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04-17谢仁岐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保肝甘草酸磷脂

谢仁岐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感染科 广东 佛山 528100)

已有临床报道显示[1],单纯抗病毒治疗后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出现病情进展或肝功能损伤加重,而针对这部分人群保肝和退黄干预重要性越来越获得认可;以往采用多烯磷酸酯进行慢性乙肝保肝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但存在个体疗效差异大,随用药时间延长效果下降等问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异甘草酸镁开始被逐渐用于慢性乙肝临床辅助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效果[2],但与多烯磷酸酯联用是否可增加患者临床受益尚缺乏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本文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80例,旨在探讨联合保肝药物方案对CHB 患者肝功能指标、Th1/Th2 细胞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相应循证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CHB 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 例,平均(42.60±5.89)岁,病程4 ~9 年,平均(7.42±1.68)年,平均HBV-DNA 水平(7.23±1.17)log10 拷贝/ml;试验组中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平均(42.60±5.89)岁,病程5 ~9 年,平均(7.42±1.68)年,平均HBV-DNA 水平(7.23±1.17)log10拷贝/m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CHB 防治指南(2010 年版)》诊断标准[1];②HBsAg、HBeAg 及HBV DNA 血清学检测均为阳性;③年龄≤65 岁;④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1.2 排除标准 ①肝纤维化;②其他感染性、药物性及免疫性肝脏疾病;③巨细胞病毒感染;④HIV 感染;⑤心脑肾功能障碍;⑥精神系统疾病;⑦妊娠哺乳期女性;⑧临床资料不全。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方案治疗,即拉米夫定(国药准字H20030581)规格0.1g,口服,0.1g/次,1 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国药准字H20057684)规格5ml:232.5mg,静滴,465mg/次,1 次/d;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国药准字H20051942)规格10ml:50mg,静滴,150mg/次,1 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黄疸消退例数,计算百分比;②肝功能指标和Th1/Th2 细胞因子检测均采用瑞士Roche 公司生产Cobas C312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中肝功能指标包括AST、ALT、ALB 及TBIL;③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心悸、头晕及一过性高血压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相关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指标均可见改善;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2.2 两组黄疸消退率比较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黄疸消退率分别为68.00%(34/50),94.00%(47/50):试验组患者黄疸消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AST(U/L) ALT(U/L) ALB(g/L) 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0 87.14±9.70 41.07±5.19※△ 85.62±8.19 40.17±4.76※△ 35.44±2.57 39.60±3.51※△ 67.85±10.81 21.30±4.41※△对照组 40 88.49±9.78 53.42±7.52※ 85.04±8.11 53.70±5.94※ 35.90±2.72 37.78±3.10※ 68.12±10.93 36.75±6.23※t 1.02 4.26 0.51 3.83 0.36 4.78 0.80 4.01 P 0.34 0.00 0.62 0.00 0.72 0.00 0.39 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ST、ALT、ALB 及TBIL 水平分别为(41.07±5.19)U/L,(40.17±4.76)U/L,(39.60±3.51)g/L,(21.30±4.41)μmol /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42±7.52)U/L,(53.70±5.94)U/L,(37.78±3.10)g/L,(36.75±6.23)μmol/L(P <0.05),见表2。

2.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讨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一类由大豆提纯获得的磷脂类物质,已有研究显示,其能够显著提高肝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细胞色素CYPSE1 和P450 活性,清除体内过量形成自由基,并有助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3]。但国外多中心随访报道显示[4],超过20%CHB 患者静滴多烯磷脂酰胆碱后未获得明显肝功能改善受益,且治疗效果随用药时间延长而不断下降。

近年来异甘草酸镁已被证实具有良好改善肝功能作用,作为甘草酸18-α 反式异构体,与甘草酸相比可更有效改善肝细胞膜稳定性,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代谢速率及发挥抗炎抗氧化功效[5]。动物实验研究证实[6-7],异甘草酸镁能够降低乙肝模型大鼠体内血清转氨酶水平,控制肝细胞变性坏死比例,延缓或阻断炎症浸润进程;同时其入血后能够靶向移动至肝脏部位,在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同时还可代谢形成甘草次酸,进一步增强保肝效果。

肝脏广泛性炎症反应诱发细胞坏死或肝内胆汁瘀滞是导致CHB 患者黄疸症状出现主要原因;而异常免疫炎症反应则是引起CHB 肝细胞损伤关键始动因素[8];本次研究结果中,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黄疸消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提示在多烯磷脂酰胆碱静滴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在缓解CHB 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和提高肝脏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则证实两种药物联合保肝并未增加CHB 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总体安全性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联合保肝药物方案治疗CHB 可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提高肝脏功能,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保肝甘草酸磷脂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