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2020-04-15张晓强
张晓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近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技等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加速发展,正在引领国际产业发展,重塑世界竞争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了显著成绩。2018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2.19%,总量约3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研发支出的比重达16.6%。在能源、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领域已具有一定优势。中国的高速铁路、高效清洁煤电、特高压输变电、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领域已居世界先进行列。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19年10月15日发布的报告,2018年全球330万件专利申请中,中国有154万件,占比高达46.7%,是居第二位美国的2.58倍(59.7万件)。当年,中国专利合作协定(PCT)专利申请量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包括华为、京东方、腾讯、大疆无人机等8家中国企业进入前50名。我国科技发展已从改革开放初中期的以“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并跑和少数领域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并将向创新型强国迈进。我国的科技创新有自己的特点。近年来,一大批企业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重视研发投入。例如,2018年华为公司的研发支出相当于营业额的15%,超过1000亿元。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1.97万亿元中,企业支出达1.52万亿元,占比达77.4%,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万众创新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占全部技术创新的70%(对中小企业有“5、6、7、8”之说:50%税收、60%GDP、70%技术创新、80%城镇就业)。而在有些地区,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更为突出。例如,广州市黄埔区的中小企业就拥有全区8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企业家们对市场需求了解最直接,所以在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之下的技术创新一般能直接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同领域的重点和热点,聚焦准、见效快。这也是我国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中,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原因。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企业是高度关注财务效益的,希望在技术进步上能投入少、见效快,不太能承担长期大额的重大技术研发,对应用基础研究乃至基础研究就更不愿投入了。这种状况,形成了我国科技研发经费中技术研发经费占比高达83.3%,而基础研发经费占比仅为5.5%,远低于美国、日本12%的水平。这是造成我国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近几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增强的新形势下,我国在信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能力的短板暴露的比较突出。2018年4月美国宣布制裁中兴通讯、禁售芯片,使一个销售收入占全球通信系统设备第4位、有8万员工的企业马上陷入了要停工乃至破产的境地。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席2018年以来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了、讨不来的,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想在此强调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核心,同时也必须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也要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谈到科技创新,这两年大家高度关注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及区块链等。这些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开辟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工信部正式发放了4张5G商业牌照,5G系统设备、手机等全产业链都在积极行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数字高清视频、智慧医疗等一大批相关行业纷纷跟进。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报告预测,2020—2025年,中国5G商用直接和间接拉动的经济产出超过35万亿元;其中直接带动的经济产出达10.6万亿元,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例如,浙江喜临门家具公司已开始将生产车间的设备连上5G网络,使企业数据采集监控系统(SCADA)更加高效可靠,大幅度降低了因控制信号中断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事故的概率。此前,车间是采用有线局域网通信,转用5G后,单台机床布线成本从3000元左右降低到1000元以下,设备综合效率提升超过20%,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由此就提出了关于数字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等。在某种程度上,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数据资源与商品、资金、劳动力等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现代信息网络这一重要载体,与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工信部2019年10月在乌镇第六届世界互聯网大会发布的报告,表明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31.3万亿元,相当于2018年我国GDP的34.8%(美国约11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约53%);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1.91亿个,占就业总数约24.6%,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有许多重要的工作。在政府层面要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与规划,加快推动以高速、移动、安全、泛在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完善数字经济、数字化治理的监管体系,拓展数字化公共服务。比如加大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力度,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等。在企业层面,像阿里、腾讯、百度及一批互联网公司,本身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成长起来的,数字创意公司也相同。这类企业要进一步升级发展,在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跨境电商、文化旅游等方面开拓进取。同时,注重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的深度融合,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阿里宣布要研发人工智能(AI)芯片就是一例。当然,对目前仍占大多数的二、三产业企业,最重要的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潮,推进向数字化的转型。像海尔等公司,近几年已在家电生产的数字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效。三一重工的全球监控中心,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实时了解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设备的状况,做好服务;而且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挖掘机指数”,以此来研究分析重要国别、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走势,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还有很多企业家在这方面也已做出了不少努力,希望今后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谈到数字经济、互联网等等,开展全球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及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必不可缺的。要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建立各方面普遍能接受的规则,加强政府间与非政府间的合作,向着多边、民主、透明、安全、高效的国际体系前进。在跨境电商、市场准入、数据流动等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的新规则制定,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的重点。我们应主动推出相关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就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而言。我们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同时也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应对气候变化、大规模传染性疾病,保障粮食、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并进,反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保护主义。这样,才能够在合作与竞争中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提高效率,趋利避害,互利共赢;使创新为造福各国人民,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
责任编辑:谷 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