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中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课程
2020-04-15许源
许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随着课程游戏化地不断深入,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从幼儿园环境中来发现和生成幼儿感兴趣的课程。
1 课程起源
有一天带着孩子们饭后散步,来到种植养殖区,门卫阿姨正好修理鸡棚,告诉我们:母鸡下蛋了!孩子们听到一下子炸开了锅,兴奋极了。有的说:“我要看看鸡宝宝”,有的问“母鸡妈妈是不是在孵蛋?”,还有的大声叫到:“我最喜欢吃鸡蛋啦!”
看到孩子们对“鸡蛋”这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围绕“鸡蛋”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整合孩子们的各种问题,我们分别开展了谈话、科学、美术、音乐、厨房体验室、区域、户外大区域等不同领域的课程及游戏。
2 具体内容
2.1 谈话活动《摸鸡蛋》
孩子们知道母鸡下蛋之后,都很想去鸡窝里看看蛋宝宝,但鸡窝太小了,孩子们很难看到,该怎么办呢?一个小朋友提出,我们可以把鸡蛋拿出来,于是便衍生了本次的谈话活动《摸鸡蛋》。活动中孩子们围绕“怎么拿?谁去拿?用什么工具”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起在教室里寻找不同的工具去摸鸡蛋,最后成功的将母鸡生下的第一颗鸡蛋从鸡窝里摸了出来,孩子们捧着这小小的鸡蛋呵护备至,喜爱极了。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谈话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节,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成人交流。因此摸鸡蛋就成了本次活动的经验支持,孩子们能够通过亲自去摸鸡蛋的过程,从而详细的表达出自己是如何摸、用什么工具摸及摸到鸡蛋之后的心情,从而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
2.2 科学活动《孵小鸡》
孩子们拿到母鸡妈妈生的蛋后,一直追着问我:“老师,小鸡宝宝什么时候才能出来?”于是,围绕“孵小鸡”这个内容,我们开展了一次科学活动《孵小鸡》。活动前,孩子们围绕应该如何孵小鸡进行了讨论:捂在被子里、抱在怀里、放在孵蛋机里…… 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回去之后找一颗鸡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孵鸡蛋并进行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后,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的鸡蛋宝宝孵出来了没?共同讨论没有孵出来的原因?回去之后,请爸爸妈妈帮忙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再来交流总结:原来,能孵出小鸡的蛋必须是受精蛋,然后放在孵蛋机里19-21天左右,小鸡宝宝就能孵出来啦!
《纲要》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次的科学活动《孵小鸡》就是这样一个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利于幼儿培养自身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3 厨房体验室《茶叶蛋》
科学活动之后,孩子们每人手里都有一颗蛋,大家提议吃掉就不用带回家了。该怎么吃呢?谁来做呢?“炖蛋吃、炒鸡蛋、做蛋汤、茶叶蛋……”最后大家一直同意下次的厨房体验专用教室活动,我们就来做茶叶蛋。大家一起上网查阅了茶叶蛋的制作流程后,便回去开始了食材的收集:茶叶、酱油、香叶、八角、花椒、桂皮…… 活动时,孩子们自己洗鸡蛋、煮鸡蛋、放酱油、香料、敲鸡蛋,没多久香喷喷的茶叶蛋就做好了!下午点心时间,大家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茶叶蛋,都说特别好吃!
2.4 美术活动《蛋壳变变变》
茶叶蛋吃完之后,我把剥下来的蛋壳都收集了起来,放在窗台上晾晒。小朋友跑来问我:“老师,蛋壳留在干嘛呢?”“我知道,我们可以做蛋壳贴画!我妈妈就教过我。”欣欣大声说道,她的妈妈是一位美术老师,所以平时经常会做一些手工作品,其他孩子听了都嚷到“我也要做”,于是,我们就开始了一节美术活动《蛋壳变变变》,孩子们用蛋壳拼出了很多不同的造型,并用线描画等其他方式来装饰。
《纲要》中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因此,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材料,供幼儿进行美术创作。
2.5 区域游戏
在围绕“鸡蛋”进行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后,我们还在区域中投放了相关的游戏和材料,如美工区的《鸡蛋变变变》、科学区的《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建构区的《蛋壳搭建》等,让课程内容继续延伸到区域活动中,体现区域游戏的主题性。
2.6 户外大区域游戏
户外大区域活动中,我们继续在种植養殖区的游戏中引导幼儿照顾母鸡、帮忙清扫鸡棚等,孩子们可以在户外大区域时间观察母鸡妈妈生蛋时的场景以及母鸡是如何照顾蛋宝宝,公鸡在家中又是在做些什么等,并且在回教室后和大家进行分享。
3 课程反思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小鸡从哪里来,了解了如何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学会了煮茶叶蛋……这些是幼儿自己真正有兴趣的知识,他们在自己的兴趣下主动探索学习。由于周围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资料、资源,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摆脱了传统“教师教、幼儿学”的模式。我们鼓励幼儿有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学习策略,利用多通道的参与,使幼儿更积极,更专注于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重视发掘环境中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内容,真正的做到“把环境还给孩子”。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青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