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2020-04-16祝亚雯
祝亚雯
(池州学院 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文化景观是人类为了达到一些实际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创造出的基于自然景观之上的景观。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是皖南古村落表面文化现象的综合体,不仅反映了皖南古村落的人文地理特征,同时也记录了皖南古村落的人类活动历史,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独特的精神文化。本课题通过对相关文献在各个方面对皖南古村落进行分析与归纳梳理,对皖南古村落的文化景观的特征、价值、设计、开发和保护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慨括,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综述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研究成果,提出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与问题,同时对此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究与展望,以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皖南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提出实质性的参考意见,为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利用和重点保护提供实践根据。
一、文献统计和梳理
(一)文献获取方法及数量统计
以“文化景观”“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及“黟县歙县”等为题名检索词,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可用文献217篇,其中,2006年之前有87篇,2006—2018年有130篇,本文选取2006—2018年的有关于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130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二)文献热点变化及增长趋势分析
1.研究热点变化趋势
2006—2009年,学者们对皖南古村落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皖南古村落的旅游规划、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及旅游景观资源的再开发策略研究上,而在2010—2013年间,研究热点则转变成皖南古村落的环境整治、如何进行排水排污设计和良好人居环境的营造。2014—2015年,大量学者的研究对象纷纷转向皖南古村落的建筑艺术、景观特征研究及各种文化景观的鉴赏。2016年至今,学者们一直研究和思考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各年份文献增长趋势
对130篇有效文献进行年度趋势分析的结果表明(如图1所示),总体趋势是逐年增长,但在2011—2012年略有下降。
图1 2006-2018各年份刊发论文趋势
二、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一)文化景观的特征
1.建筑景观特征
任济东从徽派建筑的结构、雕刻、修建色彩等方面对其有特色的建筑艺术进行探究,通过将皖南古村落与晋东南古村落进行比较,提出皖南古村落特色的建筑艺术体现在村落与民居的布局结构上[1]。
成婧欢以歙县的唐模潜口、黟县的西递碧山、休宁的临溪为例证明皖南古村落中优美的景观主要体现了两个理念:依溪而建和营造水口[2]。
许海波则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天井论述了建筑景观之美在于建筑格局、风火山墙和建筑色彩[3]。谢俊指出皖南古村落地域建筑特征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周密思考,规划高超、丰富多变的体型、质朴的颜色、有堂皆有井,无宅不雕花、合理的构造和典型的地域建筑构件等[4]。
刘浩以西递宏村的选址、宏村的水曲十八弯和“卧牛型”布局分析出皖南徽州古建筑具备明显的地域特点与文化特点[5]。
2.水景观特征
朱姝莹通过对水景观的空间形态、声音效果及色味气等品格这三大特点进行剖析,将水景观分为物质性特征和非物质性特征[6]。许海波以水墨月沼和诗意南湖阐述了皖南古村落水景观之美在于“天人合一”的理水理念[3]。
3.其他景观特征
孙玥分别分析了皖南古村落水口、古桥、古井、凉亭、民居景观特征[7]。万国庆通过对西递宏村的修建时间进行分析,得出皖南古村落是徽商成就的,因此还具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居住的特征[8]。
(二)文化景观价值
1.景观价值
高宗翔、尤莺燕以宏村为例,分别指出皖南古村落的建筑景观价值和水景观价值[9]。
周睿、钟林生、刘家明指出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是以民居建筑景观为核心,其中渗透了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观点,以及自然与人文要素相融合的伦理内涵,进一步阐述了乡村世界遗产具有规划布局及景观价值、文化艺术及文明价值、杰出建筑及设计价值、不可逆转的使用价值[10]。
王芳从礼制祭祀场所、教育文化机构、网络交通、街市与民宅、生活设施和村防工程六个方面分析了皖南古村落的景观价值[11]。
2.文化价值
杨丽君通过对黟县发展背景、发展历程、村落分布等方面的深刻分析皖南古村落文化价值所带来的影响[12]。万国庆指出皖南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在于源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的徽文化历史[8]。陈倩通过对宏村水、建筑和环境的分析,指出宏村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系[13]。
孙翔、卓方勇认为地方文化景观表征了当时人们的价值理念,承载着地方情感和意义,更能记录地方价值理念的变迁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14]。
(三)文化景观设计
1.水景观设计
陈倩通过对古西递八景之一的水口进行分析,总结出皖南古村落独特的村落水系设计,为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并且营造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和调节了气温和环境[13]。
2.建筑景观设计
姚征峰以徽州古民居为例,分析建筑景观设计呈现出自然协调之美、和谐之美、古朴淡雅美等特征[15]。陈祥通过对徽州当代住区景观的研究与分析得出其建筑设计方法为植物生境的营造、文化意向的表达、材质肌理的选用、地域色调的吸收[16]。周蕾提出徽州村落民居建筑的选址和设计,体现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格局,也就是利用天然的地形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采用花墙、漏窗、阁楼、天井的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17]。
(四)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1.文化景观的保护
王乃琴分析了古民居的现状存在安全问题、意识问题、改造问题,通过对猪栏酒吧、先锋书店碧山书局、粮库咖啡三个皖南古民居改造案例的分析,提出应通过对古民居进行不同方式与程度的改造设计,使得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18]。
张芳、王根杰结合多位学者的研究,分析了皖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意义,提出了挖掘文化内涵利用皖南地区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文化新产品、完善软硬件配套,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策优势打造拳头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保护思路[19]。
万国庆以西递宏村为例指出其保护管理面临大量的问题,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的保护和利用管、坚持统筹和区域协调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8]。
牛婷婷研究了皖南古民居再利用的内容,提出空间改造和空间拓展的再利用策略[20]。
唐文跃在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居民的情感依恋是古村落保护、开发与管理中必须考虑的因素[21]。
周年兴认为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的应用科学是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对于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是不可或缺的[22]。
2.文化景观的开发
杨峰玉对西递宏村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皖南古村落文化资源的保护对策[23]。吴昊分析了徽州古村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产业集群建设为目标,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以徽州古村落品牌提升为目标,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以文化产品创新为载体,深层次开发徽州古村落文化资源、制定科学的古村落保护措施的开发保护措施的开发和保护方案[24]。
汪宏伟以黟县的开发现状为例,提出了大力加强核心层文化产业的发展布局、对古村落的外围文化产业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优化现有文化资源,对接市场需求,开发相关文化衍生品的开发策略[25]。王菲以西递宏村为例,分析其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徽州古村落的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利用文化资源差异突出地方特色的开发思路[26]。
王大悟指出古镇开发的主要使命是“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基本文化元素,而不是“挖掘”[27]。卢松认为皖南地区山清水秀、景观优美、自然环境质量极佳,当地旅游资源文化景观开发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源环境整治、改善当地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等[28]。
三、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一是研究内容不够精细,没有对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细致分类,只对建筑景观、水景观有比较深刻的研究,欠缺对人文景观、历史环境和景观背景进行剖析,同时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够充分,大部分研究只有理论,不能很好地立足于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进行研究,对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
二是研究方法针对性不强,由于学者大部分是研究历史学、建筑学、美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所以运用较多的方式就是文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就要有不同研究的方法,如环境学、景观生态学等研究方法。
(二)展望
一是研究内容方面,希望对园林景观、环境景观和农田道路景观等有更多的研究,可以得出不同的多元的结论。另外在皖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中,应该更注重旅游开发和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而不仅仅是商业化发展。
二是研究方法方面,研究应该采用多样化、系统化的研究方法,要做到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方法、研究对象、理论框架的有效性加以平衡,要融入研究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