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17吴少辉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石术肾镜肾结石

吴少辉

(郁南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 云浮 527000)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中年人群,而中年人群出现肾结石主要原因为饮食不节、生活作息不规律等[1]。目前临床治疗肾结石的方式较多,包括传统开放性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等方式,但体外冲击波治疗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容易出现碎石不彻底等状况。传统采取开放性手术,但创伤性较大,患者难以接受。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微创技术获得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典型的微创手术模式,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治疗也需要注意并发症等情况。根据以上情况本次分析传统开放性手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作用效果,旨在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4 月在我院接受肾结石手术的61例患者。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腰背部区疼痛、血尿以及发热等症状,经B 超等检查证实为肾结石。并将伴随其他疾病无法开展手术治疗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尿管严重狭窄患者以及严重泌尿系统感染难以控制患者进行排除。患者均知情同意。61 例患者中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分为A 组及B 组,A 组25 例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55.6±6.4)岁,结石直径为(1.3±0.1)cm;B 组36 例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14 例,年龄(55.1±3.8)岁,结石直径为(1.1±0.7)cm,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 组患者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术前常规准备并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然后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健侧侧位体位,在患侧的第11 肋间做切口然后逐层切开并取出结石,术后放置引流管并使用抗炎药等预防感染。

B 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前给予患者全面的检查,指导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麻醉形式选择硬膜外麻醉,将F5-6导管逆行插入患者的输尿管,然后注入0.9%氯化钠溶液,制造肾积水的情况,此时调整患者体位为俯卧位,在超声引导的情况下在第11 肋间后线以及肩胛下中间区域实施穿刺,并使用18G穿刺针,穿刺针进入肾盏后,导入斑马导丝,取出穿刺针后扩张,从F8 扩张到F18,并融入F18 剥皮鞘,建立手术通道,对于肾结石位置、大小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借助于钬激光碎石术或气压弹道碎石术完成肾结石的破碎,并将碎石清理,术后留置导尿管以及使用抗生素等措施。

1.3 观察项目

1.3.1 碎石情况 术后通过B 超或者X 线等方式了解结石残余情况从而获得1 次碎石成功率。

1.3.2 手术情况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下穿活动时间、血尿消失时间以及瘘管留置时间。

1.3.3 并发症 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1.4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1 次碎石成功率对比

A 组25 例患者中1 次成功23 例,1 次成功率为92.0%;B组36 例患者中1 次成功35 例,1 次成功率为9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67),见表1。

表1 两组1 次成功率对比

2.2 手术情况对比

B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血尿消失时间和瘘管留置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少于A 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开始下床时间(h)血尿消失时间(d)瘘管留置时间(d)A 组 106.2±1.4 169.2±20.1 11.3±1.4 4.1±1.1 5.8±1.0 B 组 75.6±13.0 123.2±20.7 6.1±1.0 2.0±1.6 3.1±0.8 t 14.005 8.684 15.951 6.069 11.25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 组25 例患者中,2 例感染,1 例输尿管损伤,3 例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24.0%;B 组36 例患者中1 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χ2=6.541,P=0.012),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讨论

肾结石在泌尿外科中属于常见疾病,在疾病最早记载于我国的《黄帝内经》中,中医治疗方式可为按摩、针刺等,也具有一定效果。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肾结石发病率明显上升。而现当代泌尿外科技术获得迅猛发展,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临床治疗中选择何种方式是需要医学者们重点思考的问题[2]。

我国学者李逊1984 年开始探索改良经皮肾镜技术,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发现F14-16 通道下F8/9.8 输尿管硬镜通道进入肾集合系统进行经皮肾镜微创技术,而国外的学者Zimmermanns[3]将该种治疗模式命名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该种技术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使用肾镜或者F8/9.8 输尿管进行操作,该种治疗模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该种手术是在肾结石的治疗期间,在腰背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穿刺针从切口进入肾脏,然后继续扩张,建立手术通道,肾镜的辅助下通过弹道碎石机或激光将结石破碎从而完成手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比较,其治疗期间避免开放性的操作,缩小了手术切口,并在且治疗期间能够借助超声了解手术的情况,提升手术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操作造成肾脏损害等不良情况,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手术治疗模式[4]。

本次A 组患者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模式,B 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两组患者的1 次碎石成功率均较高,以此说明经皮肾镜取石术在碎石方面具有理想的效果,B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A 组主要是由于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小,因此术后恢复快;A 组和B 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0%以及2.8%,说明经皮肾镜取石术比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安全性更高。陈定军[5]将90 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1 次碎石成功率差异不显著,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8%,从而进一步说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理想效果。

经皮神经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优势,因此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会显著减少,并且该种治疗模式对于患者的肾脏生理结构干扰较小,在手术时选择经皮肾镜作为视野探查设施,能够很好的缓解患者的手术痛苦,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但是该种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性,需要提升临床医师的操作技能,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误差等不良事件。

综上,经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肾结石手术中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方式所获得的结果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石术肾镜肾结石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鬼针草水提物对大鼠肾结石改善作用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经皮肾镜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