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构建策略

2020-04-17张彤苗露露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彤 苗露露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夺话语的重要领域。当下网络空间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面临着滥用网络话语、网络话语乱象、网络舆论参差不齐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出台法律条文规范网络话语使用、公民自觉使用文明网络话语、社会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实行合理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方面努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4-0054-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在当前国内背景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弘扬和传播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是当前值得关注的实际问题。网络话语是在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的空间环境中传播的话语方式,是社会大众表达自身情感、意志、思维需要借助的语言,网络话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成效和问题,提出对应的构建策略。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内涵和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1]大数据时代的瞬息变化,推动中国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使得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占领网络阵地,拥有自己的网络话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内涵

话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演变过程,在不同时代不同的语言背景下具有不同意义。当代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指出,“所谓话语,指的是对主题或者目标的谈论方式,包括口语、文字以及其他的表述方式”。根据费尔克拉夫对“话语”一词的理解,结合当代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变化,网络话语的概念定义为:“网络话语是在虚拟和现实相互交织的空间环境中形成的话语传播模式,社会大众从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的过程中自主参与传播意义建构,由文字语言、图像、小视频等构成的综合话语体系。” 网络话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依托微信、微博、博客、社会热点、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媒介进行传播,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话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社会大众依据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网络空间环境借助网络话语进行人际交流并表达自身情感、意志、思维的话语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特征

1 及时性和变动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体现在伴随着新兴事物的出现,人们达成对某一事物共同的认识,借助网络话语的效应从而更好地传递网络信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及时性;信息时代的发展催生网络话语在时代背景下的快速更迭,会随着某一个热潮的兴起,催生出符合新的价值理念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变动性。

2 时代性和民族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流行,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通过网络话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反映当下社会大众所处空间环境的时代性。能代表一个民族的灵魂,莫过于这个民族拥有话语的自由,话语适时而生,在当前背景下网络话语的凸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要性的应然,网络话语可以反映民族的特色和新兴事物的发展状况,是这个民族发展的话语写照,是对某一新兴事物或者热潮的追求,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 一致性和冲突性

高惠珠认为,不同人类群体所具有的共同利益底线,是社会价值认同的利益基础。[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涵,究其本质是人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运用网络话语寻求情感、意志、思维一致性的语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传播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价值主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立场、观点、看法的冲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正是在彼此的一致性和冲突性中寻找最佳契合点,从而发现本质的一致性,继而力求在传播过程中尽量降低冲突性。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现状

互联网上的大众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发表着个性化的言论,同时个体的表达在交流过程中成为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价值理念的语言工具。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以网络话语作为研究对象,透过纷繁复杂的网络万象,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大有裨益。

(一)取得的成效

大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相结合,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是新时代的新兴话语体系,尤其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线上线下的传播方式给予大众群体更多符合价值理念的信息,從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报纸等线下形式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小视频等线上形式进行传播,既与时俱进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涵,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时代的适应发展。通过这些传播方式在社会大众和网络话语之间搭建起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在主旋律的引导下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2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速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涵包含国家、社会、公民三个方面,涵盖了每个主体应该做到的范围。依靠网络平台积极宣传符合时代主旋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大众习以为常的网络方式传播到人民大众心中。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符合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通过网络这一媒体的影响,深入浅出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速度,更快地让社会大众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接“地气”。

3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网络话语在传播过程中依据语言的广度、速度、深度进行强有力的传播,依靠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推动,在社会大众之间形成一定的传播影响力。相比在信息时代以前,网络话语以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形式进行传播,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图画文字、观看小视频等来获取信息。通过网络话语的运用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贴近大众生活,让普通大众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直接影响,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影响力。

(二)存在的问题

网络话语作为一种载体,在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文化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1 滥用网络话语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弘扬的时代主旋律,网络话语的正确运用关乎时代发展的脉搏。价值主体从主观因素上看,由于思想道德水平的有限性、价值主体的多元性以及价值主体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在网络话语社交平台中发表的言论更加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再加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负面的言论会在各个群体中传播开来,这样一来网络话语传播速度的加快,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即便“法不禁止即自由”,但因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导致各个群体在对待网络上出现的事情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处在盲从被动不知情的状态下发表过激的言论甚至出现侮辱性、不堪入目的语言来博得大众眼球,不仅使网络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误差,而且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涵。

2 网络话语乱象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

首先,在网络空间通过图片、小视频的线上传播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是体现新时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方法,但在传播过程中难免会涌现一些低俗、愚昧的图片和小视频,从而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破坏。其次,网络世界纷繁复杂,一方面在网络世界会受到来自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大众鉴别意识不强不易发现,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力度不够,线下传播方式如书籍、报刊、报纸等虽然在发表之初就已经将消极的方面剔除,但这些传播方式并不能及时阻止负面的意识形态对大众的消极影响。最后,由于人们的差异性,网络话语作为传播载体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理解的偏差,没有达到预期想要的积极向上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因此网络话语也没有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反而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传播的凝聚力。

3 网络舆论参差不齐降低了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传播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网络话语的碎片化中获取良莠不齐的信息。这不仅仅在于人们的道德水平低下,还在于网络传播覆盖面的弊端,人们随意在网络上发布不同的言论,甚至虚假消息的传播度掩盖了真实消息,炒作、造谣、诽谤、人肉搜索等恶劣的舆论现象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为暴力语言提供了传播的场所。这些不好的舆论不仅是网络话语失范的典型表现,更是严重危害了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在此情况下,大众的焦点就不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理念上,自然而然地被不好的舆论“牵着鼻子走”,其后果必然是产生了一大批不合乎理性的、在集体中盲从的群众。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构建策略

信息时代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是宽泛而又富于变化的,当然在其中也充满了许多冲突,社会大众从原来的私人内部拉入到更多的社会化的环境当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话语构建中面临着诸多困境,网络话语的构建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出台法律条文规范网络话语使用

首先,良好网络环境的构建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作为权力主体的国家应该根据网络话语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规范网络话语的使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立符合网络话语的符号体系,加强网络话语的规范性,打造丰富多元的网络正能量,锻造网络文化产品,打造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让网络话语的使用更好地服务和造福于人民。其次,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相互转化,应建立在价值观正确构建的基础上,通过价值观的合理宣传使得主客体之间构建起沟通的桥梁,顺应时代,打造时势,抓住时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构建更应该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的时势,要引导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全面而又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度理解,与信息时代的发展搭建起沟通平台,规范价值观的合理利用,不应让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网络话语在信息化的今天流传开来,在社会和群体之间产生消极影响。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纵观网络话语的发展现状,国家除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之外,也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力量,丰富价值主体和客体关于网络话语的优秀资源,尽量避免低俗、侮辱性的网络话语在其中流传开来,影响大众的判断力和向心力,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精度,增强网络话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公民自觉使用文明网络话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价值层面的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在当前时代都必须做出的实际行动。首先,每个公民所在的社区、街道办事处、村落可以定期举办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活动,不仅在大众中普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追求,明确提高公民在网络方面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自身素质,让普通大众靠近与理论的接触,而且可以帮助公民努力学习网络文化知识,增长相关网络技能,这样不论线上线下可以随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发展情况,积极开展与大众的话题互动,借助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网站发表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题互动,让公民切身参与到其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可以定期开展线上答题活动,让全民参与到“答题热”中,既提高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又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能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心中的权威性,自觉维护网络话语的文明性,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优秀公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前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

(三)社会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奏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彰显时代脉搏发展的新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在报告中强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表明文化自信的迫切性。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时代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与日俱增,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发展问题,首先,应该弘扬时代主流媒体,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联系,扩大网络话语权,使网络话语更有宣传力度。其次,着力推进网络平台建设创新性发展,扩大网络力量的优势,大力发掘手机网络平台活力,通过线上线下的传播方式,共同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传播。最后,激发网络话语的多元性,坚持一元和多元相结合的原则,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朝着更有益于净化网络话语空间的良好方向发展,摒弃网络信息媚俗化、低俗化的倾向,发挥网络话语在虚拟和现实空间相互转化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氛围,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遏制和预防网络低端话语对大众造成的消极影响,从源头上防止网络文化环境被外界不良信息诱惑,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话语阵地。

(四)实行合理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

从意识形态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属于意识形态的分支,在虚拟与现实交互的网络空间中,网络话语在传播过程中会遭遇困境和阻碍,导致线上线下的传播方式会因为群体的多元性产生价值观的冲突。针对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降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力这一问题,应该加强舆论监督,实行合理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首先,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坚持发挥正能量的正确导向,引导、鼓励、支持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网络舆论加强监督,进而可以在网络空间针对网民的舆论实行有力的道德约束,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使网络舆论监督做到有法可依,积极创造和谐文明的网络舆论氛圍。其次,整顿网络话语机制,并且针对网络舆论失范现象,一方面建立起有利于发挥舆论监督的制度和途径,例如建立健全网络话语舆论监督制度,设立可以举报不良舆论现象的网站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增强使用性和传播性,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网络传播载体的正面作用,以正面舆论积极展现在大家面前,遏制网络负面舆论的消极影响,对待诽谤、造谣、偏激等的网络舆论要及时屏蔽,同时可以通过网上发放关于网络舆论调查问卷的形式,号召全民参与填写问卷,用数据分析人民群众对网络舆论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最后,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不要被其价值理念占据头脑,在网络上发表舆论时应提高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不良舆论“牵着鼻子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空间,为新时代、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传承和发扬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的发展创建良好的舆论平台,制止低俗、侮辱性的网络话语在大众之间广泛流传开来。

参考文献:

[1]奚冬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构建的特征与策略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8):83-86.

[2]魏晓文,李晓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策略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2014(10):90-94.

[3]殷殷,姜建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的网络话语权建设[J]. 思想教育研究,2015(01):40-44.

[4]米华全,李怀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J]. 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5(02):74-75.

[5]张丽丝.互联网时代核心价值观话语困境及路径探讨[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6):14-18.

[6]罗强.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创新初探[J]. 高教学刊,2016(23):85-86.

[7]刘宁,王红. 网络流行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权的构建[J]. 陕西教育(高教),2017(09):74-75.

[8]戚玉兰,魏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提升策略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6,18(06):39-42.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网络圈层传播的新特点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