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5G有关的两个流言
2020-04-14
流言一:5G载频是毫米波段,毫米波对眼睛伤害很大,可导致黄斑变形,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失明。
真相:毫米波指的是波长在1~10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对应的是30~300GHz之间的无线电频谱。我国三大运营商5G通信运用到的是中低频,频段在3~6GHz之间,属于厘米波段,并非网帖当中提到的毫米波。
关于手机电磁波产生热能的问题,业界早有评判标准,通常用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值,即电磁波能量吸收比来表示。以6分钟计时,规定每千克脑组织吸收的电磁辐射量不能超过一定標准,这个辐射量也包括电磁波的热效应。美国的标准是1.6W/kg,欧洲则是2W/kg。SAR值越大,表示对人体影响越大。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2W/kg的标准,超过此数值,手机是不允许入市销售的。实验数据表明,华为、苹果等国内外品牌手机,其SAR值均远低于国家标准,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流言中提到的“黄斑变形”也不准确,这种疾病的准确名称是“黄斑变性”,是老年人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在临床中,由于用眼不当导致的黄斑损伤,只有在登山者爬雪山且不戴护目镜等极端条件下才可能出现。
流言二:5G时代,网络通信速度非常快,因此家中、单位里使用的WiFi网络再无用武之地,可以丢弃了。
真相:5G和WiFi各有优点,目前阶段二者互为补充才是最佳选项。5G的网速的确超过了现在的千兆家庭互联网宽带,但对于室内环境的信号渗透有所不足,而室内网络通信恰恰是WiFi的强项,自有其用武之地。
有关数据显示,1G频率为800MHz,5G频率则可达4900MHz。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衰减也越快,更容易被障碍物屏蔽。这就意味着,仅凭室外基站,5G很难完成室内信号覆盖。5G基站最多能覆盖约1平方千米,只有4G基站的一半多。
5G时代的一个“标配”是室分设备。室分设备就相当于5G的室内微型基站,可将信号相对均匀地分布到室内。与宽带入户类似,未来三大运营商要想将5G基站和室分设备安装到小区里和楼道内,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
而且在目前阶段,5G流量资费不低,但是基于有线宽带的WiFi不存在这个问题,相当于无限流量。因此,公司、餐厅等对于网络流量需求很大的固定场所适合采用WiFi,5G则更适合个人通信的灵活使用。
(摘自《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