不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让学生不再喜欢语文课堂,对语文的学习不再积极,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实施,转变了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时,首先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探讨,将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整理,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指导,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提升听课效率。总之,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所以值得被教师应用和推广。例如,在教学《马说》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于是笔者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读文章,疏通文章大意,之后将不懂之处进行标记,并带进课堂待老师加以解释。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题目叫“马说”,能不能改为“马谈”“马言”等等,这时笔者做出了解释: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它是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一件事情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形式,其语言简练,但寓意深刻,与现代的杂文有些相似,大多是以物寓意的效果。另一位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这篇文章中连着用了十一个“不”字,这样是不是有些重复?笔者回答道:“不”字的重复利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强烈表示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谴责。”总之,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让学生先对课堂知识进行探究,之后将疑惑进行总结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这一过程提升了听课的针对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讲述基础知识外,还要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对文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在课堂中形成一定的思维,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且得到了一定成效,让更多的学生在阅读问题时学会思考和探究,以此加强自身的认知,为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整首诗的主旨、意境进行深刻的理解,于是笔者开展了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首先对整首诗的内容进行了探讨。首先探究整首诗的上下阕写了什么?其次在整首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联想和想象,体现在哪里?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经过这样的探讨,使学生将本首诗的意境进行了鉴赏,从而在赏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丰富自身的情感。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以此提升了听课效率。
二、 教学方法多样化
(一)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之后,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探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最终体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从而集思广益,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总之,合作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本文的结构以及描写方法进行了探讨。经过学生们的思考和分析发现,整篇文章主要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这一顺序进行了论述,并且在观潮时,作者着重对大潮的景象进行了阐述,并对“潮声、潮头、潮势”进行了描写,让读者在阅读完后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而通过阅读文章中的对话,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潮来之前的朦胧美,总之,整篇文章的层次分明,通过阅读可以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以此体会自然风光的壮丽和宏伟。经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充满兴趣,减少陌生感,而为学生创设的一种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努力学习课堂知识,并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了联系,以此拓展知识领域的过程。为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多媒体情境等等,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以此通过合理的导入以及总结,让学生来掌握课堂内容,并加以内化。例如,在学习《出师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好奇,于是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以下情境:讲解三顾茅庐和火烧赤壁的故事,并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片段,之后将诸葛亮这一人物引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从而领会诸葛亮在紧要关头能够对下一代提出治国方针,以表忠心的情怀。总之,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之后形成一定的思路,將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将知识加以内化,丰富自身知识框架的过程。通过问题的探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加强了学生的认知,所以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升了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这一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对文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活跃了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时,笔者为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对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了研究:(1)文中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莲,体现了莲的哪些品质?(2)文中以莲的形象来寄寓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文中主要是写莲,而作者要写菊和牡丹,且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们通过探讨和分析后,发现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将莲与菊花、牡丹进行对比,体现出莲坚贞不渝的情操,而莲象征着一批不追逐名利的君子,因此这一对比将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见,问题教学法实施梳理了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去分析文章,总结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内容丰富化
(一)充分利用教材內容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工具,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分析教材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最终扎实学生的基础,为今后语文知识的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季节和气候的描写,于是笔者将这一单元的文章让学生进行了阅读,如《济南的冬天》《风雨》《秋天》,使学生体验不同的作者对季节和天气的认知以及描写手法,从而让学生通过对这几篇文章的分析和整理,而掌握写作思路和方法,最终为接下来的写作积累素材。再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于是笔者将本单元的文章:《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文章进行了群文阅读,使学生掌握了不同作者对景点描写的技巧和方向,以此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最后,经过不断地练习和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课外内容助推教学
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述教材中的内容之外,还可以为学生引入课外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课外内容包括课外书籍、报纸、周刊、电影、广告等等,使学生从这些生活元素中加强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以此提高自我认知,从而努力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总之,课外内容的引入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多元化,使得更多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整体内容进行深入地理解,于是笔者为学生推荐了《水浒传》这部著作,并为学生播放了《水浒传》这部电视剧中的相关片段,形象地展示这一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经过引入课外知识,使得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从而活化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以及以生为本的原则,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究课堂知识,丰富知识结构,以此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张保昌.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8(27).
[2]苏集成.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传播力研究,2018,2(27).
[3]康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作者简介:
潘光秋,广东省信宜市,广东省信宜市洪冠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