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立体化”诵读实践研究
2020-04-15张春萍
张春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经典阅读教学是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提示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有重要帮助,更是落实德育的重要一步。信息化时代阅读资源的呈现形式越来多元化,探索国学经典的立体化诵读不仅迎合了时代需求,而且可以显著提升阅读质量。小学国学经典“立体化”诵读实践路径的研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语文教学向纵深改革都提供了方向参考。
社会的高速发展,显著改善了人居生活质量,也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教学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及科学人生观树立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善于迎合时代需求,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方向。国学经典教材与新媒体的碰撞融合而衍生的立体化课程资源,不仅实现了文本与科技的新碰撞,还有效丰富了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对这一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研究,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发展大有裨益,还能为小学其他学科课程建设提供重要參考。
1 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的概念和特征解析
立体化课程,是与平面课程相对的一种课程模式。主要是指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以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化传输方式、互动性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实践相互融合而成的一体化课程实践过程。在这一课程模式中,书本成为一种平面资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加入了更多动态的、可视的、连续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显著增强。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的特征表现在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和课程开展的多效度两个方面:
1.1课程结构的多元化
1.1.1时空特征
传统的语文课程大多把学生学习的空间局限在了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立体化课程的尝试,有效实现了教学空间的时空延伸。在网络技术的辅助之下,学生们在课堂、校园、家庭等多个场所都可以高效融入经典诵读的学习过程。
1.1.2资源特征
新课程理念倡导之下,强调课本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多种有效资源都可以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帮助。立体化课程更好的彰显了这一理念,国学经典立体化诵读的推进把文本资源、视频资源、课堂学习资源、课外学习媒介等都有机纳入学生的学习体系,真正实现了课程资源的高度丰富。
1.1.3学习方式
从传统的讲学到个性化自学,这既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更是立体化课程对学生主体性尊重的重要表现。在立体化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读到思,从仿到演,自我学习、分组讨论、网络交流,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使得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2课程开展的多效度
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的多效度表现在课程目标多维性、课程内容生成性、课程实施灵活性、课程评价动态性等多个方面。它与课程实践展开的方式紧密融合,实现了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改革构建的动态推进,立体化课程的优势彰显更突出。
2 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实施过程
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的建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材开发建设;二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立体化建设。
2.1教材开发建设
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的教材开发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和数字资源两个方面。文本资源方面,由全体教师共同组织研讨,选定了一些优质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为其指定国学经典阅读的参考范围。在文本资源准备充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源和本校自制视频资源、校内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共享空间等,为学生构建了网络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模式实现多维学习。
2.2课程实施建设
2.2.1教学内容
小学国学经典立体化诵读的开展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到教学内容层面,无论是文本资源还是数字资源,在教学内容呈现上都需要贴近小学生的兴趣心理。结合需要阅读的文本,教师可以把数字资源呈现在课内,如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的动画片段,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增强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品德修养等精神层面知识的理解。课外教师可以直接从网络搜集和整合一些视频资源直接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把实体课堂上教学的知识录制成微视频,供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和学习。
2.2.2平台要素
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的实施需要包含多个要素,以给学生更加完善的学习体验,细分可包括如下几点。从资源模块构成上需要包含:课内诵读教材、课内学习视频、课外欣赏教材、课外拓展视频等;从功能模块构成上需要包括:原文阅读、视频点播、图说解析、学习交流、视频上传等;在反馈交流模块构成上需要包含:阅读统计、读练自测、师生交流、共读分享等。平台上多个要素的丰富设置,可以给学生更好的阅读体验,既允许学生从平台上获取资源,又方便学生及时向系统反馈信息,如学生可以把自己阅读的音频上传到平台,还可以把自己临摹的书法拍照分享。此外在共读分享平台上,正在共读一本书的小伙伴可以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如对书中某一句话开展解读,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还可以向同伴进行好书推荐,使合作学习和讨论学习成为可能。
3 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的实践路径
国学知识虽然具有易记易诵,节奏感强的学习特点,但是由于国学经典作品所采用的语言多为文言文,涉及的很多事件、成语故事等距离现在的年代也比较久远,因此单纯由小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起来并不容易,记忆的过程也相对机械,因此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讲解,增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的意义性识记和有效吸纳。
3.1以课堂教学促进对国学经典精准理解
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非常强,但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则稍微欠缺,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时,要给予足够的耐心,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演绎、表达等过程,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韵律性阅读,在阅读中品味文字的节奏感,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教师还可以结合视频,对经典诵读的作品进行文字层面、情感层面、表达层面、表现手法等多角度的赏析,实现立体资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其中的一些语句或者寓意层面展开写话活动,如“我心中的诗和远方”、“少年智则国智”。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学经典中选取一句作为学习上的座右铭,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梅花香自苦寒来!”等都是千古传诵的经典,引导学生说一下个人见解,并以此为信念,标榜自己的学习,鞭策自己不断努力。
3.2以网络推动拓展对国学经典的多角度学习
国学经典立体化诵读拓展了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因此要引导学生依托网络多开展课外学习,实现网上课堂和实体课堂的良好结合。利用网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一些个性化学习活动,如: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在节假日前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活动。在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诵读诗词,绘制图画,临摹书法,制作手工。
4 结语
小学国学经典立体化诵读的开展,是传统与科技的智慧型融合,它让中国经典文明在全新的空间绽放出了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立体化学习模式之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佳彰显,学生与经典的距离深度拉近,更激发出来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彰显出青少年的超然智慧。国学经典立体化课程的成功实践也为其他课程的深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达到了完善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双重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