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原因分析

2020-04-17郭景芳陈焱顾凯明秦春耀任超赵启军张文韬王高明陈国辉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楔形骨密度椎体

郭景芳 陈焱 顾凯明 秦春耀 任超 赵启军 张文韬 王高明 陈国辉(通讯作者)

(国药北方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骨质疏松症以骨质量和骨密度下降为特征,久之可破坏骨微结构,增加骨脆性,增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既往临床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多采用保守治疗,虽可减轻患者疼痛等症状,但长期卧床往往加快骨量丢失,降低椎体功能,存在较高椎体再骨折风险,且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OVCF 重要手术治疗方式,其通过经皮穿刺将骨水泥注入椎体,使得骨折椎体稳定性和强度大大提高,并利于改善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加快脊柱功能恢复[2]。而随着PVP 广泛应用,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日益升高,成为PVP 重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经济和身心带来严重负担[3]。鉴于此,本研究分析PVP 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原因,旨在为临床后期降低并发症风险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4 年1 月—2018 年1 月于我院行PVP 治疗的82 例OVCF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12 个月,依据相邻椎体骨折发生与否分为相邻椎体骨折组和非相邻椎体骨折组。相邻椎体骨折组20 例,男7 例、女13 例;年龄61 ~87 岁,平均年龄(74.69±3.15)岁;骨折类型:16 例单椎体骨折、4 例多椎体骨折;术前椎体压缩比:11 例≤50%、9 例>51%。非相邻椎体骨折组62 例,男8 例、女54 例;年龄60 ~88 岁,平均年龄(74.71±3.14)岁;骨折类型:38 例单椎体骨折、24例多椎体骨折;50 例≤50%、12 例>51%。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发生OVCF;X 线示椎体楔形变,临床症状吻合骨折节段;骨折椎体后壁完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原因所致的椎体骨折;凝血功能障碍;伴随严重心肺疾病;存在脊柱手术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PVP 治疗,术前完善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使用X 线或CT 等影像学手段观察骨折椎体具体情况,术前30min肌注10mg 地西泮镇静,并静滴抗生素。取俯卧位,术前肌注0.1g苯巴比妥钠,软垫支撑患者肩部和头下方,悬空腹部,手术床头和床尾升高至30 ~60°,若患者无不适感,尽可能调大角度,操作医师按压骨折部位复位,2 ~3 次即可,术中随时观察复位状况。常规消毒铺巾后,依据患者情况予以全麻或局麻,术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于透视下穿刺至伤椎的椎弓根外缘,进针速度减慢,且为保证穿刺针位置准确,针尖置于椎体中线上方或下方,若单侧椎弓根入路,则尽可能接近椎体中线。骨水泥调制好后在X 线透视下注入伤椎,3.0 ~4.5mL 即可恢复椎体力学特性,注射过程中出现明显阻力感或骨水泥渗入椎间孔等情况,立即停止注射。穿刺针拔出后,加压止血,并消毒包扎。术后保持1h 仰卧,常规镇痛、抗感染,并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年龄、 性别、外伤史、骨密度、手术入路、麻醉方式、骨水泥剂量、术前椎体压缩比例、骨水泥渗漏、楔形角等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相邻椎体骨折组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术前椎体压缩比例、楔形角与非相邻椎体骨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通过对OVCF 患者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术前椎体压缩比例和楔形角是引起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OR ≥1,P <0.05)。见表2。

3.讨论

PVP 是临床治疗OVCF 重要手段,可克服保守治疗不足,短时间内稳定椎体,加快患者活动功能恢复,但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风险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尽可能消除危险因素影响,以降低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表1 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表2 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邻椎体骨折组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术前椎体压缩比例、楔形角与非相邻椎体骨折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通过对OVCF 患者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术前椎体压缩比例和楔形角是引起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 <0.05)。表明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术前椎体压缩比例、骨水泥渗漏和楔形角是诱发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重要原因。骨密度是反映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利于监测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发生风险。OVCF 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症,在疾病影响下使得椎体骨量大量流失,骨密度随之降低,而手术椎体刚度和强度有所改善,未进行手术的椎体刚度和强度持续降低,导致未手术椎体张力和应力与手术椎体存在一定差值,增大相邻椎体骨折风险增大。临床应针对此情况,予以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减少骨量流失,改善骨密度。骨水泥注入可提高伤椎刚度和强度,但大剂量骨水泥注入可增大椎体间刚度差异,促使相邻椎体力学性能改变,增加其应力。临床操作时,应缓慢注入骨水泥,观察骨水泥分布是否均匀。在恢复椎体高度的同时,为消除椎体间应力传导,需促使填充物触及椎体上下终板。术前椎体压缩程度越高,则患者伤椎破损程度越高,该因素可增大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且手术治疗后期稳定性也无法恢复至原有程度,加之早期下床活动使得相邻椎体承受能力增加,易出现相邻椎体骨折[5]。楔形角主要指骨折椎体后上终板延长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可直接评估骨折程度。当椎体出现楔形骨折时,重心前移,增大重力弯矩,而脊柱为维持平衡,使得脊柱后侧肌肉力量增加,从而加重对相邻椎间盘挤压,易诱发相邻椎体骨折。

综上所述,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术前椎体压缩比例和楔形角是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纳入潜在危险因素不足,后续仍需扩大样本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楔形骨密度椎体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History of the Alphabet
钢丝绳楔形接头连接失效分析与预防
Eight Surprising Foods You’er Never Tried to Grill Before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30例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