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隧相连工程的多源损伤特点及控制

2020-04-16唐明友张启琼

人民交通 2020年3期
关键词:控制

唐明友 张启琼

摘要:桥隧相连工程作为桥梁、隧洞、洞口围岩及其防护工程的复杂组合体,在我国西部、南部山区应用广泛,由于桥梁、隧洞、洞口围岩的相互关系,桥隧相连工程往往损伤来源广泛,力学行为异常复杂。随着桥隧相连工程在我国的日益广泛应用,其多源损伤特点及控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桥隧相连工程;多源损伤特点;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南部山区高速公路、景区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桥隧相连工程的应用日渐频繁。然而,一方面,很多桥隧相连工程地段地势险峻、地质条件较差、施工场地促狭,给设计、施工、后期管理带来了很大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交通流量的猛增和车辆超载现象的多发,导致桥隧相连工程病害多发,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桥隧相连工程的多源损伤特点

1.1在车载作用下的多源损伤力学行为特点

公路车辆荷载是桥隧相连工程各结构承受的主要活荷载,随环境、时间、空间、路表特征而变化,具有方向循环往复、速度时变、大小各异的特点。在长期循环往复的车辆荷载影响下,桥隧相连工程各结构的内力和应力不断变化与调整,增加了脆性破坏出现的可能性,即以疲劳损伤累积为主的疲劳破坏。这是因为,近年来混凝土结构呈现高强、轻质的发展趋势,导致桥隧各结构构件长期处于高应力之下,当长期遭受循环往复的车辆荷载、尤其是超载车辆荷载时,就会越来越接近于疲劳应力幅,产生所谓的疲劳破坏。而一旦桥隧相连段存在桥头局部破损、伸缩缝损坏、隧道内路面沉降,会导致桥面、桥头、隧道内跳车现象多发,最终加剧桥梁局部冲击疲劳及隧道洞门防护结构损伤。在桥头或隧道洞口围岩的岩性较差时,容易出现隧道内路面下陷或局部损害,并由此引发隧道衬砌破损、路面积水、翻楽冒泥等问题;而对洞口围岩体,也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变位、损伤,甚至引发崩裂、塌陷。在桥隧相连段各部位的各种损伤不断出现和加剧后,最终会对整个桥隧工程的安全稳定造成危害。

1.2多源损伤及力学行为的产生机理与过程

车辆通过桥隧相连工程时,会引发各结构及路基路面的振动,这种震动又反作用于车辆震动,最终在车辆与桥隧相连工程结构间形成耦合作用,即所谓的耦合震动。研究表明,当耦合震动产生时,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车辆行驶安全性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当遭遇严重超载车辆时,甚至可能导致桥梁垮塌。在车辆等循环动荷载的影响下,桥隧相连工程结构构件在低于静载强度时就会出现性能劣化、甚至失效,而且,这种疲劳现象是不可逆的。具体表现为桥面破坏、伸缩缝破坏、桥梁上部结构刚度下降,从而加大车辆经过的振动幅度、桥梁挠度及对围岩的挠动效应,进而导致桥梁各部位损伤加剧;隧道局部破坏、衬砌损伤;围岩明显变形、位移及沉降。换言之,对桥隧相连工程病害多发的分析,主要是基于疲劳损伤的分析。

1.3桥、隧、岩受力特点及多源损伤影响因素

在受力特点上,桥、隧、岩除受外部环境(地震、山洪、大风、暴雨、泥石流、冻融、冰雪)等的影响,所受的最大外部荷载来源,对桥梁来说主要是恒载(如自重)、汽车荷载及其冲击;对隧道来说主要是围岩反作用、施工挠动、桥梁传递来的荷载;对洞口围岩来说主要是开挖挠动、砌筑挠动、桥梁传递来的荷载及隧道结构约束。不难看出,桥隧相连工程病害的出现,是桥、隧、岩三者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桥、隧、岩相连处的地形地质条件、三者的位置关系、外部荷载情况及结构类型,这些也是导致桥隧相连工程各结构间藕合作用、多源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西部、西南山区,如云南、貴州、四川,具有昼夜温差大、常年多雨的气候特点,和多山川河流、喀斯特地貌的地质地形条件,再加上极端天气频繁,如果在桥隧相连工程设计施工中不充分考虑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就很可能导致桥隧相连工程出现多源损伤,对工程安全性及车辆行驶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2.桥隧相连工程多源损伤力学行为与病害控制

2.1公路桥梁的结构选型

我国西部、南部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采用桥隧相连工程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特点拟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处理好桥梁结构形式与选址地质地形、路线等的关系。一般而言,山区公路所处地区具有高差大、冲沟发育、不良地质发育(如多不稳定斜坡,易滑坡)、地质条件差(如岩体承载力低、稳定性差),因此,桥隧相连工程具有以下特点:高墩大跨多、墩台形式多、斜弯坡桥多、施工难度大等。在桥型选择时,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山区气象条件的多变行,特别是一些地形条件限制大的位置,往往采用高墩大跨结构,因此,必须确保桥梁整体刚度分配和构件的稳定性;而为了满足现代高速路快速、舒适的要求,应尽量采用桥面连续结构的梁或板,尽量减少伸缩缝。在桥梁上部结构选型时,应综合桥梁受力特点、经济性及实际情况,以标准化、便捷化、节约化、系统化为目标,因此,先简支后连续的上部结构体系就成为中等跨径山区梁桥的常见选项,特别是抗扭能力强的整体式闭合箱梁,已成为曲线桥梁的首选。在桥梁下部结构选型时,由于山区公路具有半径小、坡度大特点,针对跨高与跨径的选择,应结合桥梁跨径、桥墩高度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得出适当的墩高;针对桥墩及桥台形式的选择,应多考虑稳定性与强度问题;针对桥梁基础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地质条件,地基承载条件较好的可采用扩大基础,条件较差的宜采用摩擦桩。

2.2施工设计的注意事项

山区雨雾多、降水多、冬季路面易结冰,具有一定的隧道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地势险要,不利于行车安全和运营管理。因此在桥隧相连工程的施工、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视隧道的地质勘察及超前预报,广泛采用航测遥感等先进技术,为隧址选择提供地质和环境依据,同时应尽量趋利避害、避重就轻,避免隧道穿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地段,将选址确定在岩性较好的地层中,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第二,隧道选址或设计应具有灵活性,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宝贵、地形狭窄,因此桥隧相连工程设计中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障功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第三,要重视隧道洞口位置选择及洞门选型,依据“早进玩出”原则,避免洞口大开挖,如遇到隧道横向跨度大导致的洞口开挖创面大,则应该尽量将洞口布置在地质条件最好的位置。

2.3相关损伤及病害控制技术与风险管理

影响桥隧相连工程结构疲劳累积损伤的因素主要有平均应力、少数极高应力、施工及养护工艺等,以平均应力为例,当结构处于疲劳损伤状态时,累计损伤值会随着平均应力增加而增加,若要减小结构的累计损伤,则可以选择控制结构的平均应力、减少极高应力的影响。针对差异沉降导致的跳车现象,一方面,可以采用设置桥台搭板的办法,在桥隧邻接段做好加长及加厚处理,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用钢筋混凝土厚基层刚性路面结构,以有效避免邻接段短距离内的刚柔过度,保证刚度连续。同时,要处理好桥随相连时隧道洞口的排水问题,避免因排水不畅而导致的桥梁伸缩缝积水锈烛、衬砌渗漏水、隧道内路面翻浆冒泥等现象,以减轻车辆跳车现象。

3.结束语

桥隧相连工程长期遭受循环往复的车辆荷载,尤其是超载车辆时,就会越来越接近于疲劳应力幅,最终引发多源损伤。确保桥隧相连工程施工、运营安全,减少或规避病害的产生,需要进行科学的结构选型,重视施工流程的合理控制,采取有效的损伤及病害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建勋,王龙飞.桥隧之间柔性短路基段变整体刚性路面段的设计与施工[J].青海交通科技,2010(S1):65-67+82.

[ 2 ]孙广臣,傅鹤林,巢万里.桥隧相连工程多源损伤模型试验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2,34(08):109-116.

猜你喜欢

控制
控制权归属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认定条件辨析
船舶轮机振动噪声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