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研究
2020-04-16栏目特邀主持人彭冬冬
栏目特邀主持人:彭冬冬
主持人语: 从“一带一路”的中亚投资研究,到“一带一路”的热点研究
2019年以来,黑天鹅事件不断,从欧盟与英国达成初步的脱欧协议,到美国不断对中国实行极限施压,发动了贸易战、科技战、汇率战、人权战……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浪潮。有识之士为此感到十分担忧。这是因为在垂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下,各国经济深度合作、相互依存,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危机传染机制,逆全球化的波及效应被急剧放大。中东、拉美、东北亚一些地区在2019年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并引发了地区动荡;法国“黄马甲”运动并未完全停息,欧洲经济发动机德国增长也颓势尽显。逆全球化将重构全球经济秩序,这为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开创和引领“新型全球化”,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契机。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核心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因此,基础设施领域的对外投资,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间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以2014-2017年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投资的季度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投资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虑规模收益时,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投资的平均规模效率为0.666,而在不考虑规模收益时,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投资的平均综合效率为0.587,表明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了该国的经济增长,但是投资效率仍有待提高。文章既证实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
《基于共现聚类分析的中国“一带一路”热点研究》是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评述和分析。自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探究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中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法,梳理“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范围。结果显示,“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热点聚焦于中国企业对外发展、文化融合、互联互通、经济合作、地缘政治五个方面。据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知识储备是建设前提,要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为合作过程中话语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由国家牵头组建“一带一路”发展研究咨询公司,补中国企业走出去“水土不服”的短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借鉴。
主持人简介:彭冬冬,经济学博士,2017年6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2017年9月至今,任职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生态文明教研部,主要从事增加值贸易、全球价值链和“一带一路”相关经贸主题研究。在《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财经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CJY045),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