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与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2020-04-17李明王宝张影赵士龙董恒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容积血气呼吸机

李明 王宝 张影 赵士龙 董恒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有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因患者呼吸状态受严重影响,则其极易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增加并发症发作风险,因此需及时对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改善[1-2]。本研究通过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与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间对比,以分析这两种通气模式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呼吸状态的改善情况,及在临床应用中的状况,深入了解认识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确保患者能得到有效救治。本研究旨在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与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的影响,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需要无创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30 例,女13 例,男17 例,年龄53 ~87 岁,平均年龄(63.86±6.54)岁,整体病程3 ~15 年,平均病程(8.43±2.65 年);对照组30 例,女12 例,男18 例,年龄56 ~88 岁,平均年龄(63.91±6.63)岁,病程3 ~16 年,平均病程(8.51±2.72 年)。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纳入此次试验中,并经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后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 >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1)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诊断标准[3],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经病例核查,两组患者均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模式治疗。

排除标准:(1)患者有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2)患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3)患者有血流动力学障碍,且难以纠正;(4)患者有面部或腹部手术史。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均接受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其治疗方法具体如下。使用无创呼吸机(德国万曼WEINMAN,型号VENTImotion Advance,国械注进20143085531),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即PSV/PCV+呼气末正压治疗,呼吸频率12 ~18 次/min,呼气压呼气压4 ~6cmH2O(1cmH2O=0.098kPa),吸气压12 ~16cmH2O。在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其对通气面罩、头带的适应性,确保患者能接受有效的救治,指导并鼓励患者咳痰,以改善其呼吸状态。实验组:实验组的患者均接受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其治疗方法具体如下。本组治疗方式同对照组基本一致,只是在呼吸机通气模式方面,选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即PSV/PCV+呼气末正压+VT 目标,呼吸频率12 ~18 次/min,后通气压力可逐渐增加,但最高压力需≤25cmH2O,呼气压呼气压4 ~6cmH2O,吸气压12 ~16cmH2O。后吸气压同样可逐渐增高,但需≤20cmH2O。

1.2.2 观察指标 (1)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即统计其治疗前与治疗后2d 的PaO2、pH、PaCO2这几项指标值,以分析两种通气模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机各参数、呼吸机使用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d 潮气量、呼吸频率、使用无创总通气时间指标,以分析判断两种通气治疗模式对患者呼吸状态等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将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参数(计量资料),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 软件中,经由t 验证,若(P <0.05)则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的对比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H 值、PaO2、PaCO2等血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即接受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的患者较对照组,其经治疗后2d 的各血气指标更好(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机各参数的对比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创呼吸机参数和无创呼吸机使用总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即接受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的患者,其治疗后呼吸机各参数数据更佳,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总时间更短(P <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H PaC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2d 治疗前 治疗后2d 治疗前 治疗后2d实验组 30 56.84±1.75 65.54±1.23 7.19±0.04 7.36±0.09 76.65±3.97 56.54±3.16对照组 30 56.75±1.84 62.64±1.01 7.20±0.05 7.30±0.08 76.05±4.02 64.54±3.64 t 0.194 9.980 0.855 2.729 0.582 9.090 P 0.847 0.001 0.396 0.008 0.563 0.001

表2 治疗前后呼吸机参数与使用时间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呼吸机参数与使用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潮气量(ml) 吸频率(次/min) 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 治疗后1 天 治疗前 治疗后1 天 总时间(h)实验组 30 351.96±53.06 436.86±80.43 29.62±1.62 16.17±1.34 41.07±2.96对照组 30 360.87±52.97 385.76±64.37 30.11±1.41 21.09±1.64 53.11±3.62 t 0.007 2.717 1.249 12.724 14.102 P 0.995 0.020 0.216 0.001 0.00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其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等,一般情况下可通过机械通气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救治,以改善其呼吸状态,保障其血氧含量,促进其体内二氧化碳排出量,帮助患者恢复较好的呼吸状态,促进其肺部功能作用的恢复速度[4]。

本研究主要通过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与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间对比分析,以深入了解不同通气模式对患者呼吸状态、使用呼吸机的时间长短等的影响,以提升其整体治疗效果,使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能恢复更好的呼吸状态。

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中,通气方式主要是通过呼吸时间的设定,使两种不同的正压通气水平随设定的时间交替进行,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接受不同水平的气道正压通气,即正压通气水平较低时是为帮患者保持气道开放,正压通气水平较高时是为帮患者通气[5]。此通气方式因有一段正压通气低水平时间,因此能给予患者呼吸肌一段休息时间,同时能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但此通气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易出现潮气量不足,动脉血CO2 潴留等状况,在呼吸性酸中毒等方面无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易对整体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而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则主要是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善,可有目标潮气量的设定,以改善动脉血CO2潴留等问题,有效改善其这整体的呼吸状态,保障其基本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通过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与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间对比可知,接受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的患者,其治疗后2d 的各血气指标更好,呼吸力学指标数据更佳,患者经治疗后能有更好的呼吸状态,并能显著减少患者依赖呼吸机的时间。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使用无创通气时,实施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相较于双水平正压通气,能有效提升整体疗效,帮助患者保持更好的呼吸状态,达到更早脱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容积血气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巧求容积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