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模战“疫”微故事

2020-04-15

工会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刘安村民社区

2020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新型冠状病毒无情肆虐,不断增长的确诊病例数,震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疫情面前,共克时艰。不论这场攻坚战、阻击战多么危险,总有许多人选择成为“逆行者”,他们在万家团圆时告别家人,用平凡岗位上最执着的坚守,给了千万人最温暖的依靠;他们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以无畏的姿态,传递着凛冽寒风中最珍贵的爱。在这场战争中,广大劳动模范冲锋在前,展示了这个先进群体的责任和担当。本期我们选择几位来自不同岗位的劳模,说说他们的战“疫”故事。

为村民打造一张坚固的“防疫网”

北京市劳模、房山区拱辰街道渔儿沟村党支部书记 梁志全

“今天再对小区做个全面消毒。” “昨晚卡口一切正常。” “超市进了新货,马上给村民送过去。”……清晨6点,天还没亮,房山区拱辰街道渔儿沟村委会已是灯火通明,梁志全办公室的电话和手机就像闹钟一样响个不停。回复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来电后,他戴好口罩直奔村口的检查点。

“这是全村防控的第一道屏障,要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在卡口。大家不能马虎,登记信息、测量体温一个不能少,时刻都要算好这笔 ‘安全账’。”梁志全在卡口反复叮嘱着执勤人员。因为他心里也有一笔账:全村5处检查点关系着6个片区的4951名村民和849名租户的安危。

由于有过参加抗击 “非典”的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梁志全在第一时间就为村里编织了一张“安全防护网”。渔儿沟村紧临京港澳高速公路和良乡机场,优越的交通条件如今却成了抗击疫情的难点。为了确保辖区群众平安,他封闭了村内15个小区出口,设置5处检查点以保障村民安全通行和生活物资进出。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由党员和村民志愿者组建的检疫、消毒、便民、宣传小分队。电动车、巡逻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成为了队员们的 “铁骑”,他们手持小喇叭轮换宣传防疫知识,沿路巡逻应对突发情况、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喷雾器走单元、进楼栋进行消毒喷洒。

“出门您要戴口罩,不串亲戚不乱跑……”村里经常可以看到一辆顶着大喇叭的巡逻车不停地播放“顺口溜”提醒。 “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把疫情知识‘本土化’,才能让防疫宣传入耳入脑。”梁志全说,渔儿沟村人口多、面积大,单打独斗不行,必须发动一切力量参与进来。招募的志愿者大多是年轻党员,接到任务后迅速上岗,没有任何抱怨。

“梁书记几乎每天都跟我们在一起值班。夜晚严寒,他带着方便面、棉大衣等物资,挨个到卡点发放给执勤人员。”志愿者万穗感概地说, “和梁志全书记在一起工作,我亲身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他没有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做事。”

让村民们满意的是,村里设置了便民微信群,为有生活需求的村民提供 “代购”服务。村民们在微信群中将自己所需食品及物品进行反映,随后由村委会工作人员在村里的超市进行 “代购”,这样一来,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我们站的每一班岗,干的每一件事,都承担着对父老乡亲的责任。”梁志全说, “防疫战就像一次大考。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劳模,双肩担着这两份荣誉,我一定要向村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上了前线,就一个字,干!”

北京市劳模、北京城建集团土木工程总承包部经理 刘奎生

“我是一名劳动模范,更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和人民需要,工作一线就是我的 “战场”,我要打好这一仗。”小汤山医院紧急改造工程现场执行指挥刘奎生,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便迅速赶往施工现场,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他明白,又一场重大战役已经打响。

17年前, “非典”肆虐,一群城建人鏖战七天七夜建成了如今的小汤山医院。17年后,城建人再次临危受命,小汤山医院紧急改造的任务又一次落在了这支北京市基建战线的 “铁军”身上。 “拼了!大兵团作战,跟时间赛跑,耽误不起呀!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大家来这里已经分不清身份了,就一个字——干!”刘奎生说。

在小汤山医院改造现场,刘奎生每天都是一路小跑。 “集团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咱,咱可不能给集团丢脸,必须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确保万无一失。”早上8点,开集团指挥部早会;上午10点,开建委主持的碰头会;下午2点半,开小汤山医院建设专班会;晚上8点,再开指挥碰头会……会上,每一个问题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反馈。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刘奎生的一双眼睛有些浮肿,但一说起施工来,他充满了干劲,大脑飞速运转着,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项项工作,反复叮嘱一个个施工关键点……

时间紧,任务重。虽然每一个人都戴着口罩,但丝毫不影响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施工现场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吊车司机操作着吊车挥舞着长臂将施工材料运到指定位置,焊工面前早已洒落一地焊花,钢筋工正一丝不苟的捆绑钢筋……每一个工人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地紧张施工。半夜,电梯基础施工的时候,劳动力不够用,一声号令,管理人员肩抬人扛运材料、扛钢筋。 “大家这次都豁出去了。各项目经理纷纷表示,我这还有人,随时待命,听从召唤。”刘奎生说。

每一次临危受命,使命必达。这是这群建设者的承诺。刘奎生身上红色的羽绒服像极了他们此时的心情,表达着他心中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的姐“逆行”记

全国工人先锋号、北方出租汽车公司共产党员阳光车队成员 孟柳娜

晚上10点,北京南站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在出租车乘车点,有旅客不安地探头张望, “有这疫情,出来干活的师傅肯定不多了,还能有车吗?”旅客话音刚落,就看到远处浩浩荡荡驶来一个车队,足有三四十辆车,这些车的顶部插着党员车队的小红旗。

“上车吧!请坐后座!”最先抵达乘车点的是位女师傅,她戴着白色口罩、橡胶手套,穿着蓝色工装,齐耳短发,动作麻利地打开后备厢,帮旅客放好行李。女师傅名叫孟柳娜。疫情突如其来,她和阳光车队其他队员一样,没有躲避、没有远离,而是成为一名“逆行者”。

每天出车前,孟柳娜都会戴好口罩、橡胶手套,拿起装满消毒液的小喷壶,对车内进行彻底消毒。这样的消毒,在每位乘客下车后,都会再重复一次,尤其是乘客接触的后排靠枕和车门扶手,是重点消毒部位。她还随身备着口罩、消毒湿巾,以备乘客不时之需。

受疫情影响,今年各火车站并没有明显 “返京潮”,尽管用车需求下降,但运力还是要保证,特别是后半夜地铁、公交停运后,出租车就成了旅客的重要交通选择。 “我们专业用词叫 ‘保点运营’,确保夜里没有一名旅客滞留。”孟柳娜坦言,夜里 “保点运营”很辛苦,还常有路程比较远的空驶里程。有一天赶上下雪,她从北京南站送乘客去沙河再空驶回南站,折腾了2个小时。

不久前的一次运营让孟柳娜印象深刻。她行驶到广安门中医院对面时,看到医院门前两位女士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在打车。疫情期间本就车少,加上这种 “麻烦”的客人,打到车就更难了。她没有多想,立刻行驶到下个路口掉头来到医院门口,推门下车,帮着两位女士将身子沉重的老人抬到座位上,再将轮椅收至后备厢。到了目的地,三人再次将老人抬回轮椅上时,正在用力看不到脚下的孟柳娜被绊了一下,跪在了地上,当时只顾着托稳老人,回家时才发现膝盖已经淤青了。

乘客少了,收入也少了三分之二,但孟柳娜仍坚持跑火车站, “特殊时期,更需要我们北京 ‘的哥的姐’有担当精神。再难的情况,我们也会坚持上岗。”

与时间赛跑 战“疫”必胜

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建工四建公司怀柔医院扩建工程二期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 张进红

2020年2月,张进红接到为怀柔建设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的任务。作为项目现场总指挥,当天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施工现场,随意在办公室搭了个临时床,便在工地常住了下来。

怀柔区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建设工程包括新建应急隔离病区3700平米和原传染科扩建770平米,共计4470平米,新扩建工程均为三区、两通道,设置新风系统,容纳负压隔离病床位120余个。

进场后,张进红一方面要迅速调集人马,又要多渠道调用大量钢板、钢管等施工材料,确保人员和物资补给。连续昼夜不停的施工,项目部也遇到了许多突发的难题。

2月13日,突如其来的一场雨加雪让张进红非常紧张。虽然板房设计的时候是自防水,没有必要采取防水设施,但是很多设备比如新风系统都放置在房顶上,设备有自身的重量加之人员在安装的过程中对板房屋顶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以及这次雨加雪更是会使板房承重 “雪上加霜”,很有可能会出现漏水的情况。为防止工程安装设备受损,张进红让材料部门用提前准备好的塑料布将扩建楼全部苫盖起来,并预防性地铺设防水材料。由于疫情防控期间工人数量不够,张进红只能自己带领着管理人员加班加点地干,白天正常工程进度不能耽误,晚上又要在屋顶加班铺设防水。连续三天连轴转,大家的辛苦张进红看在眼里,但战“疫”的前线,不容后退。 “大家这两天辛苦,我让厨房中午给大家多弄几个肉菜,吃好了咱们继续加油干!”张进红鼓励道。

13日深夜,张进红带领管理人员逐个房间进行检查时,突然发现几间板房顶梁下垂。他迅速指挥人员增添支撑,避免了超级负重压塌板房。第二天一大早,一宿未眠的张进红再一次来到了施工现场。由于雪后台阶湿滑,张进红一脚摔倒在了泥水中,顾不上换衣服,只是简单地拧了拧湿透的衣袖,他继续安排人员对扩建楼逐间进行排查,确保设备完好,没有漏水情况发生后,这才回去换衣服。

没有过多的言语,张进红却用责任和行动诠释了一名建筑人、一名劳模的奉献与担当。

“战‘疫’不彻底胜利我绝不下火线”

公安部二级英雄模范、丰台区蒲黄榆第二社区片警 刘安

鼠年伊始,刘安的心情就十分沉痛。他经历过2003年北京的 “非典”,说实话,心里是又惊又怕,惊的是17年前的一幕有可能上演,怕的是老百姓的健康出问题。 “说心里话,我管片管了33年了,这儿的老百姓和我的亲人一样,遇到这么大的事儿,我自己怕了,居民怎么办?”刘安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社区里控制住疫情,一定要带大家打好疫情阻击战。 “打不赢这场战役,我一天不休息!”

自从发生疫情后,刘安心里总是一阵一阵地跟自己起急,他着急社区老百姓的安危,生怕疫情蔓延。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已经穿好警服背起消毒箱开始在小区里喷药了,仔细查看着社区的每一个卫生死角,生怕还有没消毒到位的地方,一遍一遍地查,一趟一趟地在小区里巡视。

刘安和社区的干部组成联防联控小分队,带领社区干部去社区内各个巡逻点巡视,在社区的出入口,做好外来人口和车辆的登记工作,并给出入居民测量体温,保障居民生命安全。

刘安有高血压,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每天让妻子提醒自己吃药。 “千万不能忘了吃药,不然真的就没法工作了。”刘安说。可就是这样,他还是因为血压升高,在工作岗位上晕倒了两次,社区的领导们看到这种情况都劝他休息休息,可是他却说: “我真着急呀,我怕社区的大爷大妈被感染上,我着急咱们老百姓的安危。”社区王书记非常心疼刘安,看着她红了的眼眶,刘安说: “我也不是不想休息,老是觉得社区还有好多事儿呢。”

现在的疫情控制越来越严峻,最让刘安不放心的还是社区的孤寡老人,他们是社区的弱势群体,也是最易感人群。只要一有空,刘安就拿着大米、口罩和一些慰问品走进孤寡老人的家中。社区的庞大妈说:“安子,大妈听话,最近不出门,不给你找麻烦。”刘安却说: “大妈,我就是怕您出不去,特意给您送来了10斤大米。这大米沉,您拿不了,我给您送来了。”为了教庞大妈如何正确戴口罩,虽然看着只是几个简单重复的动作,刘安却重复了好几遍,一遍一遍地教,最后庞大妈说: “行了,安子,我学会了,大妈谢谢你。”一个 “谢谢”,这个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刘安这些天听到了好多次,除了感受到了温暖外,更多的是担心和着急。生怕这些大爷大妈们有个闪失,每天都会去看望他们……

如今,刘安最大的心愿就是这次疫情能赶紧过去,让大家伙的心踏实下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过日子。

猜你喜欢

刘安村民社区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社区大作战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鸡犬升天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柔软的惩罚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蜡像女友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