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问,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20-04-15奚圣余
奚圣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致力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深入文本,体会文本中的思想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效的问题,巧妙提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培养多种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控制着提问的主动权,教师的问题缺乏设计,形式单一,没有针对性,且提问的方式也过于刻板,习惯于引导学生向自己的“标准答案”方向发展。但从实践来看,在课堂提问教学中,师生的态度、状态及语言等方面都决定着课堂提问能否有地开启,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关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巧妙提问的优化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1 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语文教师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他们有了提问的意识,才会有探究和创新的意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积极提出问题,让他们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阅读中产生更多的灵感。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知识性,如文本中的字词句,作家的名、字、号等。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从基础知识入手,加深他们的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的《师说》之前,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主阅读、梳理文本,并提醒学生在预习中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文中的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
2)用心感受文中多次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教师将知识性问题明确指出,这样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于是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例如:
1)因为古诗词中有很多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虚词,通过什么办法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呢?
2)我们的目的不是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为什么还要仔细探究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呢?
这堂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预习简单梳理文章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教师的有效指导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了学生的质疑,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自主探究,使他们认识到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同时以课文认知感为基础,使学生在认知和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鉴赏文本,完整地参与到问题的发现、探讨和解决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习的情感。
2 创设问题情境,由问题带动课堂
高中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不是“一方灌输一方接受”的关系,语文教学活动不是两方合作配合的行为,而是双方共同学习的思维活动。教师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学生把理论与行动联系起来,从而得到态度和价值的提升。在语文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加强学生理论和情感的认知,启发和训练想象力,使学生进行更高效的学习活动,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节生动的语文课程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好的“开场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给学生多器官的刺激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我。课堂导入方式要紧扣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转化。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四的《雷雨》(节选)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更全面的眼光来认识人物形象,以周朴园为例,不少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会对周朴园形成一种认识,就是专制蛮横。教师可以这样设疑:“周樸园只是一个恶人吗,是什么让他变成了这种性格?”引导学生更深层地解读文本,主动去了解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语言,周朴园怀念了鲁侍萍三十年,并为自己的以往的所作所为而内疚、懊悔,从这又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守礼守情的重义之人,当选理解了这样周朴园的另一面,就会主动改变远的单一的观点。另外说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 ,教师也可以由此询问学生:“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还是假?”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从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表情与神态来看,从周朴园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鲁侍萍的态度来看,还可以从潜台词的丰富性来分析。教师通过问题循循善诱,启迪学生逐渐深入文本,把新观念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而形成新的认知。
情境创设中教学问题提出时机的把握也非常重要。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初读体验,教师此时投放问题链,可以有效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当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给出问题链,可以有效启迪学生多向思维,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学习突破;当学习延伸时,教师给出问题链,也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使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3 利用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单方面的演讲,而应该贯穿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互对话,在学习和实践中促进对话和思辨等能力的提升。以问题支架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和交流,适当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师生对话是课堂活动的关键,生生对话是促进学习的方法,生本对话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还应明白,交互对话并不是一问一答的教学,不应把学生觉得思想禁锢在预定的方向上,也不能放任学生漫谈,要从教学的本质出发,进行深入、有效的对话,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苏教版的《拿来主义》,这是一篇论析文化的作品,更是一篇洞悉历史的文章。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先熟悉课文结构,然后带着问题再次研读文本,这一阶段学生与文本会有着更进一步的深层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透过语言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1)文中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姨太太分别代表了什么?
2)除了拿来主义者,文中还提到了哪几类人?
送几个问题在文中不难找到,但让学生理解这些指代的丰富内涵,学生之间可以展开交流对话,不同理解水平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提供帮助。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要帮助点拨学生。同时教师也要给予相对充分的时间,引导同学们积极讨论,开拓思路,启发学生细细品味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与文本融合,以此促成课堂的师生、生生与生本的密切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情感的同时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以作者的角度进入文本后再跳出文本,从而得到多角度的分析。精彩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驱动,只有大家积极投入,课堂氛围才会好,教师教学才会更有思路,学生学得也更快乐。
4 借助问题拓展延伸
只从表面看到事物可能是片面的,语文学习也是一样,要保持刨根问底的探索精神,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本源问题,关注语文中最本真的思想,在利用问题支架搭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材实质性内容的进行设计。新课改革中语文课堂呈现情境化和生活化两大趋势,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语文学习的本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并掌握语文的内含。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我与地坛》的教学时,笔者曾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园子里肯定还有更大、更有趣的动物,比如各种鸟,但史铁生为什么只选择小昆虫、露珠这些小东西来写呢?学生回答说:史铁生是个残疾人,整天坐在一个地方不动,只能无聊地在那里观察一些小見虫之类的。一天天地观察,他从他化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活为,感受到了他们的自由自在,受到了生命的启示,所以他就选择他们来写。接着,这位学生又补充道:生:老师,我想再说几句。这些很有活力,活得很潇洒的小生命都是很卑微,很普通,很不起眼的,与作者的地位和命运很相似,令作者更有感觉,更能悟得生命真诗一-看到那些更大些的各种知名的鸟,作者可能就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了。所以作者要专门选择这些小生命来写。通过这一问题,可以了解到学生已具备了解作者情感的条件,在接下来的文本解读中也会更顺畅。教师要逐渐地引导学生研究文本内涵,让学生领略和体会作者与母亲、作者与地坛之间的关系,简单质朴地还原文字本身的信息,使它们逐渐走进学生的心灵。
5 留下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的练习反馈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环节,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方法,还要注意联系反馈的完整性,对学生的问题及时指导,多用鼓励的话语,也要关注学生的思路和情感。把握适度的原则,多为学生考虑,尊重和理解学生,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教师要学会反思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提升自身素养。
如在讲授完《鸿门宴》时,教师要思考这一问题: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接着,教师可以在班级采用小组互动拓展模式,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是课本剧组、现场访问组、演讲组。课本剧组的学生自主选择《鸿门宴》中自己喜欢的角色,如刘邦、项 羽、范增、张良、项伯等,然后写出一个剧本,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现场访问组的学生以主持人的身份去采访其他同学;演讲组的学生,在查阅与《鸿门宴》相关的资料后,以“你怎么看待刘邦这个人物”为话题,说出自己的观点。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正确、熟 练、有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加深了对刘邦等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在这一系列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理解体验,把握适度评价原则,不时地鼓励和肯定学生,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指点,既保留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虽然目前通过问题支架搭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意识还不够完善,但要想打开学生地语文天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形成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展开问题意识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并且有鼓励性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营造能够激发他们自信心,有表现机会的心理环境,給学生营造有探究度的时空氛围和自主性的实践氛围。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意在高中语文的教授过程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学、快乐地学。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苍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