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途径探究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2020-04-1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浙江思政精神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年,浙江省也发布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浙江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是思政育人的宝贵资源,将浙江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下以“00后”为主体的学生群体,有助于推进浙江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和创新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同时也为建设思政综合教学体系提供了新的新渠道。

1 浙江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现实意义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浙江省属高职院校,生源地以浙江省为主,大多数学生未来毕业后留在本省工作,决定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多年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弘扬“厚德崇商”校训,一直开设《浙商文化》作为人文素质公共必修课程,体现了作为经贸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特色。然而,仅通过浙商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是不够的,思政课程应当担当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在思政教学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浙江优秀地方文化,将更有利于学生立足本地、了解浙江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环境,增加学生对浙江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 浙江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基本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一新生入校以来的必修课程,为学生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传统文化方面,根据笔者对入校新生的不完全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与形式感到非常模糊,对单一的课堂说教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有积极参与与传统文化活动相关的愿望,但是感到缺乏合理的引导与指导,没有明确的方向;关于浙江地方传统文化,学生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层,只听说过马云、宗庆后等浙商人物,但是对于历史传统中体现出的“浙江精神”了解不足,对家乡文化传统的认同度仍然有待提升。

基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办学定位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现实需求,在思政课程中融入浙江地方传统文化,主要从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两个层面体现。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较为紧密,如在各章节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浙江的地方传统文化,将有助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时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思修课划分为四个主要模块,通过模块与章节相结合的形式融入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内容(见表1)。

表1 课堂理论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理论讲授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从地方名人文化、地方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等视角充分开发利用浙江的地方文化资源,结合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拓展课本教学素材,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

2.1 讲授与叙事相结合

在每一个模块对应章节中,教师可适当选取与浙江的名人、地理有关的思想经典和故事,通过理论讲授与叙事形式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如在理想信念模块的“爱国主义”这一内容当中,可以选取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从而引出秋瑾、钱学森等近代爱国志士的事迹,引发学生对当下社会“何为爱国”“爱国何为”的思考;在人生观模块当中,通过讲解浙江人“求真务实”的浙江精神,带领学生探寻近现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浙商人物,从明代的沈万三、清代的胡雪岩,到近代的“宁波帮”“宁波帮”等代表性商帮,到现代的马云、李书福、鲁冠球等风云浙商人物,展现浙江人奋勇拼搏的积极人生态度。

2.2 辩论与讨论相结合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定一些与传统文化主题有关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开展线上、线下讨论。如在讲授“弘扬中国精神”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列举并探讨最能够代表“中国精神”的人物,并缩小到浙江范围内寻找身边的“中国精神”榜样,对相关事迹进行提炼与讲述。在讲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时,可以组织学生对中国自古以来就曾经激烈争辩过的“义利”问题进行辩论,并引出浙东学派反对空谈义理、义利统一以及经世致用的观点,以合理、积极的态度理性认识义利观。如在讲授“坚定价值观自信”时,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一则自己所了解的一项浙江传统技艺或文化,以及从中折射出的精神价值观念,探讨当今社会如何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辩论、分享等讨论形式,学生可以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深化对浙江地方文化与精神的认同与感悟。

2.3 自主探究式学习为辅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搜索材料与学习,深化与拓展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在讲授“人生价值”时,可组织学生课后阅读浙江名人相关著作、论述,在课后进行分享交流。在讲授“职业道德”这一内容时,可以从越国工匠代表“铸剑鼻祖”欧冶子炼剑这一传说引出当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在课后寻找能够代表当代“工匠精神”的一位浙江人物,了解其事迹,从自身角度谈谈如何实践“工匠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制作PPT进行小组汇报、搜寻影视资料、阅读撰写读书心得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感官,让教学更具有灵活性与时效性。

3 校内外实践教学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需要坚持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显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当中,思政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并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在校内外实践教学方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践方面,通过建设“厚德讲堂”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定期举办校园讲座或者道德模范学习会,开展经典诗词朗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与情景剧表演等,突显浙江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同时,学校定期举办校园德育讲座,将讲座学习纳入实践学分。

在校外实践方面,在思政课程学分中专门增设了一分实践学分,将访问浙江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旧、祖)居、寻访工匠精神作为思政《实践手册》作业的一部分,纳入总分考评体系;通过联合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以及各学生社团,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在浙江省范围内开展深入调研活动,评选出优秀社会实践队伍,将成果编写成册,目前与浙江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基地有杭州都锦生故居、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浙江博物馆等,并将进一步扩展。

通过形式丰富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了鲜活的认识,内化为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祖国、对浙江的认同感。

浙江省作为经济和政治强省,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传承与弘扬。作为思政教师,在将地方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既需要注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要注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性,并将相关资源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真正让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浙江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Mother
Task 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