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人心中都应充满亲情和友情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2020-04-15

工会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一封封维系字里行间

从读 《曾国藩家书》第一封家书开始,我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 “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如今,人们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通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 《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

读 《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 “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地帮忙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得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前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前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颇。 《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 “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能够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

正是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也许每个人的心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

猜你喜欢

一封封维系字里行间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万物的来信
一封家书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如果不曾遇见你
字里行间感情怀——方法运用课“凡人情·伟人情”
让“鲜活感”跃然字里行间:浅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
小小阀门维系安全
思念与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