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影存形此独真
2020-04-15赵启斌
赵启斌
楊竹西小像 纸本墨笔27.7×68.8cm 元 倪瓒、王绎 故宫博物院藏
元、明、清时期,中国肖像画同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一样,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曾鲸创立的“波臣派”、以禹之鼎等人为首的“白描派”以及焦秉贞等人为首的“西学派”等一系列肖像画派的出现,反映出这一时期肖像画发展的繁盛局面。从“波臣派”的群体画家,到清末虚谷、任颐等一系列优秀文人肖像画家的出现,他们不断将肖像画的表现手法进行变革和改进,形成了不同于民间画工和宫廷肖像画的审美风尚,文人肖像写真也因此成为这一时期肖像画艺术水平的杰出代表。
接续两宋人物画的基础,元代人物画仍继续发展,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作为人物画重要组成部分的肖像画,则由于社会的需要,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相应也涌现出了诸多著名的肖像画家,如刘贯道、叶可观、叶清支、王绎等。
王绎是元代颇有成就的文人肖像画家,著有《写像秘诀》一书,此书深刻阐述了肖像画的创作原理和笔墨技法,在中国肖像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王绎画人物多用线条素描,少用色染,他善于观察人的仪态、神情,常在对方谈笑间默记情态,然后落笔描绘,将人物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写像秘诀》有云:“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目前存世的《杨竹西小像》由王绎画人物,倪瓒补画松石平坡。杨竹西即杨谦,此图所绘应为杨氏归老林泉后的晚年肖像。画中杨谦头戴乌巾,右手执杖,身穿长袍,须髯下垂,面相清癯却十分有神。倪瓒所画松石,笔墨枯淡松秀,与画中人物相得益彰。此画历明、清两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伍元蕙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序的元代人物肖像画精品。
继王绎之后,从事肖像画创作的人员散布在各个阶层,据《佩文斋书画谱》记载,肖像画“宜众人所需,酬谢亦丰,故多习此艺者,不独画工,且有学士”。画工和士大夫阶层参与肖像画的创作,使肖像画家的艺术素质获得极大的提升。
孔子像绢本设色27.7×23.2cm南宋 马远 故宫博物院藏
杜甫像绢本设色250×61cm元 赵孟頫 故宫博物院藏
杏园雅集图绢本设色36.6×204.6m 明 谢环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清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从向外的观察转向自身,留影存真成为一种风尚。虽然人物画相对地衰落下去,肖像画却一枝独秀,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此时肖像画的种类也日益繁多,包括单人肖像(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配景像)、双人肖像、群体肖像以及行乐图等;见于著录的肖像画家更是达数百人之多,如曾鲸、焦秉贞、冷枚、唐岱、陈枚、莽鹄立、顾见龙等都是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肖像画家。明代宫廷人物画家谢环在《杏园雅集图》这幅文人群体肖像中,便把自己的形象画进去,成为文人肖像写真的精品之作。这一时期反应文士生活的行乐图也开始出现,将肖像画艺术积极向前拓展,创造出不同于西方肖像画艺术的新样式。
明清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从向外的观察转向自身,留影存真成为一种时尚。虽然人物画相对地衰落下去,肖像画却一枝独秀,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沈周半身像 绢本设色71×52.5cm 明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明人肖像册之徐渭像 纸本设色45.4×26.4cm 南京博物院藏
何天章行乐图(局部)绢本设色25.3×163.2cm 明 陈洪绶等 苏州博物馆藏
老迟像 绢本设色95×51cm 明 陈洪绶
明清时期,一些著名文人画家如陈洪绶、上官周、金农、罗聘、闵贞、虚谷、任颐等人也参与了肖像画的创作,他们以文人的眼光进行创作,将肖像画提升到相当高的艺術水平。这一时期以文人自身为创作对象的肖像写真作品也频频出现,或自我写真,或友朋、学生为之写真,留下了不少文人肖像画艺术精品,如陈洪绶的《老迟像》、金农的《自画像》、罗聘的《金农像》、任颐的《酸寒尉像》等。可以说,文人肖像写真是明清肖像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肖像画的创作水平。
中国肖像画的创作,基本上是以单线平涂和白描为基本方法,一直到元代王绎,都不曾脱离这两大范围。明代以来的肖像画,同宋、元肖像画作品相比,表现手法有了明显的提高,既有单线平涂和白描手法创作的作品,还有受西方绘画技法影响创作的具有立体感的作品。文人肖像写真亦是如此,在绘画技法的精熟运用方面,成为此时肖像画艺术的代表。
明代以来的肖像画,同宋元肖像画作品相比,表现手法有了明显的提高,既有单线平涂和白描手法创作的作品,还有受西法影响创作的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石星源像(局部) 纸本设色42×58.5cm 清 徐璋 故宫博物院藏
曾鲸,字波臣,是我国第一个肖像画派“波臣派”的创始人,曾为董其昌、陈继儒、黄道周等人画过肖像,在明末清初有相当的影响。姜绍书《无声史诗》说曾鲸的肖像画:“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曾鲸在肖像画创作中,注重人物的透视效果和明暗关系,强调墨晕为主,不惜以丹墨数十次烘染、皴擦,然后略施粉彩,使人物富有极强的立体感,这在以往的肖像画中是没有过的,无疑发展了中国肖像画的笔墨技法。《张卿子像》是曾鲸为诗人兼杭州名医张卿子所作的肖像,图绘张卿子面带微笑,手捻胡须,略侧身躯,似正缓步行走。全图人物比例适当,情态端庄自然,将张卿子文雅、坦荡而略带浪漫的性情细致地描绘了出来。
曾鲸的再传弟子徐璋则用生纸作肖像,改变了传统用绫、绢、帛等丝织物作画的习惯,这一变革直接影响了海派画家任颐等人的创作,开启了中国肖像画用生纸作画的先河,引领了写意性中国肖像画时代的到来。
而“以线造型”,则是李公麟体系的承传,亦即白描派,其中以禹之鼎、费丹旭、金农、罗聘、虚谷、任颐等画家为代表。他们继承了李公麟、王绎等人传统的白描肖像画法,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进行肖像画的创作。
张卿子像(局部)绢本设色111.4×36.2cm明 曾鲸 浙江省博物馆藏
董其昌小像(局部)
董其昌小像明 曾鲸、项圣谟 上海博物馆藏
自画像 纸本墨笔131.3×59.1cm 清 金农 故宫博物院藏
冬心先生像 纸本设色113.7×59.3cm 清 罗聘 浙江省博物馆藏
移居图(局部)绢本设色42.5×232.8cm 清 禹之鼎 故宫博物院藏
陈云柯小像纸本设色85×59.5cm 清 费丹旭 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精鉴赏、工书画,为“扬州八怪”核心人物。由于自身极为深厚的书法功底,他的人物画线条具有浓厚的金石趣味,呈现出老辣朴拙、古雅秀逸的笔墨风格特色。《自画像》绘其长髯飘逸,手执长杖侧立而行的情景。画面通体墨线勾勒,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给人以古拙苍劲之感,而画家脚上的那只红鞋,又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生动的趣味。罗聘与老师金农一样,也擅长以白描写像,所绘人物个性倔强,个人绘画风格突出,代表作品有《丁敬像》《金农像》等。
在肖像画白描和敷色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近代虚谷、任颐等人有所创新,出现了兼工带写的肖像画创作方法,为文人肖像画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和审美范畴。
吳昌硕蕉荫纳凉图纸本设色129.5×58.9cm 清 任颐浙江省博物馆藏
任颐,字伯年,其人物画用笔细劲,设色浓重,兼工带写,色墨交融。通过遗存的《酸寒尉像》和《吴昌硕蕉荫纳凉图》可以看到他在肖像画艺术上的杰出成就。《酸寒尉像》乃是任颐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友人吴昌硕所作的肖像。任颐曾多次为吴昌硕画像,此幅最为精彩。画中吴昌硕头戴缨帽,足蹬高底靴,身穿葵黄色长袍,外罩乌纱马褂,马蹄袖交拱胸前,正凝神端视。画家以淡笔草草勾写人物面部,略加皴擦,神采毕现,长袍马褂以没骨法写出,色中见笔,别开生面。除人物面部勾以淡墨外,其余皆为色块渲染,笔致简练老到、清新奔逸。
元、明、清时期文人肖像写真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中国肖像画的发展方向,而且开创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审美意象的东方肖像画艺术。
酸寒尉像 纸本设色164.2×77.6cm 清 任颐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为任阜长写真纸本设色117×31.5cm清 任颐 中国美术馆藏
彭公像纸本设色 125.2×63.6cm清 虚谷 故宫博物院藏
巴慰祖像纸本设色103.5×31.6cm清 闵贞 故宫博物院藏
巴慰祖像(局部)
嘉定三先生像(局部) 绢本设色115.8×50.5cm 清 沈韶 故宫博物院藏
李煦行乐图(局部) 绢本设色46×178cm 清 周道、上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