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言尽显风采

2020-04-14黄泓雅

少男少女·校园 2020年4期
关键词:用典范仲淹典故

黄泓雅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对我们来说读万卷书,就是行万里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常用典故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为官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小时候学到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故事,到中学时期学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我一直为范仲淹的清正廉洁所折服。再看如今,在乡野,在荒原……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他们奔波劳累的身影;在被大火吞噬的森林里,30名扑火队员壮烈牺牲。这便是担起责任的英雄,是我们崇尚的英雄,是国家的英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一时之利勿谋也,利在万世则谋之!”在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在谈为官之道时经常引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范仲淹这句名言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其实无论是官还是民,都应怀有这样的情怀,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听到这一句是不是很容易联想到那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的,世界万物都在更新,春天万物复苏,树林里新长的叶子催换。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一千古名句,寓意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新叶”“后波”一样,生机勃勃。我们站在无比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蕴上,具有强大的动力,中国的未来尽是生机。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时,多次引用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观点。天下万物不尽相同,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就像迎春花在初春盛开,荷花在盛夏吐蕊,野菊在深秋绽放,腊梅在寒冬含苞,它们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同样,人类文明有其生存的道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世间万物都共同在成长,虽然在同样一个环境里边,但都没有害处,要并行不悖。再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国之间也紧密相连,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百花齐放才能迎来美好的春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在《礼记》就已看过学过的名言,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率最高的一则典故,多用于中国外交政策的阐述,旨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中国文化当中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天下”是指全世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对此,我国积极推进建设“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建立友好伙伴关系,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合作,加强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已在路上。

典故凝練了中华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时间的考验,能以最精炼的句子折射出最深奥的道理。随着我慢慢长大,我越来越认识到典故的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引经据典呢?一是善于用典让我们的语言更具气度,让普通的话语具有不一样的魅力,这样我们的语言才更有力量。二是精于用典能传承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挖掘其以往所没有的内涵,与时代相结合。这样才能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运用典故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引经据典使我们贯通古今,以经典思想作为我们的支撑,让我们活得更自信,走得更有胆气。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典故,底蕴深厚,其用典的艺术又是如此的有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了起来,让我们重温经典,学习经典,一言中便有风采。

(指导老师:邓碧娴)

猜你喜欢

用典范仲淹典故
范仲淹画粥苦读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用典犹如用比兴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范仲淹苦读轶事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