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2020-04-17金宇慧沈召伟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血性弓形虫出血点

金宇慧,沈召伟

吉林省扶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扶余 13120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性变化,亚急性型和慢性型除见程度不同的败血性变化外,还发生纤维素性肠炎变化。高热稽留,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

1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7 d,短的2 d,长的可达21 d。

急性型:急性型常见,又称败血型。病猪体温41 ℃,稽留不退,病猪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高度沉郁,呈怕冷状,四肢软弱无力,行动缓慢,结膜潮红,到后期黏膜苍白。常有出血点。口腔黏膜不洁,发绀或苍白,在齿龈、口角处能见到出血点。公猪包皮发炎,粪便先呈干硬的小球状,以后排稀便,常有黏液或血液,有时呕吐,后期常并发细菌感染,以肺炎和纤维素性坏死性最多见。

亚急性型:症状与急性型症状基本相似,但较缓和,体温先高后降,以后又升高,直至死亡。口腔黏膜发炎,扁桃体肿胀,舌唇和齿龈有时可见到溃疡。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皮肤有出血点,有些病猪逐渐消瘦衰弱,走步摇晃,后躯无力,站立困难,常并发肺炎和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病程3~4周。

慢性型: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时缓慢无力、时有轻热、贫血、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有的皮肤有坏死痂,常见脱毛现象,以至鬃毛稀疏。病程一个月以上。

2 病理变化

内脏淋巴结肿大,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淋巴结暗红色,切面周边有出血,肾脏不肿大,色淡、数量不等的小出血点,脾脏边缘梗死,浆膜出血。慢性猪瘟的特征性病变是盲肠、结肠、回盲口处黏膜有扣状肿或互相融合,形成较大的溃疡坏死灶。

3 诊断

3.1 临床诊断猪瘟是一种败血症,其症状和病理变化与一般的败血症类似。猪瘟的主要特点是:高热稽留,全身衰弱,后躯无力,化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全身结膜、浆膜和皮肤的出血斑点,淋巴结的周边出血,脾出血性梗死。肾和膀胱点状出血,以及病程较长的病例盲肠、结肠和回盲瓣处的扣状溃疡等。根据临床和剖检变化,结合病的流行情况作出诊断。

3.2 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

3.3 病毒学诊断:采取早期病猪的扁桃体、淋巴结或晚期病猪的脾和肾等组织,做冰冻切片或组织印片,丙酮固定后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3.4 鉴别诊断:在诊断中应注意与以下疾病区别。

3.4.1 败血性猪丹毒:与最急性猪瘟容易混淆,但猪丹毒传播较慢,多发生于3~12月龄猪,以夏季较多见。病程短,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皮肤有红斑,虽体温很高,但仍有食欲,眼清亮有神,步态僵硬,或有跛行,很少发生腹泻。胃和小肠严重出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肾和淋巴结淤血肿大。治疗有显著效果,病料染色镜检可见到丹毒丝菌。

3.4.2 猪副伤寒:本病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常见于一个猪场,发病率不高,慢性病猪顽固性下痢,体温不高,剖检皮肤有红紫斑,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肿大,肝有黄色或灰色点状坏死灶。大肠壁增厚,黏膜发炎,表面粗糙,也有大小不一、边缘不齐的坏死灶,治疗有效。

3.4.3 最急性猪肺疫:多发生于气候剧变的季节,发病率与饲养管理有关。咽喉部急性肿胀,呼吸困难,口、鼻流白沫有咳嗽。剖检见急性肺水肿或广泛性的肺炎病变,咽及颈部淋巴结出血,切面呈红色。病料染色镜检可见到巴氏杆菌。

3.4.4 败血性链球菌病:本病多见于仔猪、常有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脑炎症状,病程短。剖检见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心包液增量,脾肿大。有神经症状的病例,脑和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量浑浊,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病料染色镜检可见到链球菌。

3.4.5 猪弓形虫病:猪瘟和弓形虫病都高热稽留,皮肤有紫红斑和出血点,大便干燥等,容易混淆。但是,弓形虫病猪呼吸极困难,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多,初期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剖检见肺水肿,肝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或萎缩,上述各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和坏死灶,脑实质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取肺和支气管淋巴结涂片染色镜检,常可检出弓形虫。

4 防控措施

4.1 做好平时预防工作,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4.2 实行自繁自养,若需从外地调运和购买种猪,运回后必须先隔离半个月,注射疫苗后方可混群。

4.3 对猪的集市、买卖、运输、屠宰和进口等进行严格检疫。

4.4 加强和改善管理条件,定期消毒。

猜你喜欢

血性弓形虫出血点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疫及防治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
Mutually Beneficial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