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2020-04-16张大鹏

商情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高职院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与教育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并且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能体现科学性。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与技术性的特点,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随着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而发生变化,本文通过阐述并剖析全专业质量体系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全专业质量体系的教学管理改革措施,使得教学管理不断优化。

【关键词】质量管理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模式  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教育体系与社会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评估已经开始参考质量管理体系,使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在高职院校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内的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加入更多新概念,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得到不断的创新。

一、高职院校建立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

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最初是由菲根堡姆提出的,旨在通过最经济的手段打造一个有效体系且保证研制质量能够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全面”是一种综合性理念主要体现为全过程性,也就是每个环节。“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全专业及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教育事业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紧密关系。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近几年,由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较大,高职院校也逐渐扩大了招生,师资条件、教学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公办高等院校属于非盈利性质,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普遍存在改革动力不足的情况。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改进,大学生择校更会充分考虑高校的专业性及教学管理质量,特别是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将实现“专业+学校”的择校模式,更增大了大学生择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必须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同时,按照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职业教育也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体系,提出建设“大体系”的理念。国内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质量体系管理推广到全院,将所有专业都纳入体系监控中。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在教育方面的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也呈上升趋势,参考社会中的主要行业和新型行业,高职院校不断增设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新专业的增设大大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对教学管理模式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學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并且能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内的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生源数量的扩大、教学压力、专业增设等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日渐繁重,因此,对高职院校内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如果在高职院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下不快速进行教学管理模式变革,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将会难以解决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保证高职院校的稳定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学院10年来船员质量体系运行成果,来分析学院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为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有效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调查对象包括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普通教师等,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36份,访谈20余人,符合调查研究的需要。

(一)现时我校质量体系建设情况

我校自2005年建设航海类专业以来,于2006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建立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多次改版,现已更新到D0版,包含体系文件、质量手册、岗位职责,按照体系管理要求每年进行体系内审,并多次接受海事局专家的体系附加审核、培训证书再有效审核等体系外审,没有出现重大不合格项,有效的监控了学校船员培训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国家海事局对学校的全方位的高度评价,培养了大批符合国际水准的船员,适应了国际航运市场对船员的需求,满足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现阶段,学校质量体系管理模式只在航海类专业及相关管理机关处室推行,并未建立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学校绝大部分专业仍未进入质量体系管理中。正因如此,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也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体系规定和日常管理中积极规避但仍然不可避免的“两张皮”的现象、大部分教师对体系管理不重视,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等等。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各部门体系管理员也面临各种具体操作问题,特别是体系内外部审核前,往往需要更新整理大量质量记录,造成不必要的工作量。

(二)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管理理念滞后,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仍是主流。近年来,我校在教学管理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19年实施的机构调整改革,打破了原有的以系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成立了5个二级学院,开创了校院二级管理的新模式。但从现时情况来看,传统的管理观念仍在日常教学管理运行中占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校院二级管理新模式的优越性,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的决策权在学校教务部门,教学管理工作中二级院系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工作主要集中在完成学校教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很难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学生个性等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对于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也缺乏主动性,造成教学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各类日常事务,而无法真正探索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

船员教育质量体系在学校航海类专业的成功实施,充分印证了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实施全专业质量管理,要求体系内各岗位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所有教学过程严格遵守PDCA循环,可以大大减轻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负担,使教管人员从日常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教学管理人员真正成为管理者而不是“服务员”。

(2)教职工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在很多教职工看来,质量管理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部分教工缺乏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相当一部分教工对于质量体系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即使学校安排质量体系宣贯学习,大部分人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而没有意识到质量管理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长此以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状态,而从未主动探究质量管理的实质作用。对于推行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部分教工持否定態度,认为质量体系管理是人为的增加管理难度,不愿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还有些教职工认为质量管理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表面工作,只是为应付外部评估和审核,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缺乏热情。

(3)校园缺乏质量管理文化氛围。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浓厚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有利于全专业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为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营造良好的先决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我校对质量管理理论的宣传力度不大,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暂时只负责船员培训质量体系的实施和发布,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还只停留在纸面上,未能真正实施。校园中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平台上都很少看到有关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

三、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背景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树立教学管理人员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我校进行机构改革时间尚短,在全面实施校院二级管理的大背景下,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仍在摸索实践新的管理模式,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之所以不愿实施质量管理,最根本的原因是认为实施质量管理会增加工作负担,整理留存很多之前不需要的表格材料,殊不知这恰恰是质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所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其原因就在于质量意识的缺乏。提高高职院校内教学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加强在岗教管人员的质量体系培训,并且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考核机制,转变教管人员将体系管理当成负担的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学校高职教学的服务对象为学生,因此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进行教学管理就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进而展开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以就业为核心,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高度重视,这自然是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的一部分,但这并不代表是需求的全部。因此,高职院校除了要对各专业从业能力进行调查之外,还需基于学生本身做好职业规划,结合社会时代发展,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满足学生对教育服务的全部需求。其次,树立教学质量全过程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中除了要求顾客至上之外,还重点强调全程管理,因此需将其与目标管理区别看待,不仅要关注教学质量评价,还需对教学各环节加强监控与管理。

(二)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建设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教管人员队伍。教学管理者既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的水平与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和重要性。

首先,充分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提升现有管理人员能力。通过引进专业管理人员,增加教管人员数量,优化管理人员结构,同时,尽量创造条件为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

其次,改善管理人员待遇。教学管理工作较其他工作繁琐且重复性高、压力大,长时间从事此类工作易产生倦怠感。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在教科研项目、日常授课等方面都出于劣势,学校要切实改善教管人员工作待遇,优化工作环境,,及时解决教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学历提高方面的困难,保持教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提升质量意识,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必须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有效运行,要做到这一点,提升全校师生的质量意识是关键。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应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内容、要求进行大力宣传,使全校上下都对“全面质量管理”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其次,要重视宣传效果。学校对宣传效果要通过不同手段进行跟踪反馈,以确保宣传效果达到预期。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长远来看,高职院校全专业“大体系”质量管理模式是发展趋势,为更好的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使学校在未来的改革发展中保持优势,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认真研究质量管理理论,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孔令富,李辉.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王雪芳.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初探[J].林区教学,2018.

基金项目: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GWZ2016B

04)。

作者简介:张大鹏(1984-),男,山东威海人,工程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高职院校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