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0-04-17顾和燕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延续性康复训练康复

顾和燕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苏 南通 226600)

脑卒中属于临床多发、常见病,主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与病死率高等特点,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其与其他疾病不同,即脑卒中于康复期时,配合有效的康复措施,可以恢复机体功能,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1]。但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因自制力较差,再加上家庭的影响,易降低遵医行为,从而降低康复效果,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在脑卒中康复期,配合有效的延续性护理非常有必要。中医院-社区-家庭对接下的延续性护理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式,其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提升康复行为与生活质量[2]。本文以80 例患者为背景,探究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开展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编号,以单双号为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女分别24 例、16例,年龄42 ~70 岁,平均(56.37±5.17)岁,病程3 ~7 周,平均(5.14±0.33)周;观察组男女分别25 例、15 例,年龄43~71岁,平均(56.11±5.05)岁,病程3~6周,平均(4.85±0.45)周。上述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可比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者;②符合脑血管病会议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治指标,结合头部CT 证实者[3];③智力水平正常者;④无严重沟通障碍者;⑤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有认知或是精神疾病史者;②其他脑部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入院时采用常规护理,如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与康复健康指导,入院第3 天时,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并做好口头健康指导,解答患者疑问,建立患者档案。出院时,强化相关护理措施,留取患者联系方式,讲解随访时间与内容,再加做好出院健康指导,普及护理内容。基于此,观察组用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1)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与健康指导,实现医院-社区-家庭对接下的延续性护理目的。组建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长、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针对住院、出院后患者身心状态与康复情况进行指导。定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熟练掌握此项护理措施与内容。同时,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方交流平台,对患者情况、随访情况进行共享,便于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4]。(2)院内康复指导:住院期间,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如生活状态、运动、治疗等需求,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康复与健康教育内容,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自我康复、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让患者可以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出院前3d,发放护理手册,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3)社区康复护理:转入社区或是回归家庭后,需进一步开展康复训练。由责任护士与社区护士进行联系,将患者档案转至相应的社区,做好交接,实现无缝隙护理服务。由社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配合指导患者完成相应的护理。(4)后期康复训练:由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即从出院后第1 周开展,连续回访8 周。8 周日后,每2 周回访1 次,第17 周~24 周,每4 周回访1次。同时对有语言、肢体、吞咽等障碍者,根据病情的轻重,增加随访次数,便于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在上门随访中,指导患者与家属居家康复措施与自我护理措施,遵循良好的生活方式,配合心理指导,监测康复训练完成效果与机体康复效果、遵医行为、饮食结构等。另外,患者回归家庭后,由家属照护患者,首先对家属进行护理与教育指导,建立家属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定时指导家庭康复护理措施,教会家属康复训练方法与护理技巧,保证延续护理有效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遵医行为。

以Fugi-Meyer 工具量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5]。

用Barthel 工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好。

用SF-36 工具评价,钍对身体功能、躯体角色、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等8 个领域进行评分,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越好[6]。

以自制量表对遵医行为进行评价,即对服药、运动锻炼、合理饮食、复诊4 个方面评价,100 分,分为完全遵从、部分遵从、不遵从。遵从性=(完全遵从+部分遵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运动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 40 护理前 42.77±14.65 45.22±10.22 48.57±11.25护理后 63.67±15.05 73.45±14.67 72.34±15.35对照组 40 护理前 42.59±13.98 46.12±10.43 49.15±12.05护理后 49.55±14.05 55.67±13.68 61.27±14.19 t(护理后) 4.337 5.606 3.349 P(护理后) 0.000 0.000 0.001

2.2 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完全遵从、部分遵从、不遵从分别31 例、8 例、1 例,遵从性97.5%;对照组:完全遵从、部分遵从、不遵从分别22 例、10例、8例,遵从性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脑卒中属于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致残与致死率,且治疗后,易出现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地影响。脑卒中的发生,主要因脑血管出现障碍,使脑组织出现供血量不足,故在治疗中,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

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是一项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是将医院、社会、家庭护理进行了无缝隙对接,发挥社区与家庭护理效果,重视患者出院后医院与社区、家庭的对接,始终与患者保持联系,为其提供优质的出院后护理服务。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患者回归家庭后,因病情的需要,要求患者坚持康复训练。但患者在回归家庭后,失去了专业的指导,使康复效果不理想。将医院、社区、家庭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由社区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与指导,在掌握患者康复情况的同时使患者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并在随访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并配合心理护理指导,增强患者信任感,提高护理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整体康复效果[7]。

综上所述,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有医院-社区-家庭对接下的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显著,且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地影响。

猜你喜欢

延续性康复训练康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