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艺术教育 跨学科整合育人
——高中艺术学科单元作业辐射“视、听、赏、演、创”的实践探索
2020-04-16钱夏红上海市松江一中教师
钱夏红/上海市松江一中教师
21世纪的育人目标体系,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相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提出的,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①。而“单调”的学科教育,终究创造不出当代艺术教育美丽的和弦。努力打破学科教学的壁垒,我们从艺术学科的单元作业开始。
艺术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的界定与原则
艺术学科单元作业是单元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艺术实践形式,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运用、拓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果,并以此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情,检验教学成效,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优化教学效果②。
艺术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延展课堂教学,辐射多个学科,形成学习合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凸显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视、听、赏、演、创”等不同的艺术审美实践中,享受艺术的趣味,提高艺术的鉴赏与表现创造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的检测和巩固方式,单元作业的设计则需顾及教学对象、教学实际等多个方面,面向全体,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等。对于部分艺术弱差生,以提升他们艺术实践活动的自信为出发点。作业设计的丰富性、多元化的辐射参与,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基于探索艺术教育多元辐射的理念,提升高中艺术单元作业设计品质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培育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给我们提出了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更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我们在进行艺术单元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与课后作业的结合,以充分展现艺术教育教学多元辐射的理念。
以沪音乐版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情乐韵 悦耳爽心》为例:
单元教学目标:
1.对比发展中的音乐现象与观念,感受音乐艺术的再创作和音乐戏剧的变迁所带来的不同审美情趣,并由此从不同的切入点,关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若干差异,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评价,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艺术审美观。
2. 学生在体验传统音乐艺术与近现代音乐艺术差异的过程中,学会从整体上感受音乐,自觉纠正盲目追求时尚的审美偏爱,客观地认识各种音乐文化的魅力。
3. 让学生知道与对比性学习相关的知识概念,并尝试分析一些艺术范例,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比较与概括能力,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基于单元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歌情乐韵 悦耳爽心》“音乐表演的创造”的单元作业设计。(见表1)
“音乐表演的创造”单元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根据“音乐表演的创造”单元作业设计原则,笔者把作业设计成过程性作业、成果性作业和创造性作业③三种不同的类型,旨在此过程中加强艺术整体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从单向思维转向综合思维,从单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多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知各艺术元素的个性与共性要素,形成艺术通感,感受艺术形象,引发情感共鸣,落实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过程性作业,导向“审美感知——审美情趣”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强调过程性学习”。过程性作业的实施,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其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过程性作业的核心体现。学生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如上述学生的单
元作业中,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分组、分工,开展了课后探究性学习,学生在交流、PPT 制作、音乐编辑、表演等过程中,展现了学生个体的特长,碰撞了思维,分享了智慧,挖掘了个性潜能,从而导向“审美感知——审美情趣”的核心素养。
表1:《歌情乐韵 悦耳爽心》“音乐表演的创造”的单元作业设计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二)成果性作业,实现“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通过小组课后探究式过程性作业:“我们心中的歌——音乐表演的创造”单元作业,让学生获得艺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基础,把获得的知识内容做成PPT,以演讲的方式和班上进行互动,成为学生的成果性作业。在锻炼了学生演讲与口才的同时,摒弃了在交流时一人说教无人配合的尴尬困境,能让全班同学感知同一艺术作品不同的演绎。在小组和小组间产生层层提问回答等互动环节,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实现了知识的单一化向综合化理解的转变——能通过音乐要素变化综合分析音乐风格形象的转变,进而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的变化,完成了作品音乐性和思想性的分析整合,培养了学生整体音乐思维,获得了音乐审美情趣,从而实现了“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如学生作业(图2-5)中是对“酒干倘卖无”不同演唱版本的音乐性分析与归纳,如(图6)是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综合分析后,联想到母爱,培养了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了人文情怀。
(三)创造性作业,凸显“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的核心素养
除了过程性作业和成果性作业之外,艺术学习还需要发展学生的创意表达,以体现丰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进行作品的音乐性和思想性分析之后,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最让学生期待的是模仿表演或三度创作表演(根据学生组间和个性差异酌情选择)。在此单元作业学习任务包中,各班各小组根据不同种类的作品以及表达的不同层面的情感获得,对模仿表演环节做了各种创意的表达,如歌词改编(图6),辐射了语文课本《合欢树》中对母爱的表达,延展了“酒干倘卖无”中对亲情的情感升华而编创的歌词;再融入节奏上的创意改编(加附点或切分节奏等);有的学生在歌曲风格上进行改编(加入中学生喜欢的rap 和beatbox),让音乐有了说唱风格的变化,表演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创意;有的是中西乐器合璧演奏式,情景交融歌舞式,旁白(画外音)朗诵情景表演穿越式,体现了在艺术学习中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学生从中获得了各种情景化艺术场景活动的演练,在多种情境中运用和实践艺术,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经历,从中凸显“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的核心素养。
艺术教学延展学习中单元作业成效的理性评估
在以上单元作业辐射“视、听、赏、演、创”的成效评估中,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分别设定了“过程性作业”——“小组分工合作”和“完成情况”;“成果性作业”——“作品分析”“演讲质量”“PPT制作”“音乐剪辑”;“创造性作业”——“表演质量”的三类评价指标“优秀”“合格”“不合格”,以助推此作业交流活动过程中凸显的个体差异互补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全面整合育人。
艺术教学多元辐射教育教学的前景期待
“我们心中的歌——音乐表演的创造”提供了艺术课单元作业设计、学科整合育人的案例。学生在此过程中丰富了艺术学习的经历,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学习经验,我们的思考与展望是通过艺术作业这个载体延展辐射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达到艺术真正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为艺术如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创造复合型通才提供保障,相信艺术课作业辐射视、听、赏、演、创的实践探索,将成为今后艺术教育成果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绚丽夺目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