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土著与“屏幕之伤”
2020-04-16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 策划人小语 |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枚“定时炸弹”。它在卧室里、客厅里,在人们衣兜里、手掌上,一天24小时都可以接触到。
它,就是电子屏幕设备,你肯定不陌生。电视、电脑、手机、iPad等一切配有电子屏幕,并且可以连接网络的电子设备,都在它的庞大家族之列。电子屏幕设备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社交以及消遣方式,并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引发“战争”。而有很多父母,在有效管控孩子使用电子屏幕设备方面感到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科技发展的脚步永远向前,如何恰到好处地把电子屏幕设备融入家庭,同时又与它保持恰当的距离?本期策划,为你支招。
“危险”的屏幕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父母会对我们喊:“这么晚了还在外面疯玩,赶紧写作业!”而现在,我们对孩子喊的却是:“你怎么还在看手机?给我关了!”
身为父母,在享受高科技电子产品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是否也时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数码科技这位不速之客,已经在家里无孔不入,你和家人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被各式各样的电子屏幕设备裹挟,甚至很难想起自己小时候,或者在智能手机、便携电脑普及之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你的孩子更是这样,作为数字土著,他们一出生便浸润在电子产品的海洋中,伴随着数码科技、触屏技术的发展而慢慢长大。孩子们的生命体验、学习生活受到了电视、电脑、影碟机、游戏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设备的冲击,就连基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干扰和损害。
来自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度使用电子屏幕设备的孩子,可能会变成下面这样:
1.肥胖宝宝
英国国家公民服务机构(NCS)每年会为100万在校儿童测量身高体重,2018年数据显示:10岁左右的儿童中,体重超标甚至肥胖者已超过三分之一,当中约一半孩子每天的活动时间小于60分钟标准,且花费在电视或电脑上的时间超过两小时。
而在美国儿科学会最近针对1万名学前班儿童的调查中,相比较少使用电子屏幕设备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设备超过两小时的孩子体重超标概率要多出52%。电子屏幕设备使用时长与孩子们的肥胖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2.缺眠宝宝
2016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43755名儿童的监护人,询问有关被监护人使用电子屏幕设备的频率以及睡眠时间。调查结果显示: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设备超过4小时的10岁以下儿童,睡眠不足的可能性要比正常儿童高两倍;11~13岁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设备时间4小时以上,他们患睡眠不足的风险要比同样情况下14~17岁孩子高出57%。也就是说,孩子接触电子屏幕设备越早,患上睡眠不足也会越早;使用频率越高,睡眠时间越短。
儿童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时期,深度睡眠尤其重要。黑色素是诱发睡眠激素中最重要的一种,而在所有波长的光线中,电子屏幕释放的蓝光最能影响黑色素分泌。如果孩子观看电子屏幕时间过长,高质量睡眠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学习和记忆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3.网瘾宝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发展的潜伏期(6~12岁)是儿童发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尤其容易对某种事物上瘾,无论是贴纸、手链还是玩偶,只要能满足他们的掌控需求,他们便很容易沉浸进去。
而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设备又恰好能大大满足孩子这方面的需求,比如电子游戏和应用程序中那些令人忍不住一直互动的设计,集点数、升级别、打关卡……这些操作会促使大脑释放多巴胺,并不断刺激大脑的奖励中枢。然而,接触电子屏幕设备越多,多巴胺释放越频繁,就会稀释快感,所以为了获得同水平的愉悦,孩子就必须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孩子会对电子屏幕设备更加上瘾。
4.弱认知宝宝
201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起了一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脑认知发展”研究项目,对11874名9~10岁孩子进行为期10年的追踪观察。参与研究的父母们需要持续记录孩子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设备的时间、睡眠时间、锻炼活动时间。然后,科研人员会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水平测试,包括执行力、工作记忆、情节记忆、语言水平、信息处理速度等。
此项目的阶段性论文发表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儿童青少年健康子刊上,研究得出: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设备超过两个小时的青少年,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评分明显下降。
5.“走神”宝宝
微软公司曾做了一个持续多年的媒体消费调查,对2000名参与者发放问卷,并研究了他们的阅读情况。测试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平均专注时长由2000年(网络革命元年)的12秒下降到8秒。成熟的大脑尚且如此,处在发育中的儿童大脑,会更容易习惯于电子屏幕带来的短平快体验和即时满足。
然而,真实世界的学习与研究所带来的快感往往比较缓慢,很少能得到即时奖励,在电子屏幕设备上养成习惯的孩子们难以形成钻研与专注的能力,极有可能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遭遇难题。
6.孤独宝宝
6~12岁的儿童,格外需要和同龄人发展友谊。但过度沉迷于电子屏幕设备的孩子,并不热衷于面对面维持友谊,而是更喜欢上网聊天、玩儿游戏。这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同伴陪伴,仅仅是屏幕时间而已,孩子们会失去学习社交知识的大好时机。
洛杉矶加州大學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电子屏幕设备会妨碍孩子们识别情绪的能力,而十一二岁的孩子在短暂戒断电子屏幕设备5天后,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电子屏幕设备的一个特点是孤立,它无法取代人与人的互动。孩子需要通过对方的细微表情、身体语言和语音语调来学习社交,基于当前的科技水平,再快的网速、再高清的摄像头也很难实现这些。
屏幕“困局”,如何破?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是否应该使用电子屏幕设备,都有过不少纠结。一方面,父母担心电子屏幕设备会对孩子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如果完全禁止孩子对数字时代的探索,势必会造成他们与社会脱节,毕竟网络在学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子屏幕时代,你希望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其实,这完全取决于父母怎样耕耘:
1. 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
6~12岁的孩子对世界的想法和评价,大部分源自他们看到的直接环境。如果父母在家也处于“通电状态”,手机等电子屏幕设备不离手,那么孩子会产生两种感受:①比起自己,爸爸妈妈更关注手机;②手机是天底下最好玩的东西。
所以,父母需要按照自己对孩子的期待那样,恰当使用电子屏幕设备,当好榜样。减少不必要的电子屏幕设备娱乐,如果必须当孩子的面使用手机,父母需要“知会”孩子一声:“宝贝,我需要在iPad上看几篇新闻,是出于工作需要哦。”“妈妈需要使用电脑两个小时写报告,忙完工作马上就陪你玩。”并且演示给孩子,“你看,我现在用手机给一个人发了信息,跟他约下一次见面和会议,发完了,我就不用了哦!”
父母要有意识地在孩子的头脑中培养和强化电子屏幕设备的“工具属性”,这样有利于防止孩子沉迷其中。
2. 适当限制,而不是禁止
堵不如疏,一味禁止会引起孩子的反抗,父母最好从以下两个方面适当限制孩子使用电子屏幕设备:
①时间长度:
启动游戏机或游戏软件、视频软件中的“青少年模式”或“定时装置”;
在家中设“充电站”,所有成员到晚上将所有的电子屏幕设备存放到那里充电;
在孩子使用电子屏幕设备时,准备一个沙漏或闹钟,用来提醒孩子使用时间。
②接触内容:
启用过滤软件或使用软件的“儿童模式”以过滤暴力、色情、恐怖内容;
定期询问孩子的观看内容,与孩子交流观看心得,记得不要使用质问的语气;
与孩子沟通,告知他们如何识别不适合自己的内容,并且商讨如何应对网上那些令他们不安的事情(比如弹出广告、群聊里的脏话和不良图片等)。
3. 当好电子屏幕设备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刚开始对电子屏幕设备实行限制的时候,孩子到時间了会很容易哭闹,因为他们正沉浸其中。所以父母需要用下面的小技巧,温柔地帮他们把注意力从屏幕里拔出来:
①提前通知。
比如可以这样说:“宝贝,你还剩下10分钟了哦!”切记,把控时间需要一些弹性,如果动画片还剩下12分钟,最好允许孩子看完。
②做好过渡。
等观看时间剩下5分钟时,父母可以去准备一点水果或者下一个要玩的东西,坐在旁边一起看,然后再跟孩子稍微聊一下观看的内容。等到结束的时候,就可以在收好电子屏幕设备时自然地把孩子引到下一个活动中,而不会让孩子产生被剥夺感。
孩子使用电子屏幕设备时,是一种浸入的状态,会忽视周围的环境。所以父母一定要当好“桥梁”,把孩子与屏幕的互动转成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切忌“生拉硬拽”和“一刀切”。
4. 制定有效的家庭规则
6~12岁的孩子,对规则是十分在意的,因此父母应该设置一个需要所有家庭成员认可的规则,以身作则,共同遵守,避免家庭成员之间因电子屏幕设备起争执。
《家庭限屏公约》可以供有需要的父母参考。
5.用高质量陪伴代替“电子奶嘴”
当孩子不肯出门或哭闹着要父母陪伴时,为了解决当下的冲突,很多父母会立刻塞来一个iPad或者手机,孩子虽然会变乖,但也只是被“电子奶嘴”暂时安抚了情绪。
实际上,屏幕的安抚与父母的陪伴是有天壤之别的。孩子会从与父母的双向互动中得到滋养,而电子屏幕设备则正好相反,它与孩子的互动实则是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牺牲自己的能量和注意力,滋养那些屏幕后面的人。
所以,父母在用上述方式有效限制孩子的电子屏幕设备使用时间后,要带孩子外出交友、聚会、旅游,和孩子一起读书、玩乐……让孩子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关怀,更让他们知道,并不仅仅是坐在电子屏幕面前才可以获得成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