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呵护“疫”心,舒缓复学压力
——谈返校复学后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2020-04-16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实验小学姜文晶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贺欣怡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实验小学 姜文晶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 贺欣怡
【案例】
一天,学生甲心事重重地来到心理咨询室,面露难色地对我说:“老师,最近我总觉得自己脑子里有一堵墙,可是,我怎么也穿不过去……”
初听后,我感到十分惊讶,便引导他慢慢说出那堵无形的“墙”是什么。他慢吞吞道:“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最近学习的时候一遇到难题,我的脑子就一片空白。本来我觉得以我的能力应该是能做出来的,却出现了这种情况,而且不是一次两次了,是经常这样……所以,我感觉很焦虑,心情也因此很不好。”我进一步问他:“你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的?它就只出现在你的学习方面吗?”他思考片刻后说:“疫情期间快开学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了,刚开始就只是因为学习方面心情不好,后来又加上爸爸妈妈一直跟我说要努力学习不能松懈这类的话,以至于后来我很不想跟爸爸妈妈聊天,开学后我也不想跟同学一起玩……”
经过梳理,我发现学生甲主要是因为复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引发的焦虑情绪。是呀,小学生的心智原本就还未发育成熟,面对压力时的承受力也没有成年人强。疫情面前,本就人心惶惶,再加上小孩子以特殊的方式居家学习,难免常常看着大人的脸色、受到大人的拘束,甚至感到害怕,更有可能留下心理阴影。
这件事发生不久后,学校针对学生复学心理健康做了全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总人数236 人,共发放236 份调查问卷,收回218 份。调查发现,不同学龄学生群体在复学后,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焦虑不安甚至压力大的现象,如:持续的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情;睡眠质量不好;对各种信息过于敏感、紧张;容易愤怒;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兴趣来……
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之后,很多人会产生一段时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是指创伤性事件产生后,个体不能很好地适应,或无法很好地解决相应问题,从而产生的长期性严重心理问题。
一、新冠肺炎疫情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2020 年,在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张的特殊时期,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首次面临大范围社会群体隔离和“延迟开学”挑战的青少年群体,问题表现更为突出。问卷调查中有两道题目从压力本身出发,以了解当下学生的心理状态。
1.你现在的学习压力是( )
A.过大 B.过小 C.还可以
2.假期期间你是否存在以下困扰( )
A.在家与家人发脾气次数增多
B.在家寂寞,无助 C.期待开学
D.担心学习跟不上
E.完全不存在以上困扰
经过分析,我发现有6%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过小”,有78%的学生学习压力“还可以”,但有16%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压力“过大”,如图1 所示。
图1 学习压力问卷调查饼状图
数据表明,感到学习压力大的人不在少数。学习压力大会造成学生心理与情绪的困扰,包括焦虑、紧张、不能集中精力等。据调查显示,假期中学生存在的困扰比较集中,84%的同学选择了“期待开学”和“担心学习跟不上”,12% 的同学选择“在家与家人发脾气次数增多”,还有很少部分的同学选择其他答案。出现这些困扰,就代表学生有较大的压力。长期处于紧张压力的状态下,心理稚嫩的学生就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丧失竞争的勇气和信心,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性格的养成。
基于此,我对学生甲进行了几次深入的心理辅导,并与其父亲电话沟通,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甲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一,自尊心比较强,对自我的未来发展有着一定的期许和目标;第二,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第三,家人对他的期望过高,通过言语不断给学生甲施加压力。
我继而又通过访谈、个案辅导等方式对造成学生压力大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1.有的学生的压力来自“对自己的期望”,不少学生的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他们总是为自己设置一些很难达成的目标,当目标没有达成时,就会遭受打击,降低自信心,久而久之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2.有的学生反映,他们的压力来自“周围环境的变化”。因为疫情的影响,掌握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了,自己的舒适圈也被打破,所以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感和压力。有些同学是不适应在家上网课的学习方式,有些同学是因为既定的学习生活节奏突然被外部因素改变而无所适从。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当学生成绩滑坡时,家长的批评、埋怨、责骂多于鼓励,惩罚多于体贴、关心和理解,学生因此产生恐惧、紧张、失败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出现排斥和家长沟通、交流的现象。
一个人如果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必将诱发一些心理疾病。心理学家汉斯·塞尔耶曾提出人对压力的反应有三个典型的阶段:恐惧、抵抗、衰竭。也就是说,一个人长期承受的压力过多过大,会诱使脑功能损失或丧失。那么,如何准确识别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调适心态、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呢?
二、疏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其实学生自身有一定的能力去舒缓自己的心情、找到缓解压力的办法,甚至有的同学可以成功地将压力转换成成长的动力。问卷调查中,在“你通过哪种方式度过心情低落或落寞的时间”一题中,大多数同学都选择“读书学习”“和朋友聊天”。的确,对于有轻微学习压力的学生,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排解压力和郁闷的好方法。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在遇到郁闷的事时要养成向教师、家长或同学倾诉的习惯。有轻度压力的同学,还可以进行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科学家认为,呼吸性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等运动,可以使人的肌肉放松,精力充沛,从而缓解压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我调适的办法也很简单且易操作,如情绪日记、放松呼吸训练、正念减压、积极的自我陈述等。积极开展心理活动,加强素质拓展活动的力度,提高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开展滚龙珠等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在班级中成立心理健康小组,发挥其他学生的积极作用。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心理班会,并定时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统计,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
但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则需要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采取专业的心理辅导的技能技巧,如858 呼吸放松法、语言和想象放松法等。心理咨询工作要求心理咨询老师的人格特点中具有区别于同情心的通感能力,尤其是对待学习压力大的小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去倾听去理解;专业的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并及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工作档案等。如果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也要做好治疗工作周期长的准备。
同时,学校也要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和配合,进一步了解、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家庭、家长或监护人的具体情况,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协助,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生理状况,关心学生返校后的情绪、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及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苦闷和烦恼,给予关怀与安慰,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缓解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还要加强家长的教育培训,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实施家庭教育,扭转父母教养不当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家长或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督促其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当中。
针对学生甲存在的心理问题,我和学校心理团队的教师最终确定了以下心理疏导方法:首先,改变预期目标。学生甲认为难题他也应该会做,针对这一想法,我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引导他意识到难题不会做是正常现象,不必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要有信心并且要努力,学会与父母、同学沟通。其次,调整自我认知。我引导他明白,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出现恐惧、焦虑、担心等情绪都是正常的,面对疫情,出现这些应激情绪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软弱、意志不坚强,对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我们越是否认和压抑,应激情绪就越容易支配我们。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看见自己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和接纳。最后,我从心理教师的角度对学生甲表示充分理解和宽容,并帮助他制订更合理的学习计划,特别是针对作业中难题的处理上,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除此之外,我还与学生甲的家长和好朋友取得联系,动员亲朋好友一起陪他下棋、打游戏、读书、听音乐、做运动、做家务等,积极利用亲友的力量帮助他缓解心理压力。
后来,学生甲在我的引导下,慢慢地深呼吸,对自己说:“是的。我现在很焦虑、很没有自信,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不再和它对抗。”多次反复之后,他就觉得相对平静了很多。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甲的校园生活步入正轨,在我与他的最后一次交谈时,他说:“开学第一周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后来适应了学校原来的生活和作息后,有了老师和同学的陪伴,压力就慢慢变小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三、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课关乎人的一生,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努力创设良好宽松的课内外学习环境,营造学生适宜的成长环境,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降低学习压力,让学生回归快乐教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学生的心都能被呵护,所有学生都可以在阳光下绽放最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