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20-04-15王晓文
摘 要: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渗透有着启蒙的重要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且将其作为教学核心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历史教育属于重要的人文精神培养阵地,应当有效应用历史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旨在有效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人文精神;学习兴趣
一、 引言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初中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初中历史处于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通过呈现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必须要发挥历史学科的教学作用,造就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地优化教学措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整体的收获。
二、 坚持人本思想,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由于历史是人们在对生活记录和思考的文字记载,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丰富的文化素养。由于历史文化当中蕴含着较多的英雄事迹和精神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引导当中,通过对英雄事迹的讲解使学生学习先进的英雄事迹和综合素质不断的强化,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当中通过民族信仰和一种精神理念,才能够不断地增强国家的竞争能力和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念,塑造学生先进的人文精神和个人综合能力,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三、 挖掘文化遗产,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由于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具有特点的历史素养和精神文化面貌,所以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生生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有着丰厚的民族底蕴,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当中遗留着众多的优秀作品以及文物,记录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变化。所以在历史形成的过程当中,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历史素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地借助历史文化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面貌。教师也要在实验教学当中挖掘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结合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来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拓展,使学生通过对于物品及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气息,完善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先进历史文化学习理念。
四、 提升教师的责任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由于教师是历史教学当中的引导者,作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园丁,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要逐步地增强自身的历史教学责任感,使学生正确地了解历史,并且把握历史的真相,来逐渐地提高自身对于历史的了解程度和学习动力。教师也要不断地明确自身的教学职责,完善自身的教学责任意识,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地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素养,完善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思想,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素养,完善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五、 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
作为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地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按照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述历史的相关知识点,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师在提升教学积极性的同时,要塑造学生先进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思想,提升学生在学习当中掌握一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塑造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的先进文化理念。教师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人文素养培养时要从自身而出发,根据历史教材内容,提升教育教学的先进性和高效性。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榜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挖掘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人文主义精神。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人文素养,发展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思考价值和学习动力。
六、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遵循活动性的原则拓展新型的教学思路,不断强化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思考动力,并且借助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历史文化教学当中要积极地贯彻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教育,目标将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理念逐步地完善和提升。历史教师也要通过此类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行科学的引导。教师也要贯彻活动性原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活动当中,并且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以中国近代史作为教学案例,教师要使学生总结中国近代救亡运动,并且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做出各阶层人士救国方案的报告,并且通过阐述和思考,使学生在讨论当中将责任具体到个人,才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完善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七、 創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人文意识
在历史教育教学当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的预设工作,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动力。教师通过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引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在历史教学当中感悟历史对于学生成长起到的重要意义,从而设计教学环节,通过主动讲述和问题设置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来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认知能力,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历史探究和学习当中。
例如:教师在教授《土地改革》,教师就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在长期的压迫下终于做了社会的主人。由于新中国在成立过程当中,需要人民当家做主,使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了解土地改革的基础和意义,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讲解,提高人文教育的多元化,学生也要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当中,对文本开展深入性的挖掘和探究,强化学生的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八、 多媒体展示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人文内涵
在多媒体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整合,拓宽历史教学渠道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面地了解历史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多媒体学习当中掌握历史的相关背景。教师还可以在实践教学当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通过影像视频文字向学生展示历史的相关画面,强化学生在思考和观看当中的体验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建国初期的珍贵历史画面,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画面思考,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涉及行业有哪些并且三大改造的作用和缺点。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探究性问題,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强化学生在探索当中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更好地了解历史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的人文思想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九、 创新教学方法,拓展人文学习思维
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当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掌握更多的历史常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够深化教学的主题,提升学生的思想上共鸣,使学生与教师进行教学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实践当中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当中的人文哲理和人文思想,完善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由于初中生正处在思想叛逆时期,思维较为活跃,缺乏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人文主义精神,能够对学生的人格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也要积极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学会总结和思考。如学生在学习《改革开放》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在小组当中梳理当时时期社会影响的因素,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探讨和思考,从多方面解读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学习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并且渗透人文主义关怀,完善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保证学生在学习当中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教师也要对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法开展多元化的引导和帮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当中感悟历史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十、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初中历史属于重要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借助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信心。所以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凸显文化遗产要素,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平台与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实现师生互动和交流。教师也应当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1).
[2]奚勇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分析[J].广西教育:小教版,2017(13):34-36.
[3]施向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34-136.
[4]陈丽凤.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5):64-66.
作者简介:王晓文,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