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和演唱处理
2020-04-15赵家煬
赵家煬
【摘 要】《多情的土地》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此作品道出了作者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及对亲友的挂念和眷恋之情。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演唱处理三个方面来浅析这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希望本文能让大家对此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更准确、更深层次地表现此歌曲的情感与心理特征。
【关键词】多情的土地;施光南;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048-01
一、《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
《多情的土地》创作于1978年,当时的中国刚经历十年文革,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许多国人看不清国内的发展趋势,兴起了一阵出国的热潮,但是一些爱国的艺术家们坚信国家日后一定会强大起来,所以他们通过创作音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词作者任志平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经过反复的考虑,最终决定留在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上,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并寄给了施光南先生。虽然文革时期施光南先生被扣上了“修正主义”的帽子,但是这并没有减少他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当他拿到这首歌的歌词后,心潮澎湃,很快便完成了这首歌曲的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这首歌曲非常流行,歌词情感真诚,旋律深沉,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多情的土地》的艺术特征
此曲是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养育之恩的感激。如果把第一段歌词的上片单独拿出来,一句一句地读,那呈现的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歌曲的开头“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直截了当地将音乐的主题思想给描述出来了。接着作者开始借景抒情,先是描绘这片土地的风景,踏过的路径上,有阵阵的花香鸟语,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无一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下片“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将“洋槐”比作“妈妈的身躯”,表明了作者对家乡的挚爱。第二段的开头依然先是点题,接着将“大地”唤作“母亲”重点描绘这片土地养育了自己,下片“我捧起黝黑的家乡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充满希望的感情。尾声部分回归主题,首尾呼应,将作者高深的文学素养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多情的土地》的演唱处理
(一)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歌唱的动力,意大利美声唱法非常注重呼吸。所以,不管是唱什么類型的歌曲,我们都要注重呼吸。“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这是整首歌曲的第一句,“我”字是一个弱起拍子,而且力度是“mp”,所以我们在演唱之前一定要先吸好气,打开喉咙,匀速给气,唱到“深”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在保持位置统一的前提下多推送一点气息即可。“我怎能离开这河叉山脊,这河叉山脊”一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不舍之情。“我怎能离开这河叉山脊”应该唱得急切一点,气息流动得快一点。唱到后面“这河叉山脊”要做渐强处理,特别是唱到“脊”时要注意,气息一定要吸得深,唱高音时要感觉腹部和后腰部的肌肉形成对抗,用腹部、后肩肌以及腰部的力量去推送气息。
(二)歌唱的咬字吐字
我们平时的发音包括咬字头、吐字腹、收字尾三部分。字头也就是字的起音,在平时的歌唱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把字头咬得很松,听不清在说什么,咬得太紧又会让人感觉很僵硬,影响歌唱的声音。“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中的“槐”字的读音是“huai”,在发这个音时,我们不仅要把字头“h”和字腹“u”发好之外,字尾音“ai”也非常重要,如果忽略了字尾音,声音便是干瘪的,而如果把“ai”自然地发出来,声音则是在腔体中,音色达到统一。
(三)歌唱中声区的统一
美声唱法对声区的统一性要求非常高,如果高声区和中、低声区的位置无法保持统一,那唱出来的声音一定是让人觉得很不舒服的。“这河叉山脊”的“脊”字就是这首歌曲里的一个难点之一,因为男中音的换声区一般是 c2-?e2这几个音,而这两个音是 c2到 d2,正好处于男中音的过渡音区,所以在演唱时更要注意音色的统一。“关闭唱法”是意大利美声唱法中解决换声现象常用的技巧,多采用母音变异的手法去找这个关闭的感觉。例如唱a母音时,在需要换声的时候加上o音变成ao音;唱o母音时,加上u音变成ou音等。声乐训练是很抽象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去悟,通过思考并且加上刻苦的训练,才能唱出美好动听的声音。
四、结语
每一首作品都是作曲家们对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以及政治制度等一系列情感的表达,它承载了伟大音乐家们的思想和情感。希望本文对《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粗略分析,可以为演唱这首歌曲的同学们提供些许帮助,同时希望他们能将以施光南先生为代表的伟大的艺术家们的精神流传于世。
参考文献:
[1]陈智勇.浅论艺术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演唱处理[J].音乐时空,2015,(04):94.
[2]沈美光.施光南《多情的土地》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艺术[J].艺苑,2009,(Z1):48-50.
[3]姜忠玉.探析声乐的艺术表现——以《多情的土地》演唱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