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学化”政策执行疲软的深层原因分析
2020-04-15龙婷吴海燕朱幼静
龙婷 吴海燕 朱幼静
本文通过广东省广州、深圳、韶关的三所民办幼儿园执行“去小学化”政策的现状,从价值维度、利益维度、制度维度和工具维度综合探讨“去小学化”政策在民办园执行疲软的深层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强调民办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政策内群体,不应成为“去小学化”的政策边缘人。
为强调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国先后发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去小学化”的相关政策。这一系列举措在大部分公办幼儿园得到保障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一些民办幼儿园仍存在“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的现象,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从侧面也反映出民办幼儿园在政策选择性执行或政策执行偏差中的策略抉择。
1 广东省三所民办园“去小学化”政策执行现状
1.1 A幼儿园注重知识的学习
广州市A幼儿园创办于2008年,据A园园长介绍,幼儿园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准则。幼儿园为了响应教育局治理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给每位家长发了“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致全园幼儿家长的一封信”,并要求家长签字交回幼儿园。但与此同时,园长亦表示,该园注重知识教育以及文化教育,会极大地满足家长希望幼儿学习知识的要求。
1.2 B幼儿园强调英语学习
深圳市B幼儿园,创建于2015年。据与该园教师的访谈得知,B幼儿园自办园以来就已经接到市教育局下发的“治理小学化”专项整治通知,园长、副园长都非常清楚这项通知的含义,但没有很好地执行,老师们并不知道治理“小学化”的专项通知具体内涵,只知道是教育局要求不能上英语课。而在执行“禁止开展英语课”这一项内容,园内则采取了两套做法。对外,指对来园检查的人。在有人来园检查前,园长会提前通知老师,让老师把有关英语教学的英语书藏起来。对内,对老师的要求是,一周要给孩子们上两节英语课;对家长,英语课是幼儿园招生的一个手段,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
1.3 C幼儿园变相学习
C园于今年3月份接到教育局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通知,幼儿园下发通知给各班班主任,班主任把禁止小学化的通知转发给家长。但是,当家长询问是不是没有英语课时,老师的回答是“只是没有外教来上英语课,英语课还是有的,授课人由班级教师承担”。在变向方式上会以兴趣班的方式开展,通过这样的变脸方式迎合家长的需求,让生源得到保障,表面上又不致违背教育局的政策执行要求。
2 “去小学化”政策在民办园执行疲软的深层原因分析。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政策只有有效执行才能实现政策制定的目标。但在政策实施中,非总是遵循实施,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偏差现象多有发生,致使政策目标偏离原有轨道,影响政策积极效應发挥。在上述三所民办园中,“去小学化”政策并未得到有效执行,甚至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离,出现了政策执行的表面化,即所谓“象征性”地执行政策, 停留在转发通知、让家长在文件上签名,而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操作性措施。
探究“去小学化”政策在民办园执行疲软的原因,需要从多维视角进行综合考察,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2.1 价值维度
政策的出台会引发政策系统中各种利益相关者作出不同的反应, 进而左右政策的有效执行。如“去小学化”政策的出台政策会受到幼儿园、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等相关人员的价值观念的影响,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政策与幼儿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程度利益冲突,幼儿园对政策的价值判断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如果幼儿园对政策的认同度高则会积极配合执行,反之则反。
2.2 利益维度
政策执行是一个涉及政府、社会公众、利益集团等各方利益的制度变迁过程, 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政策执行能否成功的关键。利益受损群体必然涌出歪曲执行或消极抵制政策的内在冲动。“去小学化”政策在民办园执行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该政策触及了民办园的命脉,即实施“去小学化”可能导致的生源流失。民办园在执行此政策的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家长的巨大压力,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亦非难事,当家长因此选择转园,导致的利益损失只能由民办园自己承担。
2.3 制度维度
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是在特定的制度约束条件下进行的, 而现行制度的一些弊端往往导致政策执行中诸多缺陷的存在。政府对“去小学化”政策执行行为的监督制度不健全。无论是执行系统本身的监督机制和权力机关的监督, 还是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都不到位。
2.4 工具维度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政策工具选择的过程,而政策执行阻滞的很多情况都是由于政策工具选择不当造成的。任何工具都有其适用的过程,在不同领域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工具才能推动政策的有效执行。若像传统的“一刀切”方式,不加区别地贯彻实施,那么政策执行阻滞的出现就是无可避免的。
3 对“去小学化”政策在民办园执行疲软的深层原因采取的对策。
(1)加强政策执行者对“去小学化”政策制定的价值认同。幼儿园可以通过教师座谈会、家长会对政策进行详细的解读,认识到“去小学化”政策执行的价值,了解“去小学化”政策制定的深层原因,分析对比执行该政策过程中思维的桎梏,从而突破执行者的思维认知,做到政策实施人员对其价值真正认可并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突破思维,创新理念,做到把外在的理念、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推动“去小学化”政策的执行。
(2)政府合理协调“去小学化”政策执行中利益冲突。政府尽量缩小公、民办教育投资的差距,用教育政策来缩短教育利益上的差距。可以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民办幼儿园补贴等。此外,还可以设置民办园执行“去小学化”政策的榜样园,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进行奖励。同时,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倾听更多不同的声音, 征求所有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采用不同的决策机制。
(3)加强政府等监管与媒体监督,改变家长观念,做到制度执行。在执行“去小学化”政策过程中,政府应该明确各部门对这一政策实施过程的承担的角色以及职责,在传达与实施过程中保证传达明确,保证有效执行,可以实施责任制,幼儿园园长对政策的实施负责,政府对幼儿园园长负责的政策,做到有章可循,失责受罚。同时,加强大众传媒的监督,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传播,官网发布在醒目位置。同时,需改变家长观念,可以开设家长学校、家长课程让家长经过短期的家长培训,幼儿园老师不断传达教育观念与教育政策,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观念。
(4)注重执行政策工具的选择。在“去小学化”政策执行初级阶段,可以自愿型和混合型政策工具为主,通过舆论宣传,进行引导,提高幼儿园及家长对政策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而不是采用强制型政策工具,这样不仅难以推动政策顺利实施,还会使该政策执行产生更大梗阻,容易适得其反。在“去小学化”政策执行步入正轨之后,人们对其有了一定理解和认同,此时可采用制度规范使人们自觉调适其行为,以配合教育政策落实。概言之,观念先行,政策工具使用应灵活多变。
4 结语
综上,“去小学化”政策在民办园执行疲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着深层次的根源,既涉及到民办园的价值追求与“去小学化”政策核心价值冲突,也因为民办园在执行“去小学化”政策中利益受到伤害,同时家长与社会的不合理教育需求营造了恶劣的政策执行外部环境,以及政策执行工具选择上存在“一刀切”等方式令民办园对“去小学化”采取“退却”等消极行动。要促使治理小学化政策在民办园得到有力执行,可从这些深层次的具体要素着手,归结出治理小学化政策执行的预防与矫正措施。本文在此仅做“去小学化”政策在民办园执行疲软深层原因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去小学化”政策执行提供思路参考。
(作者单位:1广州商学院 2深圳市智理技工学校 3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