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病在牛养殖过程中的诊断及治疗
2020-04-17耿维森
耿维森
吉林省敦化市乡镇兽医工作总站,吉林敦化 133700
牛巴氏杆菌病也被称为出血性败血症,致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最容易被感染的动物为牛,致病菌通常存在于病畜身体组织、分泌物及排泄物中,传染途径以消化道及呼吸道为主,病发后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恰当的诊治措施,就会严重影响到牛群的健康成长,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需及时对牛巴氏杆菌病做出诊断,并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以促进养殖业发展。
1 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特点
经调查研究发现,牛巴氏杆菌病有着比较广泛的分布范围,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为牦牛、黄牛、水牛等。由于该病的致病菌为条件性病原菌,一般寄宿在健康畜禽的呼吸道或消化道中,当遇到冷热交替、拥挤潮湿、饲养环境脏乱以及通风不良等情况时,牛的体抗力就会发生明显下降,给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侵袭提供有利条件,还会通过分泌物、排泄物以及飞沫等对其它牛造成感染。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呈地方性或散发性,一旦受到感染,牛的死亡率达到80%甚至90%以上[1]。
2 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病牛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可达到40 ~42 ℃),呼吸困难,被毛粗乱,眼结膜潮红,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口鼻处分泌黏液性液体,腹痛等。发病初期,病牛的粪便呈粥样,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呈液状,严重时还混有血液。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 ~5 d,病程为1 ~2 d。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牛巴氏杆菌病分为以下症型。
2.1 败血病症型
该症型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巴氏杆菌病类型,病牛的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 ~42 ℃,发病初期精神不振且食欲不佳,先便秘,随后转为腹泻,粪便呈糊状或黏液状,后期可见血便。病情发展至后期,病牛可能因机体衰竭而死,病程整体较短,为0.5 ~1 d 左右。
2.2 水肿病症型
该症型的病牛同样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饮食不佳、停止反刍等症状,并且除口腔以外,前胸、头颈等部位也会出现炎性水肿。发病后,牛喜卧,眼结膜变得潮红,病程相对较短,为0.5 ~1.5 d,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牛最终会窒息而死。
2.3 肺炎病症型
此种症型在牛巴氏杆菌病中最为常见,此类病牛的肺部有水泡音,咳嗽症状变严重,体温上升,其余症状与败血症的症状大致相同。到了病情后期,病牛呼吸方式为用口呼吸,头往前伸,病程延长,达到一周以上。
3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
3.1 临床诊断方式
经研究得知,患有巴氏杆菌病的病牛会出现食欲不振、高热以及鼻流黏脓分泌物等症状,因而可根据这些典型症状做出初步诊断,比如败血病症型通常存在多发性出血症状;水肿病症型为头部及咽喉部肿胀;肺炎病症型的肺部两侧及前下部存在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
3.2 实验室诊断方式
首先,在无菌状态下采集病死牛的淋巴结以及肝脾等部位的病料,然后将病料接种在马丁血琼脂平板上,置入培养箱中培养18 ~24 h,温度控制在37 ℃左右。待长出灰白色半透明圆形突起菌落,即培养完成。随后,采用美兰染色分离菌的涂片,并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涂片中有大量中央着色浅、两端着色深,形状为卵圆形的的巴氏杆菌,即可得到确诊[2]。
4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当养殖场出现疫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及其住所,将传染源切断。在患病初期,可向病牛服用磺胺类药物,或注射血清,但需科学把握两种药物的浓度及剂量。除了要将病牛隔离以外,还需严格控制病牛的饲料,并对其粪便进行烧灼与消毒处理。对于处于重症期的病牛,可向其注射土霉素等,并选用生石灰对牛棚进行高温杀菌与消毒。
5 结语
综上所述,牛养殖户应定期对牛进行疫苗免疫,及时打扫饲养环境,一旦发现牛发病,应及时诊断,并根据具体病情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及防范措施,为牛群的健康成长及养殖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