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铁代谢状态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0-04-17阮秀芳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透析液终末期持续性

阮秀芳

(东莞市康华医院 广东 东莞 523080)

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即为肾性贫血,这是由于在反复采血、透析所致,使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过程中对患者体内的铁离子浓度进行有效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补充患者体内所需的静脉铁、红细胞生成素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1]。腹膜透析简单来说就是将人体中的腹膜作为一种透析膜,在使用透析液的基础上,与腹膜内的血浆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体内潴留、废物的有效清除,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至1979 年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案例成功后,该种方式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起到一定治疗效果[2]。本次实验研究针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铁代谢状态及预后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期间的76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铁蛋白饱和度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分为研究组(n=61)和对比组(n=15),所有患者均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且维持3 个月以上,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创伤病史患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24 例,最小年龄40 岁,最大年龄69 岁,年龄中位数(53.47±5.63)岁,透析时间4 ~17 个月,平均透析时间(7.52±1.84)个月,糖尿病肾病18 例、肾炎34 例、肾病综合征9 例,对比组男性患者9 例,女性患者6 例,最小年龄41 岁,最大年龄68 岁,年龄中位数(54.23±5.48)岁,透析时间4 ~19 个月,平均透析时间(7.59±1.79)个月,糖尿病肾病4 例、肾炎8 例、肾病综合征3 例,76 例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及服用多糖铁胶囊(国药准字H20030033),每日一次,每次1 ~2 粒,然后实施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使用腹膜透析装置并内置乳酸盐透析液,透析液为1500ml,其中钙浓度在1.25mmol/L 左右、葡萄糖浓度在2.5%左右,每日交换4 次即可。白天患者需保证透析液的留置时间为5 小时左右,夜间患者需保证透析液的留置时间在10 小时左右,且患者仅在更换透析液时无法自由活动,其余时间均可自由活动,保证患者24小时内体内均留置透析液。在患者治疗后的第二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5ml,并于2 小时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液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溴甲酚绿比色法、尿酸酶法、免疫散射比浊法[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肾功能及炎性因子和贫血指标,肾功能及炎性因子包括血肌酐、尿酸、尿素、C 反应蛋白和蛋白质分解,贫血指标包括铁蛋白、白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组别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对比

除却两组患者尿酸和尿素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对比组患者的血肌酐、C 反应蛋白和蛋白质分解均优于研究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不同组别患者贫血指标对比

表1 不同组别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对比(±s)

表1 不同组别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对比(±s)

组别 例数 血肌酐(μmol/L) 尿酸(mmol/L) 尿素(mmol/L) C 反应蛋白(mg/L) 蛋白质分解(μmol/L)研究组 61 936.48±325.16 402.85±81.46 21.58±6.12 3.24±0.89 0.81±0.18对比组 15 751.26±245.31 397.54±75.36 20.77±5.98 1.89±0.95 0.93±0.23 t-2.062 0.229 0.461 5.195 2.186 P-0.042 0.819 0.646 0.000 0.032

表2 不同组别患者贫血指标对比(±s)

表2 不同组别患者贫血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铁蛋白(ng/ml) 白蛋白(g/L) 血清铁(μmol/L) 血红蛋白(g/L) 转铁蛋白饱和度(%)研究组 61 221.58±85.42 32.52±5.21 11.42±3.57 84.23±15.36 17.63±3.45对比组 15 135.62±65.76 37.81±4.75 17.38±4.83 122.42±11.75 25.48±3.68 t-3.634 3.581 5.385 8.986 7.794 P-0.001 0.001 0.000 0.000 0.000

对比组患者在铁蛋白、白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等贫血指标均优于研究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终末期肾病就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类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一般来说,当患者体内的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 时[4],此时需要患者尽快就诊并采取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进行治疗,且随着病症的发展和肾功能的下降,患者体内毒素的积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状,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水肿等,严重时甚至会并发尿毒症,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一,以此估计我国大约有32 万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数量极大,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病症之一。存在五分之一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对治疗效果并不满意[6],这是由于在整个透析治疗过程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所致,患者体内的铁代谢出现紊乱,或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加重患者的患病痛苦。另外,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也会造成患者的酸性重度,患者机体对铁离子的存储、运送和利用带来负担,久而久之,患者铁代谢就会出现异常[7]。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6 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贫血明显,一旦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0g/L 时,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高,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10]。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贫血率为80.26%,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除却两组患者尿酸和尿素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对比组患者的血肌酐、C 反应蛋白和蛋白质分解均优于研究组,对比组患者在铁蛋白、白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等贫血指标均优于研究组,对比组患者在营养状况、残余肾功和透析充分性等方面来说均更佳。

综上所述,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铁代谢指标越高,患者的炎性指标越低、贫血指标越差,由此得知缺铁、感染、腹膜通透性均是影响患者铁代谢的关键,需加强患者的铁补充,改善营养不良,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透析液终末期持续性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血液透析液桶
血液透析液桶
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透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效果较好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支持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