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2020-04-17童敏慧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

童敏慧

[摘 要]  绩效评价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手段之一。但在我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中存在认识不够充分、绩效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和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相应地,应当强化绩效评价意识、健全评价主体、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4-0034-02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及发展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常态阶段,高等教育从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为显著。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逐步进入到尾声,高等教育已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但发展中存在的投入盲目性以及管理不善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对其高质量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绩效水平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才能满足高校提高公共经费使用效率的现实需要和顺应世界高等教育评估的普遍趋势。因此,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子系统——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还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全面、客观地对高等教育展开绩效评价,对于精准衡量高校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组织各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评定高等教育的真正价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 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够充分

对绩效评价的充分认识是绩效评价开展顺利和有效的前提。从现有的关于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文献来看,成果集中在关注于现实的实践操作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但对高等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绩效评价的根本性问题却关注较少,这就使得研究中难以充分理解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内涵也很难明确其真正需求,那么实践中就很难使所有参与者明白和理解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那么现实中“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屡见不鲜,绩效评价往往没有起到相应作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也难以被充分调动起来。有些虽然认识到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意义和价值,但对绩效评价体系的认识不够,依然停留在借鉴和参考国外或者发达省市的经验和做法,没有考虑到地方高等教育的独特性,忽视了过程优化、改进提升和反馈沟通等环节,这也使得绩效评价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难以真正地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水平。

(二)绩效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绩效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进行是否满足绩效要求的价值判断过程,评价主体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要素,因此,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必然包含了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两类要素。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工作主要是政府部门对高校展开,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难以真正全面衡量高等教育对社会及相关主体产生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在进行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往往会从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角度展开,但单一的评价主体会使得评价具有单一或者集中的结果。但是,从高等教育展开的各项活动来看,不管是全额拨款的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高校还是自主投入的民办高校都会受到相关主体的关注,如学生及其家长、教职工、供应商、校园周边居民及社会机构等等,尤其是学生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参与人,因此,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任何和高等教育有关的相关主体都有可能也应该成为评价主体,这样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更为多元和全面的综合评价,这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提升。

(三)評价指标体系不全面

是否建立全面评价指标体系是影响评价结果科学有效性的关键要素。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发现高等教育绩效评价过程更多地关注于得到评价结果,因此大多采用了“投入——产出”的分析思路,但是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多指标往往是难以量化和精确的。因此,在对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具有系统的观点,高等教育本身是个系统,但它又是整个社会的子系统,因此在评价过程要充分厘清高等教育绩效的作用机制;其次,在明确评价的导向性情况下尽可能地还原高等教育的本质,以此构建评价模型展开全面考察,因此,高等教育的过程性考核是不能忽视的,应当构建起“投入——过程——产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果运用不充分

评价结果的正确运用是绩效评价是否发挥真正作用的主要标志。现有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往往重视评价的准备和实施环节,希望评价结果能够一如所愿,但通常会忽略评价后问题的整改和完善及优化建议的采纳,有的即使有绩效反馈和改进也基本是草草了事,那么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只起到了“评价”作用而没有发挥“提升”作用。因此,现实中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得到了外部排名的数字,但却没有改进;或者得到了绩效反馈和改进的内容,但却没有真正的行动。这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缺失,缺少绩效沟通和改进环节。

二 完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强化绩效评价意识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绩效管理工具通过共同参与计划制定、辅导沟通、考核评价、结果应用和目标提升等持续循环过程实现组织目标而受到世界公共部门的青睐。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完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体系,进而提升高等教育绩效管理水平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既具有理论上的要求也具有现实的需要。首先,充分理解和完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意义、目标、标准、过程、结果和反馈等理论知识是展开现实评价的前提和理论依据,这就需要在开展绩效评价前加强对绩效管理知识的把握,对“被评院校的自我评估——外部同行评价和专家现场访问——研究评估信息——做出评估结论——发表评估报告”的绩效评价流程及具体内容有全面的知晓。其次,展开全方位的绩效评价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阳光建设,因为绩效评价的作用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和提升资源的有效性,同时就能尽可能避免高等教育寻租和权力腐败现象。最后,绩效评价的所有部门应增强评价意识,紧密配合并相互协作:组织者要明确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从言语、行动和资源上予以大力支持;设立绩效评价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评价工作;要通过宣传、培训、会议通报等多种形式强化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并调动相关主体参与绩效评价的积极性。

(二)健全评价主体

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绩效评估是不全面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360度绩效评价的基本理念,把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所有主体都纳入评价主体中来,具体可以包括政府、高校自身、科研单位和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等组织评价主体,也可以包括学生及其家长、教职工、校友以及管理人员等与高校有利益关系的个体评价主体。那么,面对众多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要素,绩效评价的过程必须加大信息搜集、整理和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并构建起协调的多元价值协商机制,从而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作用。健全多元且全面的评价主体,就能减少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保障高等教育相关主体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表达权。此外,在引入多元评价主体之后开展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绩效评价过程的监督,要坚持“管办评分离”原则促進政府职能转变和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因此评价关键主体不仅需要制定周密的评价时间表和严格的评审程序,而且还对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科学导向、全面客观、可操作性和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来设置。科学导向是指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当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既考虑可衡量的数量指标,也要考虑难以精准衡量的质量指标,引导高校立足现有基础、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和办出水平。全面客观是指绩效评价既要覆盖全过程又要得到标准的评价结果:全面是尽量构建高等教育全过程的指标体系,如投入应当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过程应当包括重视学生个体的智力和道德发展的过程及其良性沟通,包括产出应当涵盖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五大功能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内容,才能既全面又有重点地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真实情况。客观是指得出可计量的评价结果,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操作性是指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教育的质量和数量间找到平衡点,应加强指标体系数据的可获得性,充分看到数量化绩效指标群集中所暗含的质量内涵,但也不能因为过度追求数量而产生无谓浪费。多样性是指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应当根据高等教育的独特性来设置“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如从办学层次分为“985工程”“211工程”、中央部属、省属本和高职(高专)等,从教育性质可将高等教育分为普通、成人、自学、电大和远程等,从科研角度可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等,每一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而用一种指标体系来评价是不科学、不接近实际的。

(四)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

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结果的充分应用,不仅使绩效管理达到预期目标,也能促进高等教育绩效的普遍提升。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包括上报、公开、整改、问责和挂钩等几种形式。上报是指将评价结果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或主管部门;公开是指将评价结果主动向评价相关主体公开,接受大众监督;整改是指及时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问责是指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或者处分;挂钩是指将当期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个年度资源安排的依据。现实中,上报是最为普遍的方式,问责会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是采用,但公开、整改和挂钩在绩效结果运用中不显著。因此,应当充分应用以上几种形式使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结果充分应用,如可将绩效评价结果引入高等教育拨款机制中以使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建立绩效评价信息数据库用以公开绩效过程及评价结果以推动整改措施的落地。

参考文献:

[1]郭芳芳,张男星.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需求、内涵与机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1).

[2]孙继红,翁秋怡.2016年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报告[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