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川二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0-04-17高小军

中国教师 2020年3期

高小军

2018年7月20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座谈会,会上国家教育部科技司正式批复同意宁夏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此基础上,银川二中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应用示范校建设,在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破解教育难题、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科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一、AI+教育:实现教师、学生减负增效

1.AI+教学:让教与学更便捷、高效

银川二中进行智能化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为教师提供智能助手。

在备课阶段,智能化教学助手为教师精准推送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备课效率及“导学案”质量,利用课堂教学互动工具,满足课堂互动需求,解决教师备课效率低、课堂互动少的难题;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测评反馈,而教师则在后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预习遇到的问题,以此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及内容,实现“以学定教”;在课堂上,教师可随时发起互动作答,对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准确掌握课堂实时状态;在课后,教师通过分享微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系统为学生推送个性化习题,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利用教学实录工具,记录授课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并形成结构化音视频及图文存档。另外,通过自动预测引擎,进行知识点、关键词等信息的机器标注,形成伴随式体系化资源,以二维码方式分享给学生,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2.AI+教研:让教研更精准,让教学“因人而异”

学校构建了“AI+大数据精准教研”模式,通过统一采集分析学生日常学业大数据,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特点及知识缺陷,深入挖掘班级共性问题,解决教师“重点难把握、学情不精准”等日常教学难题,提升教学实效。针对一些波动较大的学生,系统会自动进行预警提示,协助教师实现个性化辅导,全面实现差异化教学。

对教研管理而言,学生过程性、结果性数据的分析和展现,对教学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通过对学生历年成绩趋势跟踪、学科均衡分析以及班级学科分层分析,自动呈现教师教学成果,为学校教育资源均衡投入、调整和制订教学计划提供数据支撑和合理建议。

3.AI+个性化学习: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千人一面”的题海战术在达到阈值后对学生来说已成为沉重负担。学校利用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针对学生真实作答数据,诊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每位学生构建独有的知识与类型题图谱,进而提供专属的“个性化错题本”,以形成“考试—评价—练习—巩固”学习闭环。

以高二数学学科为例,通过“个性化错题本”的试点应用,我们发现学生做题量从每周58道题减少到17道没有掌握的错题,同一知识点掌握的时间比之前缩短了约31%,之前未掌握知识点的题目重复出错率降低了约16%。

二、AI+教育: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为解决学校教师信息化水平层次不齐的问题,打造一支充分适应时代需求和当前技术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已开展常态化培训、研修、实践等工作,确保教师队伍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以培训为基础,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素养通用课程,邀请国内知名高校教授、名校长、名师等以专题培训的形式,并通过技术指导、典型案例分享、“同课异构”示范课程等方式,加深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理念、性能的感知与理解。

以应用为手段,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便捷化、体系化且符合日常工作需要的资源、应用和数据,从普适性到精准性,以减负增效为开端,以提质增效为目的,逐步将教师从以往固化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教师“想用不会用、会用不精通”的难题。

以数据为支撑,帮助教师减负增效,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学校利用人机耦合的方式,由机器分担教师在组卷、阅卷以及考后分析过程中大量重复又复杂的劳动,实现减负增效,另外,从多个维度为教研人员提供精准决策支撑和智能工具,解决年轻教师缺乏教研经验、老教师缺乏数据支撑、教研效率不高的难题。

三、AI+教育:提升教育科学管理水平

“数据管理”让决策更科学、更智能、更有效。学校构建了“AI+科学治理”模式,利用学校工作中的全过程追踪数据,解决当前人工经验型管理方式导致的费时费力、珍贵数据资源流失浪费等问题。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全景角度,针对信息化用户资源内容,进行真实、有效的统计分析,帮助教育管理者更好地发现问题,以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管理决策。

“文化管理”让服务更合理、更温情、更体贴。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校的提升不可能由“人治管理”跨越“制度管理”阶段而达到更高阶的“文化管理”。一个学校的管理制度,必须与自身特定的目标愿景相一致,以获得教职工的认同,做到“建立有依据、培训有动静、执行有力度、检查有落实”,把管理耗能降低到最低,使实效性得以充分发挥。

学校在实施“制度管理”的基础上,逐渐渗透“文化管理”,对教师个人及家庭、教师身心健康及专业能力发展,进行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提升教师在教育生涯中的幸福感受。

“惟精惟实育灵秀,根深木茂展新姿。”紧扣时代脉搏,摸准发展趋势,在国家着力推进全国“互联网+”教育(宁夏)示范区发展的重大历史时刻,银川二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顶层设计,全面布局,努力打造有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生态体系,实现“科学管、精准教、个性学、智慧育”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国家人才发展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二中)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