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担当新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04-16徐志栋

党建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攻坚习近平

徐志栋

2月3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就明确强调,我们仍然要坚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要抓好,党中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都要完成。疫情特别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新冠肺炎疫情又带来新的复杂严峻挑战。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确保如期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我们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既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带来的挑战,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留的短板和难关,更要看到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优势。

必胜信心,来自于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小康”是中国人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三大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提前完成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赋予了“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持续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必胜信心,来自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诸多有利条件,以及疫情防控彰显出的巨大优势。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能够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和生产能力,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人口总量超过14亿,拥有数亿人的世界上最大中等收入群体以及1亿多个市场主体。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近9亿的劳动力资源、超过1.7亿的技能劳动者,每年新增8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人才红利正加速释放。我们还有着全球最长里程的高铁网、全球最大规模的信息通信网络、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世界第一的快递业务量,等等。面对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各种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体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二、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有多大的压力就有多大的弹力,危与机始终同生共存。面对疫情的复杂压力,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化险阻为坦途,在倒逼中掌握战略主动、取得新的突破。

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新冠肺炎疫情既是挑战,但挑战中也有机遇。疫情的发生直接抑制了本该火爆的春节假期传统消费市场,文化旅游、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商场零售、休闲娱乐等行业均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我们以全球最大规模的信息通信网络做支撑,线上消费、云端办公、网上问诊、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等异军突起。不少零售商借助O2O优势,用转到线上销售的策略化解了线下冲击,实现了业绩的逆市上扬。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防止接触性感染、赋能疾病诊疗时的重要作用,5G远程诊疗、5G“云监工”的突出表现,展现出中国智能产业和5G产业的强大成长潜力。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下,我们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尽可能得到回补。要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促进线上服务与线下实体的融合,强化以新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态在长期层面的增长潜力,进而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智能制造、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智慧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送上强劲动力。全球疫情蔓延,会极大压制人们的可选择性需求,我国的不少出口产品会受到负面影响。但我们同时要看到,面对疫情影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展现出的韧性、实力和新活力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我们赢得了全球企业的“信任票”。我们要巩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抓紧向价值链上游进军,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是“全面”。它既体现在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国家公共卫生投资、城市公共环境治理、重大物资储备等诸多方面制度性供给还存在一些欠缺,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要深入研究解决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这是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在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不少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次疫情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和成色的一次检验,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继续加大民生领域工作推进,解决好部分群众急迫的现实问题。

三、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打赢歼灭战

收官之战有收官之战的打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正确认识面临的短板问题,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决定性成就。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和帮扶工作也受到影响。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收官之年的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做好脱贫攻坚收官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脱贫攻坚总攻动员令,吹响了脱贫攻坚的总攻冲锋号。我们必须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对标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实际逐一研究细化实化攻坚举措,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多年来,我国“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巩固,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日子更加殷实。这为我们抗击疫情、稳定经济社会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决补上短板,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的“三农”答卷。要瞄准农民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期待,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群众全面小康获得感的最直观体现。要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稳定农民工就业,更大力度挖掘农村吸纳就业潜力。着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加快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基地,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实现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双提升。

四、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从抗疫斗争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是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总结的成功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牵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面临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也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要有解决问题的作为。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展工作,要对照目标不断检视校正我们的工作,始终在目标指引的方向和道路上持续奋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牢牢坚持并充分运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这一重要工作方法,是我们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良方。

坚持强化责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科学进行责任分解,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坚持强化政治监督。要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政治监督的突出内容,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紧盯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紧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靠前监督、主动监督。对那些工作不实、弄虚作假,应景造势、敷衍塞责,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的各色行为,要坚决及时地予以纠正。要始终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促进领导干部修政德、敢担当、善作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头雁效应”。●(作者系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慧)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攻坚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攻坚脱贫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标题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