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式学习探索未来学校建设之路
2020-04-17罗晓航刘家明李卓颖
罗晓航?刘家明?李卓颖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以下简称“盐小”)1997年在四川省率先建立了资源型校园网,自此便以“全面触击未来”的思维模式,以“项目式学习”为钥匙,从数字化资源、信息化平台、数字化学习、网络化环境、智能化管理五个方面,建构了具有盐小特色的“未来学校”。
一、未来学校与项目式学习
1.什么是未来学校
“未来学校”一词初见于2006年, 是美国费城学区和微软公司为了改变美国陈旧过时的学校模式而建立的一所学校,这所未来学校的基本目标就是将教学过程与科学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21世纪的工作方式非常接近,消除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时出现的可持续发展障碍,从而为大学和社会输送合乎时代要求的毕业生[1]。此后“未来学校”的概念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指出,未来学校将突破时间、空间、内容、师资等限制,满足人们不同需要,可以更好地提高全民素养,以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社会挑战[2]。吕文清从供给侧的视角将未来学校定义为:未来学校是学校渐进变革链条的一个新阶段、新层次和新样态,未来学校要教会学生学习、合作、思考、创造、适应,要教生活、职场、成长背后的隐性知识,以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3]。
在学习、参考国内外关于未来学校的研究的基础上,盐小得出一个认识—未来学校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环境,它不仅打破了传统学校中时间、空间的壁垒,而且从面向未来的视角思考学生的培养与學校的发展,倡导融合信息技术,以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以学生核心关键能力发展为目标,促成学生终身发展。未来学校具有三个特征: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未来学校聚焦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或与同伴协作建构知识,在创造与体验中收获能够面对未来的关键能力。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现有认知水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因材施教。②以未来生活为蓝图。未来学校以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的关键能力为培养目标,因此,在知识膨胀和智能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自我实现与适应社会是学生需要从学校教育中收获的。③以创新教学为依托。未来学校的教学方式需要在传统方式下进一步改革为信息技术融合下的新型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品质。
2.项目式学习契合未来学校的教育目标
在理论思考之后,就要探索如何建设未来学校。这时,项目式学习像一个蹦蹦跳跳的火花闪现在盐小教师的脑海里。未来学校以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核心关键能力为目标,而项目式学习的三个具体特征能够与这个目标高度契合。
(1)情境真实性。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真实的情境展开的,即聚焦于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问题驱动性。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展开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计划制订、资料收集和信息整合,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以问题驱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提高关键能力,培养未来生活所需的综合能力。
(3)产品导向性。项目式学习以产品的呈现为最终导向,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以产品的形式呈现,学生在产品完成过程中实现了能力提升,抽象的学习实现了具象化,这更加符合学生倾向于具象化思维的特征[4]。未来学校所要培养的是具备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完成生活中各种项目与产品的能力的人,这与项目式学习的导向非常一致。
基于以上思考,盐小提出以项目式学习探索未来学校建设的新路径。2015年下半年,在整个成都市没有一例现实经验可循的时候,盐小便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试点项目;2016年下半年,全校近80%的教师参与了项目教学活动,并举行了主题为“向未来 创未来”的未来学校建设展示活动;2017年5月,开展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项目活动“我衣我秀”,令专家、来宾和家长们为“盐娃”的探索创新惊叹,为盐小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点赞;2018年,盐娃们又开展了国际理解的项目式学习,聚焦并尝试解决全球性问题;2019年,盐娃们聚焦环境保护问题展开项目式学习,呈现了一台生动有趣的科普话剧。
二、以项目式学习探索未来学校建设
项目式学习的特征总结起来是开放课堂、个性化学习、适应未来,即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化平台,形成高度开放的课堂样态,依托智能化学习环境提供适应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学习,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
盐小未来学校的核心理念用一句话表达即“互联网+学校”。具体而言,又包括两大理念:深度融合和变革创新,即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教育方式的变革创新。盐小未来学校的具体目标包括:建构学校的智慧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智慧、奠基学生的生活智慧。在完善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盐小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从设计、实施等维度探索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方向。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盐小组建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跨学科项目学习团队,确立了三个设计原则。①生活取向: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符合真实情境需要。②儿童取向:立足儿童视角,关注其知识、能力基础和兴趣生长点,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合理的信息技术支架,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③学科取向:立足国家基础课程,聚焦学科核心知识,结合学科特色,挖掘项目学习亮点。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1)确定实施流程。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有问题驱动和协作性学习等常见形式。但不论是哪一种流程,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成果。二年级的“我们的玩具和游戏”便是这样一个项目。教师们发现学生总是在课间、午间追跑或玩危险的游戏,于是决定通过项目学习引导学生设计和制作好玩的玩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达成“会玩”的目的。项目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第2—4周):各科教师均建立阅读资源库,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丰富学生对玩具的了解。随后进入基础知识学习环节,如语文老师在学生学习了《绒毛小熊》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玩具以及自己和它相处的快乐时光。学生通过几轮学习与探究,对玩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在学生具备一定认知后,教师们将现实场景引入课堂,以盐小要举行一次玩具大赛,比一比谁设计制作出的玩具最好玩为主题,提出驱动性问题:谁能设计制作出最好玩的玩具?教师通过微课及专业讲解引导学生正确选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设计图并动手制作,引导学生体会玩耍中的科学原理和建立审美的意识。制作过程中,小组记录并呈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最后举办班级玩具展览会。
阶段二(第5—6周):教师让学生在资源库中选择阅读相关文章,并结合第5单元“好奇”主题让学生感知“玩”中的学问,并了解科学家小时候是怎么玩的。再通过学习第5单元《苹果落地》和《小学语文课本同步拓展阅读》中的《地球引力与人》《我是好奇的小鸟》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由科学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玩耍中的科学原理。之后,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自己的玩具设计或制作。
阶段三(第7—8周):教师通过专业讲解和微视频的演示,让学生了解玩具从设计、制作到销售的流程。美术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各国好玩又精美的玩具,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提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产品,并在第8周将作品在全校展出。
(2)信息技术支持策略。在项目学习的不同环节中,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探究并生成相应问题解决策略与推进措施,如:问题驱动策略、主动建构策略、学情诊断策略、学用结合策略。
比如,由汪海鹰工作室领衔的以“爱心汇聚,理性消费”为主题的项目学习活动是一个跨单元、涉及多学科的大项目。项目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的“百分数与统计知识”为核心,综合考虑以前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式重构,结合信息技术、语文、美术、品德等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项目活动。在实施策略中,运用了大量信息技术资源。
项目开展初期,微课、PPT、网络搜索等都是帮助学生对项目做进一步直观理解的有效方式。学生们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等渠道查询价格,通过微信公众号、问卷星等方式调查需求,通过这番收集、统计、分析,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准确直观的信息,也提升了使用网络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项目开展中期,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工具、Excel表格、Word文档等对前期信息进行分析、对成本和利润进行预算,借助QQ、微信等网络通信方式与同伴和老师进行更及时的联系,再将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在线进货渠道与传统进货方式相配合,寻找更优质的货源。项目开展后期,学生运用绘图软件制作开业宣传海报,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开业宣传视频。在信息技术资源的辅助下,项目被更好地推广,学生也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
(3)成果导向的评价方式变革。在项目的成果检验中,我们将学生合作学习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促进项目学习的可利用程度,通过项目学习作品的展现为项目学习画上句号。过程评价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体验。其具体的操作是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运用、实践,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再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进行学习资源查询和学习成果交流,互学互评,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这种体验的提升在学生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课《车的世界》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师设计了如下项目任务:学习课文,主动阅读书籍,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查找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内涵,通过完成项目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项目作品制作也很好地融入了信息技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在作品制作中对设计不断修改,最终完成作品制作。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从制作材料到制作方式都引入了新技术,如3D打印技术、电子设计图纸、编程技术等。最后,学生使用PPT、视频等方式进行成果呈现,以问卷星的方式进行多主体评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项目的评价点之一(见图1、图2)。
3.以项目式学习整合未来学校课程
盐小除了在课堂上寻求突破,还在课程建设上花大力气进行探索。盐小团队用项目学习统整校本课程体系,在同一主题下融合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艺术等多门学科内容。每个项目均以问题驱动,在真实或仿真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协作型学习,以实践操作提升能力,以产品生成作为学习结果,鹽小开始尝试将学科拓展和广域体验统整为项目学习(见图3)。
在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是促成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举措。盐小把项目式学习按内容划分成两种:一是以综合学科为基础的项目学习,其指向综合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以学科为基础的项目学习,内容关联其他学科,体现主要学科的独特价值,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见图4)。
盐小的项目式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逐渐做出了成果。曾经在课堂游离的小文在项目式学习的参与中全情投入;曾经腼腆少言的皓皓在向来宾介绍时没有一丝羞怯,落落大方;勤于动手的小可带领团队通过编程,反复试验,最终制作出能用平板控制操作台来拯救大熊猫的未来学校;网络高手小鑫在“IMART”项目中提出要用O2O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拓展销路……
盐小未来项目团队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在提升,更加灵活而缜密;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有飞跃,更加自主而多元;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从模仿到原创;孩子们的人际交往有了质变,从紧张胆小到自信流畅;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个体探究走向了团队协作。
参考文献
[1]冯大鸣.21世纪先锋学校的创新及预示——对美国费城“未来学校”的考察与评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7(6):67-71.
[2]张生,曹榕,陈丹,韩盼盼,齐媛.“AI+”时代未来学校的建设框架与内容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5):38-43.
[3]吕文清.未来学校内涵、本质及其发展导向思考(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9):20-24.
[4]陈尚宝.聚焦未来教育,探索项目式学习范式[J].基础教育参考,2018(9):3-7.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