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是值得付出一生的事业
2020-04-16萧砚心
萧砚心
2019年9月,在上海的东华大学校园内,我们如约参加了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总决赛,这是我们所有评委每两年能够齐聚一堂的节日,也是我们面对面了解行业新生代的绝佳机会。每一位评委都是从大赛启动开始进入,伴随宣讲、答疑、海选、预赛,最终陪着同学们到达了巅峰之战。真正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早已经过了惨烈的大面积淘汰与甄选,才获取这次与评委们面对面过招的机会。
本次比赛跟往届比赛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首先,选题更偏于实战。近年来,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邀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评委加入,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也强调实战性,企业评委带着品牌命题而来,将企业真实的公关诉求通过比赛选题传达出来,给予同学们选题、调研、策划的机会,同时也获取企业需要的公关策划成果。这些选题最终成为一个个获胜的案例,这些案例也成为企业解决日常品牌发展中公关策划问题的参考甚至是定稿案例。
其次,本届赛制更人性化。往年的比赛,选手们通过在线提交案例后,就是耐心等待入围的好消息,而获得入围好消息到决赛中间只有很短的准备时间。由于是团队参赛,不免从方案的优化到现场的讲解,都需要大量的演练和推敲。但由于练习讲案的时间很短,加上临场历练机会不足,导致很多优秀团队在现场表现中失分,与奖项失之交臂,非常可惜。近两届大赛特地设置了预决赛机制,将入围选手按不同选题,进行现场实战的预决赛环节,让所有的队伍先经过一轮现场磨砺,评委老师根据选手们的表现,现场点评与回馈互动,客观直接地以专业的要求与选手进行专业探讨,在决赛前给予足够的心理调试与小小的临场技巧提升,让进入到预赛阶段的队伍,多了一次完全实战状态的磨练机会,这种完全“动真格”的预决赛,为进击的选手们练了胆、强化了自信心,为没能走上决赛舞台的队伍留下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最让选手们胆战心惊的,是今年评选标准更高,趋同于真实的公关公司给客户提案标准。其实,每年我们都在感慨这一代参赛队伍较之前面几届在专业上更成熟,在知识体系上更完整,今年亦然。由于参赛队伍的优秀与老练,常常使评委们忘记了面对的是在校学生,经常在点评时候表现出日常工作中听案评标的劲头来:创意脉络有来源有去处;方案具备强落地可能;预算精准有理有据……有时评讲到最后,变成了评委与评委们的专业论争与知识认知的讨论。特别感触在某个公益类选题的点评现场,变成了一场公关伦理学的辩论大赛,帮助在场所有人包括我厘清了很多不那么明晰的公關伦理领域内的界限。看到这些年近半百,从业30年以上的评委们,为了选题中一个小小的立意据理力争的时候,我相信在坐的选手们都是有小小感动的: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创意被前辈发现并理解,思考的路径被复盘被完善,评委们从没停止过对年轻一代的了解与学习……这可能就是大赛的魅力与价值。
纵观这几年,公关行业的发展进入到泛公关时代,所有从业者能明显感受到专业领域发生的有趣变化,这个行业吸收了越来越多相关领域的技术、知识与套路,开始进行迅速的裂变与重组,行业从业者们也在进行着自我知识体系的迭代与信息塔重构,这个过程有些艰难但也因其不可知而显得迷人:因为没有任何一位公关人知道明天、明年或两年后下一届大赛时,公关行业的生态环境与业务形态,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行业内被动与主动的变革与融合:将原有管理模式与作业模式变革,与之前的上下游伙伴融合,甚至与昔日的竞争对手联合并轨去往新的征途等等奇妙的变化。因此,大家闲谈调侃:大赛评委们的年龄跨度越来越大,专业跨度越来越广,新参赛选手们的专业水平等等对评委的挑战越来越大了,常常感觉自己不是来做评委,而是来倾听来学习了。可喜的是,随着多届大赛的铺垫与磨合,现在的大赛专业水平越来越高,选手经历的成长越来越快,通过大赛带动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了解公关并爱上公关,让他们带着对公关的美好向往走出校门进入职场,可能这些知识会在某个时刻发芽长大,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作为评委与这个行业的参与者,我们也默契地充满着对未来的乐观与期待。
虽然大赛结束不久,跟着大赛成长的我已开始热切盼望两年后与各位评委老师的相聚,真诚感谢参与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