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文化研究国家基金项目(2007—2019年)统计分析

2020-04-15李啸尘朱明

图书馆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金项目数量学科

李啸尘 朱明

(1.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昆明650106;2.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昆明650091)

1 引言

公共文化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了解并分析公共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一方面可对其研究方向、研究主题加以提炼,为后续研究选择方向、拓展思路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对已有研究形成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加以总结,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拟以国家基金公共文化立项项目为切入点,研究公共文化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瞄准学科研究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制定和实施学科发展战略,部署学科内的优先发展领域,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性和学术权威性[1]。而公共文化国家基金立项项目一方面瞄准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乃至国家综合国力的前沿问题,另一方面响应了国家战略需求,在为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也体现了公共文化研究领域本身相关的研究特点。以国家基金项目为基础数据进行研究,能从不同视角获得更为有效的、具有指导性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同时也可为公共文化研究在国家科学基金中的进一步立项提供参考。

2 研究视角及研究数据的获取

2.1 研究视角的选取

基于本文的研究内容,为获得相应有效的研究视角,本文对以下两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一是以公共文化研究成果为对象进行的统计、计量分析研究;二是以国家基金项目为对象进行的统计分析研究。

对公共文化研究成果进行统计、计量分析的研究主要以科研论文为数据源,分析论文发文数量、发文期刊分布、发文年代分布、作者机构分布、论文关键词、研究重点和研究趋势,最后总结研究现状。例如,冯瑶等对2002—2010年间CNKI上的1 007篇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论文进行计量分析,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和拓展[2]。赵莉娜等以2006—2015年间CSSCI收录的185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论文为对象进行计量分析,并按学科类别统计了来源论文学科分布和基金支持情况,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涉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化学等10余个学科,研究角度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仍然需要加强多学科融合,继续开展多角度研究,同时加大基金支持力度[3]。杨友清对2006—2013年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论文与专著)进行计量分析,并通过统计和分析论文基金年度资助情况,发现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4]。

以国家基金项目为对象的统计、计量分析研究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关注项目立项基本情况的研究:学者们重点分析项目类别、项目学科类别、立项数量、立项机构、项目资助额度、项目成果形式等要素;研究国家基金项目的选题方向(如张天白[5]、黄晓斌[6]等的研究)、项目绩效(如郭碧坚[7]等的研究)、知识生产者(如许新军[8]、张秀华[9]等的研究)、学科差异(如凌民[10]等的研究)以及区域分布差异(如凤元杰[11]等的研究)等内容。其二是关注立项主题的研究:学者们重点对立项主题或项目论文成果的主题进行提取和分析,梳理研究热点并预测研究趋势(如赵蓉英[12]、刘静[13]等的研究)、了解学科结构(如陈必坤[13]的研究)。这些研究来自于对不同学科研究领域国家基金立项项目的分析,可为本研究提供切入点和方法的借鉴。

以上研究表明,已有研究对公共文化研究领域进行计量分析的对象多为已发表的论文成果,而对国家基金项目的统计、计量分析研究,却没有看到关于公共文化研究项目的计量分析。本文将结合以上两个方面,以公共文化国家基金立项项目为切入点开展研究,一方面可从国家基金项目角度对公共文化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弥补对于公共文化研究国家基金项目关注不足的问题。根据国家基金项目的特点和公共文化研究的特点,本文重点将从立项数量、项目负责人/机构、立项主题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关注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立项的学科问题。其中立项数量分析主要关注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立项年代、项目类别与项目学科门类;项目负责人分析主要关注项目负责人与立项机构及其学科状况;立项主题分析主要关注立项研究主题的年代分布以及单一学科主题和多学科主题问题。

2.2 研究数据获取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源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中有关公共文化的立项项目,前者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14],后者数据主要来自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15]。已有研究通常在两大数据库中用关键词检索,然后直接提取检索结果作为研究数据,然而笔者发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存在立项数据重复收录和收录不完整等问题。为了提高查全率,本文同时采用了两种检索方法获取数据。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在两大数据库中以“公共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提取检索结果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第二种方法是以国家基金项目及其成果的关系为线索,在CNKI中以“公共文化”为关键字进行篇名检索,附加条件限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的成果,下载检索结果的题录信息(选择自定义格式,勾选“基金”字段),剔除下载题录信息中与基金无关的内容,最终确认了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数据,作为本文的研究数据。

本文基于第一种检索方法获得了77条有效数据,基于第二种检索方法获得了47条有效数据,将两种方法的检索结果进行合并、去重处理,最终获得了公共文化国家基金立项项目有效数据87 条。最早的一条数据来自2007 年,最近的一条数据来自2019年。因而本文即以2007—2019年间的87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立项数量、立项主体、立项主题三方面开展研究。

3 项目立项数量分析

3.1 立项数量及立项年代、项目类别分析

我国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项目类别及其年代分布见图1,图中柱状图上的数字是各年份的立项数量以及各类别项目在对应年份的立项数量。

从各年份立项数量看,2012年是立项最多的年份,其次是2018年,再次是2013年与2017年。从立项增幅变化看,2012年之前的年份整体立项数量变化幅度不大;2012年开始立项数量大幅上升,虽然在2013年至2014 年有所回落,但这三年间的整体立项规模仍是最大的;2015年与2016年两年立项数量继续下降,2017年至2019年又形成了立项高峰。本文认为,国家政策导向对立项有着重要影响,也反映了公共文化立项项目与国家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汪圣[16]、胡税根[17]等学者统计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国家政策后指出,我国印发的公共文化服务文件数量在2006—2012年间不断增加。将国家相关文件与立项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可知2006年是我国有关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发布的重要年份,催生了次年公共文化研究在国家基金中的首次立项。其后,公共文化研究在国家基金中的立项于2012年达到历史峰值,2013—2014 年大幅下降,2015年后又再次回升,且于2018年达到了近五年以来的峰值,说明国家导向是立项数量波动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国家关于公共文化的指导性文件不断更新,也促成了项目类型的多样化。从各年份的项目类别看,2007—2019年间,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立项情况如下:一般项目37项(42.53%)、青年项目18项(20.69%)、西部项目12项(13.79%)、重点项目11项(12.64%)、重大项目7项(8.05%)、面上项目1项(1.15%)、特别委托项目1项(1.15%)。立项数量分布说明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的主体是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合计占比63.22%),重点、重大项目是重要组成部分(合计占比20.69%),仅有的1项特别委托项目是国家行政学院祁述裕教授于2014 年主持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立法研究及草案起草”,体现了国家基金项目在立项时的国家调控和指导功能。

3.2 立项学科、数量与年代分布分析

数据显示,我国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有13 个学科立项(见表1),使公共文化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学科研究特点。

从立项数量看,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立项数量最多(23项),立项年份覆盖度最高,13年中10 年有立项,自2011年起各年均有立项。社会学类立项数量排名第二(14 项),13年中5年有立项,立项集中于2012年与2019年。管理学立项数量排名第三(13项),13年中7年有立项,立项集中于2010—2013年和2016—2018年两个时间段。与上述三类立项学科相比,艺术学、民族问题、政治学、马列科社四类立项数量也不少,但这四类立项学科以及其余的低立项数量学科都存在立项年份覆盖度较低、立项连续性较差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全部87个项目中有85个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余2 个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即北京联合大学何丹副教授于2013年主持的地球科学类青年项目“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效应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为例”(项目批准号41201115)和天津大学陈通教授于同年主持的管理科学部面上项目“和谐理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评价及补偿研究”(项目批准号71272148)。公共文化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社科学者是研究主力在意料之中,虽然自科项目立项极少,但也说明自然科学在公共文化领域有开疆拓土的可能性,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

从立项学科年代分布看,2012年有9个学科立项,是历年之最;2013年、2014 年、2017年和2018年皆有5 个学科立项;其余年份的年立项学科数不超过3个。结合图1的立项数量年代分布情况可知,公共文化相关国家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年代分布与立项学科年代分布一致。这一方面源于国家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也说明该领域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促使多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参与到公共文化研究中。2012年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专门强调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和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大方面内容;同年印发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同样强调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六大方面内容;2013年印发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指导性文件;2017年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公共文化跨越发展四大方面内容;同年印发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亦强调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和全面加强边境地区文化建设六大方面内容。除上述重要文件外,我国政府还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涉及公共文化的方方面面,需要多个相关学科开展研究。同时,文件关注的现实问题对我国公共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亟需研究和解决,必然引起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进而促成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呈现出多学科研究的特点。

表1 立项学科与年代分布

然而,许多学科可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立项,由于没有自发跟进研究或主动挖掘新问题,致使主要立项数量集中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管理学,社会学和艺术学这些立项数量位于前列且立项连续性较强的学科中,成为公共文化研究的主力,更多的学科则存在立项年代分布不均、立项数量少且不连续等问题。

3.3 立项类别与立项学科分析

分析立项项目类别与立项学科的关系,可知国家基金在公共文化研究项目立项时的分布倾向和支持力度,同时也可比较各学科在公共文化研究中的比重(见表2)。

表2反映了各学科的立项类别:青年项目的立项学科数量最多(19 个项目分属11个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以下简称“图情文”)是其中立项最多的学科(8项);一般项目立项学科数次之(36项分属8个学科),其中图情文、管理学、和社会学立项数并列第一(7项);西部项目有7个学科立项,社会学、民族问题研究是其中立项最多的学科(3项);重点项目集中在图情文(5项)、艺术学(3项)等5个学科类别中;重大项目集中在社会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类别中。

由表1、表2可进一步分析项目类别的学科分布情况:一般项目立项数最多(36项),立项学科有一定广泛性,立项连续性较强,说明这些学科对于公共文化的研究趋于常态化。青年项目方面,国家对青年学者参与公共文化的立项研究持支持、鼓励态度,而这11个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或是公共文化研究的重要力量。目前西部项目的立项数量(12项)与广大的西部地区相比较,显得较弱,同时也反映出实践问题研究的立项仍然有待加强。重点、重大项目的分布情况表明,许多学科拥有足够的实力诊断公共文化发展中的疑难重症,从而在研究中起到引导作用。从立项学科看,图情文、管理学、社会学和艺术学的项目类别覆盖度高,进一步确立了这4 个学科在公共文化研究中的主力地位。

4 立项主体分析

4.1 项目负责人与立项学科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笔者难以准确查获全部项目负责人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因而本文将从公共文化国家基金立项项目所属的学科角度加以分析,并重点关注立项数≥2的项目负责人在国家基金中立项的学科以及跨学科立项的学者(见表3)。

由表3可知,在83位项目负责人中有77位立项1项,分属13个学科;有6人各立项2项,分别是天津大学的陈通教授(研究方向:公共项目管理、公共资源管理、企业理论及应用)、武汉大学的陈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公共文化政策)和傅才武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管理、公共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兰州大学的李少惠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行政发展、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行政文化)、南开大学的柯平教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文献学、公共文化)以及吉首大学的李长友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在83位项目负责人中仅3位有跨学科立项,占比3.7%。虽然立项2项的项目负责人以及跨学科立项学者数量少、占比低,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背景表明,多学科背景、多研究方向无疑对公共文化研究有帮助,但前提是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造诣,同时能准确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4.2 立项机构与学科、地区分布分析

立项机构与学科、地区分布情况见表4。从立项机构地区分布看,除了民族问题研究的立项机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外,其余学科的立项机构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的京、津两地,华南、西南地区的立项机构次之,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立项机构极少。从立项学科看,绝大多数立项机构均在相应学科领域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科研实力,能为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开展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表2 立项类别与立项学科

表3 项目负责人及立项学科概况

表4 立项机构与学科、地区分布

经统计,立项机构总数为66家,其中包括52所高校,占比高达78.79%,可见高校是我国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的立项主力。表5列出了立项数量不低于2项的机构以及各机构多学科立项的情况。

表5≥2项的立项机构及立项学科概况

从立项数量看,武汉大学立项最多(6项),华中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次之(3项),7所高校和1所社科院各立有2项,其余55家立项机构立项数量为1。从立项学科看,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最多(各为3 个学科),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5所高校次之(各为2个学科);多学科立项机构合计7家,其余59家机构为单一学科立项。从地区分布看,多学科立项机构分布在华中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京津。

由表4 与表5可知,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的立项机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不平衡格局。各机构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是形成不平衡格局的主要原因。

5 项目研究主题分析

5.1 主题计量

笔者通过试验与回顾已有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能有效发掘国家基金项目研究主题:第一种方法是对项目名称进行共词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项目名称,对项目研究主题进行手工分类统计。第一种方法适用于总量较大的数据,聚类效果明显,图谱直观易懂;当数据总量较小时第一种方法的聚类不明显,图谱不直观,宜采用第二种方法。鉴于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的数据量较小,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统计项目研究主题,结果见表6。表中左侧列出了立项研究主题与立项学科,表中右侧年份的数字代表该主题立项的数量。

表6 项目研究主题、学科和年代分布

5.2 主题分析

由表6可知,在38个研究主题中,有12个主题有两个及以上的学科参与研究(占31.58%),26个主题为单学科研究(占68.42%)。汇总立项研究主题的年代分布数据可知,无论是多学科研究还是单学科研究,2012年立项研究的主题数都是最多的(见图2)。从变化趋势看,多学科研究的主题数量、单学科研究的主题数量和研究主题的总数量变化趋势一致。

由表6结合图2可知,在单学科研究主题中,公共文化方向有7个主题,公共文化服务方向有14 个主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5个主题。可见公共文化服务方向的主题是单学科关注度最高的主题。单学科研究主题中,公共文化方向的主题分布于2011—2013年间,公共文化服务方向的主题主要分布于2011年之后的年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向的主题分散分布于2015年之前的年份。随着时间推移,单学科研究主题的重心逐渐从兼顾三大方向主题转变为偏重公共文化服务方向的主题。公共文化服务方向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著作权这5个主题受关注的年份较晚,是单学科关注主题中的新热点。

在多学科研究主题中,公共文化方向有4 个主题,分别由管理学、民族问题研究、社会学、图情文、艺术学、政治学6 类学科立项;公共文化服务方向有4 个主题,分别由马列科社、经济学、管理学、民族问题研究、图情文、艺术学、政治学7个学科立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向有4 个主题,分别由人口学、管理学、马列科社、社会学、图情文、艺术学、政治学7个学科立项。在多学科研究主题中,公共文化方向的主题主要分布在2012年、2017年和2019年,公共文化服务方向的主题主要分布在2014年、2017年和2018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向的主题主要分布在2012年之前的年份。随着时间推移,研究主题的重心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向逐渐移向公共文化方向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向。其中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这5个主题在2017年与2019年受到关注,是公共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两个研究方向的新热点。

继续分析各学科的研究主题数量(见图3),可知图情文关注的研究主题总数最多,其中单一学科研究主题和多学科研究主题都有较高占比。需要注意的是,结合表6可知,2018年以前图情文对单学科研究主题的关注度远高于多学科研究主题,2018—2019年间其对多学科研究主题的关注度快速上升,说明近年来我国图情研究者开始积极关注公共文化领域里的学科交叉研究生长点,与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更多交集。艺术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关注的研究主题总数不多,却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公共文化展开了多方面研究,是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多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内容看,前文提及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指导性文件对公共文化发展提出了多项要求,与38个研究主题的关注内容重合度极高,说明国家政策不仅对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立项规模有影响,也对立项研究主题有影响,是2012年立项研究主题数量达到峰值的原因。诸多的研究主题分支体现了学科内部或不同学科研究同一问题时的视角与切入点不同,兼顾了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具有多学科研究的特点。

6 结语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国家政策对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的立项乃至多学科研究有驱动引导作用,无论是立项数量、立项年代,还是立项类别、立项学科、研究主题都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关注国家政策,有益于鼓励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立项研究,有益于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益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有益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图2 项目主题数量变化

图3学科与研究主题数量

其次,公共文化国家基金项目呈现了多学科参与研究的特点。这一方面反映了公共文化研究涉及的面较为广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共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学科研究可以以不同学科的视角,从不同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出发,对同一对象展开深入而更大范围的讨论,使公共文化研究在更广泛领域和更多理论指导下获得有益成果,并通过多学科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在国家基金项目中,公共文化研究没有专门的学科分类,也没有固定的学科归属。这一方面使其具有边缘交叉学科的特点,成为国家基金立项过程中的非主体项目,但另一方面也为多学科参与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空间,使更多学科参与到公共文化研究领域成为可能。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国家经济发展推动下,该领域需要研究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国家基金在立项过程中也必将给予更大的关注。

其三,目前公共文化研究国家基金项目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对公共文化研究的总体关注度有限,立项数量总体不高;②各学科立项分布不均,多学科研究主题占比低,且学科间相互借鉴、共享成果不足;③跨学科立项项目负责人和立项机构占比低,分布不均,各学科的立项研究较为独立、分散;④相关研究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尚未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核心理论和方法;⑤部分学科仅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间接关注公共文化研究,立项出现“一击脱离”的现象,缺乏后劲。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认为:公共文化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领域,对于公共文化的研究,解决公共文化发展中的复杂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基金加大整合力度,在立项数量和关注公共文化的学科数量方面给予引导,逐步形成公共文化研究领域特有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诸多学科的学者集思广益,持续关注。为此,本文从立项和多学科研究的角度提议:①国家基金在指南中应针对更多相关学科设立方向和选题,促进更多学科参与公共文化的研究和项目立项,鼓励各学科的公共文化研究常态化;②各学科学者应积极关注国家公共文化政策内容,寻找适当的切入点进行立项(包括跨学科立项),提高项目命中率;③研究者应积极寻求跨机构、跨学科合作,以加强公共文化研究的多学科研究队伍实力;④各学科研究者参与公共文化研究与立项时,可分析已有研究主题,寻找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和生长点,提高项目命中率。例如,虽然一些学科立项(如统计学、地球科学、新闻学)存在“一击脱离”现象是研究后劲不足的体现,但同时也是这些学科基于自身视角、运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方法在公共文化领域进行的一次尝试,发掘出其他学科未曾关注的、有研究潜力的立项研究主题,对于其他学科研究者选题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⑤经过整合各方力量,引入多学科研究理论、方法,逐步形成公共文化研究多学科研究机制,同时也逐步形成研究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为国家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来稿时间:2019年7月)

猜你喜欢

基金项目数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Optimiz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for Dissertations of New Media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Discussion of Tittle on John Steinbeck’s Of Mice and Men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统一数量再比较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超学科”来啦
头发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