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培养研究
2020-04-15杨美菡
杨美菡
摘要:目前我国后备干部培训呈现多元培训、注重实践历练、立体化管理、重双向挂职等特点,在培养制度运行期间,显现出培养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实践锻炼缺乏指导,轮岗交流受限,监督管理缺位等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加强规划部署、优化内外部环境、建立科学育人机制、选育领军人才的建议,希望为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培养提供优化路径。
关键词:党政领导 后备干部 干部培训 培养锻炼
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制度是构成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在人事干部制度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总结党政领导后备干部现有培养方式不足,提出针对建议,对完善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后备干部能力开发现状
(一)开展多元培训
教育培训是培养党政领导后备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元培训,如围绕中心开展专题培训、建立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后备团队赴外地学习交流等,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二)重实践历练
后备干部成长轨迹是一个培养实践—选拔—再培养再实践的环形过程,实践锻炼是丰富后备干部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环节,主要以选派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挂职锻炼等方式为主,重点培养后备干部面对重大复杂形勢的应变能力与处理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三)立体化管理
干部培养工作以立体化动态管理为助力,致力于保障培育成效,现有措施如下:一、建立党政领导后备干部管理协调机制,对后备干部管理工作进行立体化全方位部署;二、加强考核监督。对后备干部在日常工作、重大任务和突发事件情况时的表现进行了解;三是完善定期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各省市后备干部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并以此作为领导和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的重要内容。
二、后备干部能力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培训方面
首先,培训方式单一化。当前,党政领导后备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法仍是课堂教学、老师指导等传统的培训手段,即你只管听的灌输形教学,而重在通过互动,启迪和激发决策能力的先进培训方法运用较少,同时现代化教育手段如网络教学、跨地区教学等方式也缺少广泛运用[1];第二,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后备干部个体层面的细致分类,针对其水平、职位、性格、潜力和任职经历的专业划分较少,导致培养缺乏针对性,后备干部个人能力和素质、工作要求和专业培训内容脱节[2];第三,缺乏个体主观能动性。部分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对培训学习缺乏主动性,参与热情不高,使主动提高个人素质的培训教育陷入了组织要培训干部,而非后备干部主动想去培训的困境。
(二)轮岗交流方面
一直以来,交流培养受限于管理权限等因素,机关部门中部门所有制观念较牢固,阻碍了干部在各部门间的合理流动,致使流动性较差。轮岗交流作为一项普遍采取的培养措施,在运行过程仍遇到各种难题。首先,交流范围狭窄,沟通渠道单一,轮岗跨度较小;第二,部分党政机关不同单位之间干部交流不深,在一个单位长期工作,势必得不到全方位的锻炼,限制了后备干部的进步和发展,制约其全方位的成长;第三,党政机关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之间,轮岗交流沟通不足,一些干部长期固定在同一岗位上不流通,不利于实施干部多岗位锻炼,使其综合素质提升相对滞后。
(三)监督管理方面
当前,年轻、活跃、创新的党政领导后备干部队伍,对后备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高标准、严要求。从监督机制的实际构建来看,虽然中央和各个地方政府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日益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运行效果绝佳的完备监督机制尚未形成。
(四)干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主要表现方面如下:一是政策理论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干部对理论成果及工作精神了解充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活学活用,有的则掌握不牢,面对新理论一知半解;二是处理复杂矛盾问题能力差距明显,有的后备干部经验丰富,有能力,有举措,成效显著。有的后备干部在工作中缺少担当,不敢想,不敢做,专业水平不高,解决问题效果不显著。同时,部分后备干部对参加党校培训学习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后备干部自身定位不明确,在教育培养和基础实践锻炼的参与过程中,存在错误的应付心理,大大降低了培养教育效果,成效差。
三、完善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制度的建议
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组成人才队伍的重要部分,是支撑干部制度建立、运转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针对党政领导后备干部现存的不足,结合优秀的后备干部应具的能力素质,对完善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规划部署
为了做好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应以党在未来各个阶段的事业发展对干部队伍的要求为依据,有依据的前瞻性地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顶层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和具体实施政策[3]。为了充分体现远见性,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应当地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适应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
(二)优化内外环境
培养和开发干部能力要特别注意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优化。内部环境方面,首先应注意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后备干部遭遇工作瓶颈,难以克服阻力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其次要注重完备关怀机制,帮助后备干部释放压力,及时倾吐负面情绪,在有沉重压力时能被有效疏导、有困难时获得针对帮助。优化外部环境,应注重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集合新媒体,组织、宣传部门等重点部门的能力,以网络平台等为载体,讲述优秀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典型成长经历,分享其成功经验。同时还应促进党政工作人员进一步减压减负,为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帮助其脱颖而出。
(三)建立科学的育人机制
1.以政治素质引领培养
党性教育是后备干部队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章,培养政治上“过硬”的政治精英是坚固党政领导后备干部队伍的保证。一方面要加强政治学习,由主要领导带头学习研究各种讲话精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4];另一方面,重视总结宣传工作,对各地已有的证实可行的创新培养举措和培育经验进行推广,有关专家学者对现有干部队伍培育过程中显现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因地制宜找出针对性解决办法。
2.以进取精神指导培养
后备干部在培训时,应意识到培训老师在教学中只是组织者,只有通过干部自身主动学习才能突破学习的限制,培养出真正的精英思想;其次,进取精神不能只局限于级别的晋升,要把解决群众問题、带动地区发展、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再次,借助榜样力量养育进取精神,开展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争当先进干部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后备干部向优秀人物看齐。
3.以专题培训强化培养
教育培训要发挥大部分作用,必须摆脱模板,具备针对性,如对表现优异的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培训时,重点实行专题培训,将培训细分为专业领域培训、先进发达地区工作经验学习等[5]。同时,组织年轻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也有其必要性,根据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对照性的开展课程,帮助年轻后备干部弥补缺陷、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4.以传帮带促进培养
通过选出在实践中干得好的,有一定带人水平的干部担任“导师”,通过党课培训、能力指导、经验交流等方式,分享经验,提供指导。同时在有意识形态塑造方面,通过面对面谈话,了解年轻党政后备干部内心想法,及时纠正认识偏差和错误做法,为后备干部建立工作信心。
(四)选育领军人才
任何一个队伍都需要“领头兵”,因此培养一批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困难、乐于为基层做出奉献的领军人才,对于破解“一将难求”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6]。优先选择条件较成熟的优秀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到紧急、困难的工作中去,选派其参加援藏、援疆工作,让他们在偏远地区、困难区域经历挫折、起伏,接受工作考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厚积薄发,提升才干。
(五)突出实践重点
1.坚持基层培养
基层一线有利于磨砺意志,条件越艰苦、任务越困难,越能磨炼干部心志,各级党政机关应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后备干部,鼓励他们深入基层一线,经历艰苦的工作环境,接受成长历练和提升,积累处理具体问题的经验和才干。培养、加深与人民的情感交流,提高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发展。
2.加大跨系统交流
培养的最好方法是坚持使用,长期任职同一岗位,容易受到人情关系的干扰,跨系统交流有助于后备干部摆脱“圈子文化”,自警自律。在不同岗位、区域进行学习锻炼同样有利于避免思维惯性与工作惯性的产生,起到丰富经验、拓展工作思路的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泉,焦慧卿,YuanQuan,et al.我国政府公务员非正式培训问题研究[J].现代人才,2009,(04):68-71.
[2]范梅芝.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制度浅析[J].行政与法,2006,(10):43-45.
[3]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关于改进和完善我国领导干部培训制度的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04):16-20.
[4]陈燕楠.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的新趋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05):28-31.
[5]且志伟,庞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03):58-59.
[6]樊友山.大力加强中央企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02):15-17.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