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一江碧水 为全国湿地保护和治理贡献湖南力量
2020-04-16胡长清
胡长清
湖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全省湿地面积102万公顷,绝大部分集中在洞庭湖流域,对维护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過去,由于种种原因,洞庭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呈现退化异化旱化的趋势。为此,湖南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的部署,扎实推进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湖区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好转。
从整体性着眼,强化全方位保护。洞庭湖流域影响长江生态环境的因素是多方位的,我们从整体发力,多方共治。强化湿地生态功能提升。严厉开展对洞庭湖湿地非湿地生态功能的整治,积极稳妥清退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欧美黑杨20580公顷,生态修复清理迹地及洲滩、岸线14433公顷;洞庭湖区非法采砂活动已全面停止,84处砂石码头堆场已全部搬迁拆除;查处了夏顺安等湖区涉黑案件,包括下塞湖在内的非法矮围已全部拆除。强化自然保护地整治。全面排查和整治洞庭湖流域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整改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涉林等有关生态问题2816个,有效维护了洞庭湖湿地的原真性和系统性。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省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通告》,对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打击,重点保护好全省千年鸟道、洞庭湖候鸟栖息地等战略区域,科学划定公布湖南候鸟迁徙通道范围,加强对麋鹿、江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
从系统性着手,实施全流域修复。洞庭湖流域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生态要素共同构成的江湖共通、林水相依的生态系统。坚持全流域提质湿地生态系统,认真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建立湿地分级体系,完善湿地保护体系,不断扩大湿地修复范围。在洞庭湖流域建立了覆盖全省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将重要湿地生境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纳入保护范围。全省共建立3处国际重要湿地、18处省重要湿地、45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8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全省湿地保护率达75.77%。2018年,常德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全球仅18个城市获此殊荣。坚持全流域调优森林生态系统,深入实施长江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血防等一大批国土绿化工程,着力建设洞庭湖全流域生态涵养带。2012年至2019年底,全省完成人工造林14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57.3%增至59.9%。特别是在2016年至2018年,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三年累计减少采伐量524万立方米,形成了林水相依的良好局面。
从长远性布局,开展全范围创新。洞庭湖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项新任务。我们坚持创造性推进退耕还林还湿试点,2017年在湘江干流或主要支流沿岸开展退耕还林还湿,营造人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2018年将退耕还林还湿试点扩展到“四水”流域,涵盖14个市州47个县市区。试点开展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湿面积2066.7公顷。经检测,面源污染水质通过湿地净化后由近五类提升至四类、局部达三类,改善了水质、土质。在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基础上,又选取祁东县、城步县等21个县市区开展小微湿地保护建设试点104公顷,探索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新模式。我们坚持针对性实施林业科技创新,成立了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创新联盟,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及营造林、古树名木等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流域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育与拯救回归等技术攻关,大力推广流域内重金属污染降解、修复技术。
从协同性着力,推动全社会参与。注重政府推动和公众参与之间的协同,推进洞庭湖湿地保护修复共建共享。共办生态保护节会,坚持举办十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持续开展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护鸟飞等宣传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保护的合力。共谋生态旅游产业,立足水资源、做足水文章,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积极举办洞庭湖生态旅游节、小龙虾捕捞节、大闸蟹美食节等活动,着力打造洞庭湖湿地旅游品牌,实现不搞大开发前提下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共建生态补偿机制,从2014年开始,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目前已投入补偿资金1.4亿元,对湿地保护突出贡献单位给予经济补偿。实施专业捕捞渔民解困工程,帮助一大批专业渔民上岸定居、转产就业。
通过综合整治,形成了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范围创新、全社会参与的共抓大保护格局,洞庭湖湿地资源得到较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2019年《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洞庭湖湿地总体生态状况良好。洞庭湖被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批认定的全球23处绿色保护地之一。
治理洞庭湿地,守护一江碧水,是新时代赋予林业人的重大使命。湖南林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争做长江生态保护的推动者、流域绿色发展的实践者,努力为全国湿地保护和治理贡献湖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