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0-04-17孙立林
孙立林
(扬州市广陵区中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随着交通,城市建设行业不断发展,撞击,高空坠落,碾压等四肢骨折发病因素增多,四肢骨折的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治疗常见四肢骨折,手术时间久,愈合慢,并发症发生率高,医疗效果差,因此需要研究更有效科学的治疗方式[1]。此次研究对比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科学治疗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 年4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80 例四肢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除四肢骨折外无其他异常(新陈代谢异常,免疫系统有缺陷,凝血功能异常,骨关节疾病等,并符合进行内固定手术要求。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1 例,女性患者19 例,年龄18 ~76 岁,平均年龄(42.31±6.5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龄19 ~74 岁,平均年龄(41.26±5.54)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两组的患者在入院后,统一进行3 ~7d 的手术前消肿处理。
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在床上呈仰卧姿势,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麻醉,麻醉手段选择硬膜外麻醉,通过硬膜外留置导管,随时追加药物,以此来适应和调整手术麻醉的时间,同时实施止血带。麻醉完毕,通过C 臂X 线机,透视观察患者四肢骨折情况,以胫骨骨折患者为例,观察患者胫骨闭合复位情况,确定好情况,在胫骨结节内下方和上方开2.5 ~3cm 的纵行切口,然后深入切开深筋膜,在手术过程中不可触动骨膜,切开深筋膜后会得到一个沿胫骨内侧,在深筋膜和骨膜之间的皮下通道,选取合适长度的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通过皮下通道,安装于骨膜表面,根据胫骨形状进行预弯,常规情况下6 颗螺丝即可保证固定,C 臂X 线机透视检测下患者的骨折复位,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固定良好,确定达到手术预期复位效果。术后2h 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简单的患肢功能训练。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在床上呈仰卧姿势,开展全身麻醉,实施止血带,利用C 臂X 线机透视观察患者骨折闭合复位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切开皮肤,将骨质和骨折端完全暴露出来,清理掉骨折处及附近积血和碎骨后置入钢板,用来固定接骨板和骨折端的位置,然后打孔,旋入螺丝,为保证螺丝在髓腔中央,要采用定位器锁定螺丝即髓内钉的位置,后采取加压处理,最后进行消毒处理,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患处,消毒后层层逐一缝合,彻底缝合后用石膏固定5 周左右的时间,视愈合效果而定。术后要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和消肿治疗,消肿后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简单的患肢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将两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3 个等级,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的评价标准为:治疗完成后,骨折患者的骨折完全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如初,没有不良后遗症,日常生活照常,无不良影响。有效评价标准为:接受手术治疗后,骨折患者的骨折患处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有明显的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独自生活,就算不太方便也可以生活自理。无效评价标准为: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不佳甚至延迟,肢体功能恢复不显著,甚至无效果,无法独自一人进行日常生活,对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两组总有效率计算方法: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手术平均用时、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n(%)]
2.2 治疗后临床效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平均用时(min)骨折愈合平均用时(w)观察组 40 90.32±9.22 12.4±3.46对照组 40 118.2±14.15 18.76±4.83 t 10.441 6.770 P 0.001 0.001
3.讨论
四肢骨折在临床医学上是常见的骨折类型,要研究四肢骨折,就要知道四肢骨折包含哪些地方,四肢骨折分上肢下肢,上肢包括锁骨,肩锁关节,肱骨外科项等,下肢骨折分股骨干,股骨颈,骨盆等,发病原因是因为外力引起的,外力作用在四肢,传导超过四肢关节骨质承受力量,引起骨质的破裂,其过程是骨质的弯曲变形或者骨裂,如果外力继续加大骨质开始断裂,或者引起严重的错位,错位过程中骨质断裂处会破坏肌肉组织,刺破皮肤,引起骨折处神经和血管受损,开放性骨折出血等并发症[2]。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作为以往临床常用术式,治疗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机率高,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大,因此需要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是讨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在四肢骨折的整体临床效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但由于手术创口大,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患者血管,对骨折面血运带来不利影响,延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中需要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骨膜,然后骨膜下剥离,剥成瓣状然后向两侧拉开,露出骨折端,然后才能根据需要在外侧或内侧加固钢板,对骨膜损伤大,创口大术后易感染[3]。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是微创手术的一种术式和新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的结合,对比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手术,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开刀切口小,不易留疤,不易感染,对骨膜损伤小,不会破坏患者骨折端周围血运,愈合时间短。手术时间缩短,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软骨组织的完整,减轻了手术手钢板对骨膜的压迫,提高了固定稳固率,有效的降低了内固定和螺丝是松动和失效的发生率。对有限接触钢板进行锁定加压,即可减少对骨膜接触,减轻了钢板对骨膜压迫,极大降低了软组织坏死,皮肤感染几率[4]。螺钉加压锁定,利用分散排列的方式分散抵消;螺钉带来的拔除力,有效的防止了钢板出现扭转,弯曲等现象,提高了稳固性。减少了骨折端和手术辅助器具对骨膜软组织的压迫,减少了软组织损伤。
在本次研究中,施术过程应注意:下肢的胫骨,股骨,上肢尺桡骨和肱骨等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可能受到过高能量外力作用,有可能出现多段骨折的情况,导致骨折端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高,若手术方式不佳可能会对患者术后组织恢复和肢体功能恢复造成影响,最严重会导致皮肤坏死和骨折愈合延迟[5]。在临床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类的手术中,选择切开复位固定术,会大范围的剥离骨膜组织,而为了保证手术稳定复位还会损伤附近血管,不利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和患处愈合。
通过本文对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和切开复位固定术的临床对比,就医疗效果而言观察组的有效,显效,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0.32±9.22)min低于对照组的(118.2±14.15)min,缩短了手术时间,提升医疗效率,术后骨折愈合时观察组平均为(12.4±3.46)w 也低于对照组的(18.76±4.83)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些数据都是因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各种措施取得的,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不过度追求各骨折块的完全复位,转而要求在手术中保护血液供应,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二次损伤,降低了手术对骨膜的损伤的这些措施是正确的。这些措施使患者术后骨折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骨折愈合时间加快,减少了患者炎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感。而且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采用的加压钢板,和骨膜接触有限,降低钢板对骨膜的压力,又能有效的支持皮质骨,同时加强力学稳定性,能稳定承受断端的应力作用,又使骨折愈合加快,这些都是传统钢板所不具有的。
综上所述,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前者手术时间短,愈合快,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