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2020-04-15盖志强晏国耀

关键词:消费量能源消费

郝 宇,巴 宁,盖志强,晏国耀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一、201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与新国际贸易形势

(一)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19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一年。分季度来看,2019年GDP增速一季度6.4%,二季度6.2%,三季度6%,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2019年全年增长率在6.1%~6.3%之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向世界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和强劲的韧性。

在能源经济方面,2019年全国能源系统集中力量办成了一些各方高度关注的重大事项,建设了一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谋划了一系列能源发展改革的重大举措,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断向纵深推进①2019年12月16日,2020全国能源工作会议。。

政府对能源产业支出和公共投资基本稳定。能源安全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保障,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在政府稳定的支出和公共投资支持下,2019年实现了包括多举措稳定油气价格、泛在电力物联网加速落地以及大幅降低光伏可再生能源成本等主要目标。中国的能源改革之重要性,不仅关乎中国的能源安全,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保障[1]。

居民消费升级放缓,但能源消费延续反弹势态。受收入增速放缓和高杠杆率抑制影响,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也是GDP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 464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7%。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进一步提高,达47.9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超过3.5%,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仍是主要驱动力。在能源结构方面显著优化:中国一次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煤炭的消费占比持续降低,2018年国内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首次低于60%,2019年继续保持降低势态。根据国家能源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3亿千瓦,大幅增长12%,占总装机容量的近四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9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比例为26.7%,首次超过四分之一,2019年中国将继续保持这一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的多举措并行、决心改善能源结构的成果,受到来自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表示:“中国采取多种措施转变能源结构,从而推动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福祉和健康。”

投资增长较为缓慢,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有效投资增长乏力,能源领域投资成果显著。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与上一年同期持平;其中,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分别为2.5%和4.0%,分别回落0.1和0.2个百分点。在能源投资领域,初步估算2019年中国完成上游勘探开发投资3 321亿元,同比增长21.9%,石油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均大幅增长,有利于缓解中国近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引发的焦虑。电力行业投资增长显著,如国家电网对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投入资金超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3~5年内,国家电网还将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大幅追加投资,在此前年均百亿的基础上翻两番[2]。在当前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产业投资正在不断增长、积蓄量变、期待质变①证券日报网.zqrb.cn/finance/hangyedongtai/2019-12-19/A1576686284540.html。。

出口增速小幅下降,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国内能源需求增长并未放缓,中国仍是能源净进口国的现状没有改变。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缓慢,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中国外贸进出口仍保持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仅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就达22.91万亿,其中出口12.48万亿,同比上涨5.2%,进口10.43万亿,同比下降0.1%,贸易顺差扩大至2.05万亿。中国自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2018年原油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4.619亿吨。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原油已与2018年全年进口量持平,同比增长10.5%,2019年全年进口原油可能突破5亿吨;同时,2019年1—11月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8 746.9万吨,自2018年超越日本成为第一大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国,2019年全年进口量非常接近各方预测的1亿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际能源署(IEA)《天然气市场报告2018》。。2019年以来,中国国内外发展环境日益复杂严峻,能源价格波动风险不断显现,面对天然气和石油对外依存度攀升至45%和70%以上的局面,尤其值得引起注意。

(二)国际贸易新形势

纵观2019年的国际环境,风险和挑战不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多次表示悲观预期。比较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速在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世界经济体中位居第一,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伴随国际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尤其要做好能源经济工作预案。需要明确的是,关注国际能源投资与合作不仅仅关注商品和利润,它背后承载了大国间的政治博弈。全球能源的命运依赖于政府所做出的决定和政策,而2019年的地缘政治尤其是中东局势动荡和大国博弈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加复杂,而这也正是各类能源风险难以去量化判断之处。

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呈大幅回落态势:2018年四季度增速跌破两位数仅为6.3%,并在2019年一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为负9%,成为出口增长率下降幅度第二大的市场和出口额下降最多的市场,出口下行压力逐步加大。虽然中美双方在2019年的最后关头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但是并未降低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中美经贸摩擦涉及诸多能源和能源相关产业:一方面,中国对美进口石油、天然气、聚乙烯和聚丙烯等依赖程度均不高,且容易找到替代者。以天然气为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美天然气贸易量处于峰值时,也只占中国进口总量的4.0%;继2018年三季度停购美国天然气后,2019年3月和4月中国再度停购了美国天然气,2019年美国对华出口LNG基本降为零。但是短期内缺口将会导致国内天然气供给不足、价格升高,进而导致消费下降。另一方面,反制措施效果明显,如中国对源自美国的进口原油加征关税,导致2019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出口原油骤降为日均24.8万桶,同比锐减64%。

由于英国国内党派的意见分歧导致英国无法顺利脱欧并与欧盟建立新的贸易协定,欧盟同意英国拖欧期限延至2020年1月31日。摇摆不定的“脱欧”给国际汇率带来重大影响,英国一贯秉承“经济开放”合作的经济政策也转为保守。例如,受脱欧影响,具有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点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建设进程极大可能将再次延期,两个机组的建设进度极可能分别延后15个月和9个月,首次并网发电时间点也分别顺延至2026年底和2027年。

相比之下,欧盟成员国经济增速表现更加疲软,从2019年1月份开始,欧盟的“外围国家”经济增速并未出现明显下滑,但是“核心国家”经济减速明显。欧盟的制造业采购人经理指数(PMI)经常低于50的“荣枯线”,德国的PMI在2019年始终低于50,9月份甚至下降至41.7③搜狐网.http://www.sohu.com/a/364349170_100110525。。欧元相对于美元出现了贬值,2019年前三季度贬值幅度超过5%。在这一承压形势下,中欧积极开展能源合作,2019年,中欧携手推动清洁能源与电力市场改革,双方在过去一年里积极推动中欧能源合作平台的建立,帮助中国电力市场化转型,并与芬兰、挪威等多国建立多边能源合作。

2019年是中俄两国建交70周年,两国在能源领域不断深化合作互信。2019年12月,被誉为横跨中俄两国的“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首期工程竣工后每年可向中国输送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项目计划于2023年全线竣工,届时俄罗斯每年可向中国东北、环渤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一项目的推动,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天然气进口渠道,缓解了国内天然气市场供应短缺的压力。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体而言,作为一个经济总量超过十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承压形势下,依然可以保持6%以上的增速已十分不易①光明日报.http://news.gmw.cn/2019-12/10/content_33387976.htm。。经济承受压力背景下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巨大挑战,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国际贸易环境风险和挑战不断;短期内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存在,汇率市场波动风险较高;改革进入攻坚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

同时,经济承压背景下也蕴藏着推动中国经济和贸易结构调整的新契机,促进新型多边贸易体系建立,拓宽外贸渠道,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树立大国的威信,为世界经济增长输出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国民消费升级。中国能源行业和每一个投身这一行业的人都不能停歇,必须以快准稳地发展,为中国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

二、经济承压背景下对中国主要能源相关行业的影响

(一)煤炭行业

去产能工作是煤炭行业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一方面,供给侧煤炭供给总量过剩将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随着煤炭新增产能加快释放,市场下行压力有所显现;另一方面,需求侧煤炭消费在2012—2013年达到顶峰,且随着“煤改气”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煤炭消费是稳步下降的[3]。因此,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释放优质产能迫在眉睫。

2019年煤炭行业深入开展结构性去产能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政策的指导下,煤炭行业有序开展去产能工作,对于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做出分类处置。2019年全国累计关停落后煤矿450处以上,共有2 000万千万煤电机组被关停,煤炭行业已经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目标,为2020年的去产能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煤炭消费量自2013年达到历史高点后震荡下行,且由于落实巴黎协议、燃煤机组退出以及结构性去产能等原因,长期来看煤炭产销量将呈现下降趋势。

(二)石油与天然气行业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油气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原油对外依存度在2019年首次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首次超过45%。

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给出了2019年油气行业的成绩单,为更好地完成油气增储上产工作,油气行业在上游勘探开发环节预计投资3 321亿元,同比增长21.9%。通过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2019年新增储量分别为12亿吨和1.4万亿方,同比增长25%和68%②中国煤炭新闻网.http://www.cwestc.com/newshtml/2019-12-18/592960.shtml。。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和满足国内能源需求,中国大力推动油气设施建设,例如积极推动LNG接收站布局建设,另外中国还加快推进多元进口体系建设。因此,油气供应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较小。

由于美伊紧张关系升级导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石油巨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石油加工设施和油田遭到袭击,委内瑞拉、利比亚等国家局势不稳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国际原油产量不断下滑。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持续波动,石油行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企业生存难度加大。但中美经贸关系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投产通气都极大程度地缓解了中国的能源供应压力。

虽然短期内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发展压力较小,但是由于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处于较高水平,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影响下,可以预计,增储上产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油气行业的重要任务。

(三)清洁能源行业

清洁能源又称绿色能源,因其较低的环境污染成本,发展潜力巨大,是未来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中国作为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降低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降低煤炭消费,但是由于中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所以发展水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无疑能够加快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从而调整中国的能源结构[4]。

2019年,清洁能源行业有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9年,中国第一个核电供暖项目正式投入商运,这标志着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降低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中国加快水、风、光、核等非化石能源的装机,截止到目前,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达7.99亿千瓦。

受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巴黎气候协定》等影响,发展清洁能源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可以预计清洁能源在未来的“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将有着更重要的地位[5]。

(四)钢铁行业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2018年,中国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为7.71亿吨、9.28亿吨和11.0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6.6%和8.5%,创过去三年的最快增速。但对于拥有超过10亿吨产能基数的中国钢铁行业,超过5%的快速扩张会对钢价形成压力。

2019年,全年钢铁市场呈现高供应、高需求、高风险、高波动、快节奏、宽振荡的格局,钢铁行业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单就2019年前5个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仅实现利润总额855亿元,大幅下降18.15%。一方面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环保检查以及盈利下降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巴西矿难和澳洲飓风的影响,国际钢材价格走高,中国钢铁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陷入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的困境。

(五)汽车行业

中国汽车行业在2019年遭遇了“滑铁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下属车企主要经济指标都不容乐观,皆呈现下降趋势,例如生产规模不断缩减、营业收入不断减少等,而车企生产成本却在不断上升,使得汽车行业的利润大幅下跌。

由于国内购车补贴退坡,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国内汽车消费量自2018年以来一直处于下滑趋势。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年轻一代不断增长的购房贷款压力和与日俱增的养车成本大大降低了潜在消费者的购车欲望,这些因素都在2019年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的汽车行业。

而作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受此前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影响,大量传统汽车企业蜂拥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但在补贴政策“退坡”后,很多汽车企业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压力[6]。很多汽车企业为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在研发时会压缩项目开发周期,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便将产品上市,对潜在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形成了打击。

(六)有色金属行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1—9月,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效益小幅增长。虽然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销量都出现同比增长,这使得有色金属行业的效应出现小幅增长。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方面,主要有色金属出现了小幅下跌,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有着下降的趋势,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色金属行业的低迷①工信部.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56/n1648358/c7474746/content.html。。

有色金属行业同样感受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由于生产原料价格等辅料成本不断上涨,且在更为严苛的环境规制下,有色金属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使得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总成本大幅增加。而且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市场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也在下降。此外,有色金属行业结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低端过剩、高端缺失。

虽然短期内有色金属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全球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贸易摩擦的实质性影响显现,长期内,有色金属行业的运行压力较大。

(七)电力设备行业

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电力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19年1—7月电网投资增速出现下滑,从而影响行业整体营收及业绩增速。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设备等诸多机械设备仪器制造业行业。这会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用电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电力设备行业造成负面影响[7]。

但受到国家电网年中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三型两网”,特别是三大运营商将于2020年开始5G基站的建设等因素的影响,电力设备行业逐步回暖①东方财富网.电力设备行业专题报告.http://data.eastmoney.com/report/zw_strategy.jshtml?encodeUrl=XN2sbLqgvg9tolRtjbySTpxyHEudA3-miIFMooKeK4dU=。。所以短期内电力设备行业受到经济环境的压力较大,但是长期来看,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还是利好的。

三、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为研究和呈现中国主要能源行业与能源密集型行业消费量受经济承压的影响,本文将从行业消费量入手,基于各个行业预测的结果对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分别预测各行业在乐观(高增长情景)、基准、悲观(低增长情景)三种不同情景下的行业能源消费量。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研究最终选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核能与可再生发电业、黑色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造纸业、汽车制造业作为重点行业。根据2010—2019年各行业的相关数据对2020—2030的相关数据预测加总,得到全国各行业能源消费量及总的能源消费量的预测,如表1所示。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一)全国能源消费预测

2020—2030年,GDP总量的预测值如图1所示。基准情况下,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172.0万亿元(2018年不变价水平)。乐观(承压较小)和悲观(承压较大)的情况下,2030年中国GDP水平分别为174.9万亿和168.4万亿(2018年不变价水平)。

2020—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基准情况下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为1.63%,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约57.09亿吨标准煤。乐观和悲观两种情景下,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58.77亿和54.88亿吨标准煤。

基准情景下中国大陆的能源消费强度预测值如图3所示。根据本文对2020—2030年实际GDP和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数据,得到能源消费强度的预测。可以看到,在2020—2030年,国内能源消费的强度将呈现出逐渐下降的态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相较于2005年下降54.6%;预计到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64.0%。

表1 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历史值与预测值如图4所示。本文在近十年各品类能源消费占比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十年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其中,煤炭消费占比预计将持续下降,2030年预计占比将低于47%;预计石油消费占比降低至11.4%左右;在未来十年,天然气与其他能源预计还将快速发展,2030年预计占比为19.5%和22.2%。就整体而言,至2030年,清洁能源(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占比预计将达到41.7%[8]。

(二)基准情景下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预测

根据对各能源行业、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预测如表2所示,2020—2030年,除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业以外,其他行业能源消费量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受能源结构改善、产业升级转型等影响,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业的消费量可能持续下行。而由于中国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断丰富的多元化能源消费需求,生活消费的用能将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77%。

(三)乐观情景下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预测

表2 基准情景下各行业能源消费量

根据在乐观情景下的预测如表3所示,在经济承压相对较小的情景下,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业的能源消费量仍然呈下降趋势,但相对于基准情景,二者下降幅度均变小。此外,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业的能源消费量下降幅度依然是逐年加大的。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业以及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量则有明显的提高。其中,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消费量将可能由基准情景下的下降趋势变为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经济承压的减小和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中国进口汽车的价格更趋于平稳状态,非金属矿物制品需求上升,汽车的消费量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的产量将逐渐回暖。

表3 乐观情景下各行业能源消费量

(四)悲观情景下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预测

根据在悲观情景下对各能源行业、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预测如表4所示,在经济承压较大的情形下,2020—2030年,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量普遍低于基准情形。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业以及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量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的能源消费量上升趋势较其他行业相比而言较小,年均增长率约为0.81%。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和汽车制造业的能源消费量仍然呈下降趋势,并且黑色金属冶炼业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年均降幅可能达到5.89%。其中,汽车制造业的下降幅度是呈逐年增大的趋势,因为在悲观情形下,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加深,进口汽车的价格会上升,中国进口汽车的价格被抬升,汽车的消费量会逐年减少。此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的预测能源消费量将可能由基准情形的增长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

(五)结论

经济承压背景下,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消费强度呈下降趋势。在基准情境下,2030年之前能源消费的总量预计将仍然维持小幅增长的态势。并且,随着GDP增速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能源消费强度将继续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与中国近年来密集出台的一系列鼓励节能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密切相关。

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例逐年提升。在基准情景下,非化石能源的所占比例在2030年有望达到22%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已经成为能源消费总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驱动力。未来,能源消费结构还将不断完善,对于清洁能源的利用还将获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

经济承压将对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量产生普遍的影响。根据各主要能源行业与能源密集型行业与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量的预测结果,在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如此,有色金属冶炼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以及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量依然将持续上升。

四、政策建议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当前中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适应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着重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地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推动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进一步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同时,还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漂移”,借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部分低附加值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这既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又有利于实现低碳发展和环境友好的目标。

促进科技进步,稳步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各地方政府、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科技发展,多措并举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强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推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并开辟出适应国家能源政策和电网运行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消纳道路。

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建设,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战略对接,给中国能源“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要求传统石油企业深化与国际友邦的能源合作,还为风电以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提供了发展指引。在推动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有效互动和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国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进一步发挥外资的优势作用,尤其是在优化进口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9]。而适度增加特色优质产品进口,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也能适应于国内的消费升级。扩大相关领域的贸易规模,还将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收支平衡的实现。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当前中国的能源储备和供应结构还未能完全匹配于自身的能源消费结构,甚至矛盾还在不断地加深。此外,中国的发展也正面临风云变幻且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10]。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以及部分国家兴起的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正从多方面冲击着现有的能源供应格局。这也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下,以及在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在天然气和石油等能源的进口方面,仍然存在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因此,为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还应进一步深化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将中国的能源发展融入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抵御潜在的安全风险。

猜你喜欢

消费量能源消费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40年消费流变
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天胶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新消费ABC
全球棉花产需预测继续下调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