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家陆蒙吉:德国疫情防控的群体免疫之道
2020-04-16李静
李静
3月29日,两名法国梅斯市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在一场大雪中被军用直升机运至德国,降落后,他们被飞快转移上救护车,送往德国埃森大学医院接受治疗。至此,埃森大学医院已经收治了四名法国危重患者和两名意大利危重患者。
截至当地时间4月7日8时,德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为100168例,是继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确诊病例全球第四多的国家。但德国患者的病死率一直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目前死亡病例1646例,病死率约为1.6%,远低于多数欧洲国家。
这得益于德国强大的医疗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2012年重症监护医学》数据显示,德国每10万人有29.2张重症病床,排在全球第二位。目前,德国的医疗资源尚未出现挤兑,并且已经向欧洲其他国家伸出援手。
不过,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德国的病死率一定会上升,对德国的ICU来讲,真正的考验要在两周以后才到来。“与新冠病毒的战斗,恐怕是场持久战。”
现在德国还是追着病毒跑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说过,德国当前面对新疫情主要分三步走:一是拦截,二是保护,三是减损。请问德国疫情防控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效果怎样?
陆蒙吉:德国的拦截工作从1月28日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就开始了,那是一名汽车配件公司的员工,他确诊后,德国将其公司所有员工以及家属都检测了一遍,当时就检测到了13个阳性病例。那次的拦截可以说很彻底、很成功。
2月中旬,德国发现有一个确诊病例参加过海因斯贝格县举办的狂欢节,又立刻将病例所在社区参加活动的300多居民都筛查了一遍,几十人呈阳性。这是第二次拦截,基本上也是很快就完成了。但病毒在这个区域局部继续传播,目前有1400多人确诊被感染。
接下来,就是狂欢节期间到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去滑雪的人。这批人回到德国后,使病毒在德国传染开了。他们中间发现了大批病例,大约有9000人以上。
目前德国病例的来源就是这样,来源搞清楚了,也就明确了疫区是什么地方。所有从疫区回来的人,德国都要求自觉在家隔离14天,有症状的进行检测。
拦截的工作其实德国现在也还在做,但因为病毒已经在德国内部传开,拦截效果就比较差了。到3月中旬,病毒在德国的传播逐渐进入指数级增长,只要有一部分患者没有拦截到,它肯定会蔓延开来,这就是全球大流行病的特征。
4月4日,在德国柏林罗莎·卢森堡广场,一名抗议者举着的牌子上写着“我们要为安全而牺牲多少生命”。
像韩国那样类似使用手机疫情警报系统的极端措施,因为涉及泄露个人隐私,在德国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使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增加检测量,就像跟病毒赛跑一样。还有就是采取非医药干预措施,例如学校停课、社会隔离、非生产性的活动全部停止,并建议年轻人不去探望老人等。这就是保护,把感染的传播速度减下来,重点保护老人等高危人群。
中国新闻周刊:德国的病毒检测力度非常大,3月第一周就已经达到16万人次。德国从一开始就采取高检测率的应对措施吗?依据是什么?
陆蒙吉:德国对于病毒的检测力度大,一直是有惯例的。德国有针对全球流行病防御的草案,一直在执行,即便在没有发生这种大流行病的时候,德国的病毒检测也处在非常高的水平,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有疫情发生。
例如,一到冬天,医院就会来一些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我们做一套共计11种不同病毒的检测。很多国家不这样做的,因为成本很高。但这样大力检测,让我们掌握很多数据,只要出现一些不明的呼吸道感染,就可以去追踪。德国很多实验室都在做这样的监控,一旦发现检测不出来的病毒马上就会有警报,这就降低了暴发新发传染病的几率。
就这次疫情来说,德国的地理位置处于欧洲中间,四通八达,到处都可能出现输入病例,很难封,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检测力度。
检测的力度也是根据疫情的发展、感染人数的扩大来调整的,3月第一、二周大概是16万人次,第三周到达25万人次,上一周到40万人次,现在德国坚持每周30万人次到50万人次的检测。
德国现在还有个正在讨论的方案,就是每天检测20万次。按照这个方案,接受检测的人员范围还要再扩大一圈,例如发现一个确诊病例,不但要检测他的密切接触者,还要检测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那样就会跑到病毒的前面去。现在德国还是追着病毒跑。
但是,这个方案现在还没有启动,还在讨论阶段,到底需不需要这样做?虽然从技术上可以实现,可以跑赢病毒,但是一天检测20万,这是个非常大的工作量,还存在成本问题。
两周后才是对德国的真正考验
中国新闻周刊:德国每10万居民中有29.2张重癥监护病床,这个数字很高,但意大利也不低(12.5张),美国更高(34张),而德国的新冠病死率远低于美国,更低于意大利。德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陆蒙吉:德国的医疗系统比较完善,资源充足,这肯定是病死率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德国的救治能力也很强。德国每年都有很多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重症发展下去常常也是肺炎。
新冠肺炎的问题是,现在没有特效药,无法早期进行干预,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但病毒性肺炎并不是一个完全新的病。简而言之,德国对肺炎的救治方案,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和一些其他国家救治肺炎的方法比,德国的方案也很细致,尤其是对高危患者的救治方案。
但是,我必须得讲,随着病人人数增加和峰值的推移,德国的病死率也会上升的。
欧美疫情较为严重国家病死率
资讯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制图/韩春燕。单位:病死率。注:截止日期2020年4月6日
中国新闻周刊: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延斯·施潘3月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德国现在仍然处于新冠病毒疫情暴发的“风暴前的平静”。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陆蒙吉:为什么是“风暴前的平静”,我来详细讲一下感染过程。从感染新冠病毒开始,大部分人到了第3天至第5天开始发烧,还有些基本没什么症状,过个7到10天,大部分人基本上就可以恢复,顶多再多休息两天就好了。但是有一部分人,主要就是那些年纪大的、有基础疾病的人,免疫系统“不给力”。这样的患者到了第6天至第9天这段时间,开始变成重症,发展成很严重的肺炎。
也就是说,从感染人数出现高峰到重症患者出现高峰,有几天的时间差。德国这一波的感染高峰,大约在3月底,再过三四天,德国就会出现重症患者的高峰。而危重的患者增加,就会考验德国医院的承受能力。部分危重患者需要进入ICU救治,从患者进入ICU到死亡,也还有一定的时间差。
意大利的病死率高,死亡的主要都是老人,新冠肺炎病毒在这部分人群中造成了最大的伤害,想降低病死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让病毒感染这个人群,这是德国防控的重点。
年轻患者通过救治,会有非常积极的效果。而有些病人一旦进了ICU,救治也就非常困难,虽然积极救治,但是也必须承认医学的局限性。
想把病毒彻底清除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经说德国十几年前就有预案,即全球流行疫情防控计划,针对这次新冠疫情德国是步步为营而不是一次到位。现在德国到了哪一步?如果疫情进一步发展,德国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陆蒙吉:德国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很快就超过10万,能不能有效控制住,一是看现在采取的隔离措施到底够不够,二是看大家遵守纪律的程度。德国目前采取的社会隔离等非医药干预措施,已经看到效果了,新增病例的数字出现减少的现象,我相信这个数字会降下来的。
如果疫情进一步发展,除了前面说过的继续加大检测力度,每天检测20万次,还可以实行出行限制。德国巴伐利亚州已经实施了,居民没有购买食物、看医生、援助他人等正当理由,就不得离家。其他州还没有,如果疫情再扩大,其他州也可以限制人员出行,甚至停公交,实行交通管制,不过现在还远远没到那个程度。
德国现在采取的措施,已经是“二战”以后前所未有的了。而德国的计划是打持久战,与病毒长期共处,现在看来,大概需要两年。
德国现在已经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影响了正常的社会活动,但不能长期这个样子,长期不上学、长期在家办公,是不行的,现在考虑的是接下来怎么办。
计划是到4月20日,欧洲复活节假期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德国政府必须要给出一个后期方案,也就是接下来怎么办。
现在德国有将近10万新冠患者,之后随着康复患者增多,新增确诊人数逐渐下降。确诊病例和每日新增病例降到一定数量时,就要把现在实行的这些措施放松,因为这些措施对整个社会影响太大了。
德国不同年龄段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
资讯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制图/韩春燕
中国新闻周刊:全球范围内确诊病例已经超百万,现在是不是对所有国家来说,都得像德国一样考虑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处了?
陆蒙吉:想把新冠病毒彻底清除,这从病毒学的角度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新冠病毒传播力强,总是会在一定范围流传,不是依靠人力就能够完全封住的。病毒无孔不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传播,你永远也难以抓住所有感染的人,这是自然规律。
我们认为各种措施难以挡住新冠病毒传播,现在人类整个群体对它是没有免疫能力的。这个病毒的传播性那么强,它终归要全球大流行。
到了4月20日,德国可能会把现在的隔离措施全面放开。人一流动起来,病毒传播速度又要加快,新增病例数字往上升,升到一定程度,又会把措施收紧,具体怎么个紧法,要看到时候的情况和上升的速度。
整体上,德国和新冠病毒的长期共处思路就是,松一下,紧一下,再松一下,再紧,那么病毒的传播速度和病例数字的增长也就会有时快一点有时慢一点,呈波浪式的,但是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可控的水平上,直到大家都有免疫力了,才能控制住疫情。
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我们认为是至少两年。到了夏天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这个病毒的传播率可能会有点下降,但现在還不清楚。德国目前的想法,就是在确诊人数下来后放松一些,让经济喘一口气。同时德国也在探索,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传播的关键点在哪里,也许就能找到防治新冠病毒更好的切入点,知道在哪里要查控得更紧一点,哪个地方可以放松。通过这一波两波的学习,我们可能就跑过病毒了。病毒继续在流传,但它不会压倒我们整个的医疗体系了。
4月5日,德国科隆的莱茵河长廊,警察在台阶上休闲的人群中巡逻。图/IC
4月4日,德国萨克森州德累斯顿,由法国转运来的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抵达当地机场。
不会以牺牲部分人为代价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德国就是无群体免疫之名,但行群体免疫之实吗?
陆蒙吉:对,是这样的。现在没有疫苗,等到把疫苗做出来起码要一年,不可能把整个社会关一两年,那么整个经济都垮塌了。人不仅会被病毒感染而死,还会饿死、穷死,这个对社会影响更大。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德国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0万,这意味着进入了群体免疫的哪个阶段?群体免疫是否有相关模型或是研究成果,可以对整个过程做大致的推测,比如说实现群体免疫需要经历几个阶段,德国目前又到了什么阶段?
陆蒙吉:目前德国的群体免疫力有多强,还不清楚。但几个血清学调查已经启动,一个是北威州格尔特地区1000人的调查已经在进行中,慕尼黑还有一个4500人调查计划从下周开始。此外,还有一个10万人的大型调查,能更全面地给出答案。这一类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定时反复进行,让决策机构根据数字来调整防控策略。具体数据很快就会公开发布的。
中国新闻周刊:有些观点认为,群体免疫是以牺牲一部分人为代價的,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龄人等高危群体,这是不是一个误解?
陆蒙吉:形成群体免疫的重要目标就是保护高危人群。在疫情大流行的时间段,是否能够有效保护高危人群,是防控成败的关键。一旦出现大规模的高危人群感染,结果就会给医疗机构造成无法承受的压力,导致整个的防控策略无法持续,社会也会被迫进入全面封闭的状态。
在德国,高危人群约有600万人,包括患有肺病、癌症、哮喘、急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约400万需要护理的老人。75岁以上老人中,四分之三的人患有多种疾病。对这个群体的保护,是德国防控方案急待加强的环节。
全球流行病防控计划以往的主要着眼点是医疗救治能力和非医药干预策略。随着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断增加,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和病毒持久战的主战场是养老院、癌症病人病房等。此外,包括有关工作人员的严密监测以及个人防护的加强、控制上述场所的人流等,各种措施已经全面地开始执行。这些措施也有副作用,就是增加了老人的孤独感,有些人不能每天去探望自己的老伴,也不能和自己的儿女、孙儿孙女见面。现在德国全社会在广泛动员,用各种方式来关爱老人。一些爱心人士会在复活节到来时,为老人送上一份小礼品,一份问候。
病毒迫使人们在物理空间上分离,但也使人们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互助是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在任何时候,德国社会都不会接受以牺牲部分人为代价,来达到战胜疫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