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食疗概述
2020-04-14程音
程音
【摘 要】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最为密切相关的疾病, 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控制血糖, 甚至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获得治愈。正如《千金方》中所说: “能慎此者, 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中医食疗在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以五脏为中心,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将不同食物进行合理配伍,能调節生理机能、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其理论沿革至少有3000年历史。中医较早认识到饮食与糖尿病的密切相关,在中医食疗理论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食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1
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目前, 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亿, 我国糖尿病病人总数亦已超过1亿。因此, 如何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已是当务之急。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具有以下特点: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肺消”、“消中”等范畴。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立论,从肺、胃、肾辨证论治。消渴病在传统“阴虚躁热”、“三消分治”的基础上,现今又有多种学说创立,如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胃论治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释了消渴病的中医病机及治疗重点。对糖尿病的治疗倾向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病机及基本治法的认识亦趋于多元化。
1 理论溯源
中医学起源时已有“药食同源”、“医药同源”的观念,既为本草学形成打下基础,又成为后世食疗理论之滥觞。西周至春秋战国,中医食疗已初具概貌,周代已有“食医”、“疡医”、“疾医”、“兽医”之分。《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药用食物约50种,并载食疗方剂6首。《内经》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了饮食不节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在治疗方面,强调指出消渴病人要禁食高粱厚味。如《素问·腹中论》谓:“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已注意到了控制饮食的重要性。隋唐为中医糖尿病食疗发展早期阶段,孙思邈《千金要方》专设“食治”篇,分果实、菜蔬、谷木、鸟兽四门,对各种食物作了分类介绍,内容涉及食治、食养、食禁等各方面。《千金方》提出消渴乃嗜酒之人,“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瞰无度,积年长夜。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干枯,在人何能不渴。”明确指出消渴病与饮食有关。认为消渴病“小便多于所饮”的机理是内热消谷,“食物消作小便”所致,为饮食控制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将饮食治疗放在首位:“治之愈否,属在病者,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并明确提出限制咸食和面、米及一些水果的饮食治疗原则。
2 中医病机研究
2.1 糖尿病的主要病机
阴虚燥热是古代糖尿病的主要病机,由于降糖西药的出现,阴虚燥热已不是现代糖尿病初发阶段的主要病机,因此,治疗要突破三消辨证,按现代糖尿病的实际证型去辨证治疗。认为糖尿病的演变过程可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但是络脉瘀阻在各个阶段是时刻在发展的,所以要全程兼顾活血化瘀通络。运用循证方法对消渴病的病机进行了分层梳理,即从经典理论证据、临床表现证据、各家经验证据、临床治疗证据、方剂实验证据中求证消渴病科学的病机内涵,与消渴病病机相印证。结果显示消渴病基本病机为五脏虚损,气化失司;关键病机为三焦郁滞,气机失运。
2.2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研究
朱章志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因虚而发生,因实而发展,虚实夹杂,恶性循环所致,而正气虚损是主要原因之一;脾胃功能失常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基础;肝失疏泄是加重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痰浊、瘀血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关键环节。将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证型分为肝气郁结、肺胃热盛、肝肾阴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等。陈维铭等就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且各证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脾虚湿阻型与胃热湿阻型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明显高于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
3 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础
3.1平衡观
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来源于祖国医学, 它的思维模式与西方分析解剖的观点不同, 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如果将西医分析解剖看作是从微观入手的话, 则中医整体观往往是从宏观入手。因此,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中的平衡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第一,《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通过养、助、益、充, 从宏观上阐述了各类食物之间的比例要平衡。第二,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认为寒凉食物可以清热,但易伤阳;温热食物可以去寒,但易伤阴,强调寒凉温热阴阳平衡。第三,《遵生八笺》说:“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 必致亏损。”故应保持甘酸苦辛咸五味平衡。第四, 《饮膳正要》中说:“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 饥中饱……”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 也不能“不及”,这两种情况都是饮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贪食。以上可见中医平衡观有着独到的见解,内涵更广泛,也更直观,但缺乏西医平衡膳食的精确性。
3.2辨证施食
中医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中医对糖尿病认识的基础上的。现代所称的糖尿病,大抵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病发生的基本病理机制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中医糖尿病饮食治疗根据阴虚燥热这一基本病机,在饮食上宜选择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功能的食物。如菠菜、萝卜、苦瓜、冬瓜、粟米、山药、猕猴桃、荸荠、海参、鲤鱼、田螺、乌骨鸡、鸭肉、鹅肉、兔肉、牛奶等。慎食辛辣助热食物, 如姜、椒、韭、酒等。提倡清淡饮食, 避免“甘肥厚味”。有痰者,可常食一些化痰食物,如萝卜、梨子、杏仁、丝瓜等, 同时限制猪肉等生痰食物。有血瘀者, 可常食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 如紫茄子、红菜苔、藕、玫瑰花茶等。以食物四气五味、寒凉温热等之偏, 来纠正患者疾病之偏, 从而达到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临床研究
4.1现代营养学在中医食疗中的应用
现代中医营养食疗学是建立在古代食疗本草学和有关食疗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基础之上,把现代营养学运用到传统中医食疗中的一个新的学科,为中医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丰富手段。
西京医院以中医食疗药膳治疗2型糖尿病38例,分为阴虚热盛证、肾元不固证、肝肾不足证,并以相应的食疗方药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2型糖尿病的血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观察中医食疗药膳组治疗后,两组病人空腹血糖有明显差异(P <0.05),中医食疗药膳配合治疗2型糖尿病优于常规饮食治疗。
张海波采用食疗辅助治疗糖尿病,阴虚燥热选用梨汁饮、菠菜银耳汤;气阴两虚选用长寿粥(粳米、黄芪、生姜、山药、米)、山药南瓜粥;肾阴亏虚选用玉米须龟、天冬枸杞粥;阴阳两虚选用芡实核桃粥、枸杞炖兔肉,疗效较好。
4.2验方及单味药
中医认为食物与中草药是不能决然分开的,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择相应药膳, 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对属上消者, 表现以口渴多饮为主症,药膳可选用: ①茅根6g,煮汤加藕汁1杯服用;②生地黄、桃树胶各30 g ,煎服,或单用桃树胶60 g,用冷水浸泡30 min 后文火煎服。对属中消者,表现以多食善饥为主症,可选用:①黄连9 g,冬瓜皮33~ 66 g, 麦冬50 g, 煎服;②黄连末用鳝鱼涎液调和成丸,每次7丸,每天3次口服。对属下消者,症见多尿、尿浊,药食可适当选用: ①蚕蛹粉5~ 9 g吞服;②蚕茧壳10个煎汤或荔枝核30 g。其他如猪胰炖山药、枸杞褒黄鳝、燕麦山药粥等均可选用。
中医食疗中寒性食物多为蔬菜及部分水产品如海带、蛤蜊、蟹等。部分蔬菜据研究有辅助治疗作用,如苦瓜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具有类似胰岛素的生物特性,蘑菇类性味甘平,入脾、胃经,富含蛋白质、多糖类及微量元素锰、锌、镁、锡、硒,有安神降压、降血糖作用。寒性水产品多属介壳类和肢节类,这类食物中多含纤维素,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而至排便及胃肠痉挛,与中医中遇寒则冷痛泄泻相符。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姜、韭菜等,此类食物产热量高,或含有辛辣素、挥发油等,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畏寒、肢冷等症状得以改善。
5 展望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广泛用于临床。糖尿病患者时有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心悸烦躁等症状,单纯应用现代营养学饮食配方和降糖西药虽然能够改善血糖,但是临床症状往往难以缓解。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据病人不同的体质,采用相应食物进行调治,以达补偏纠弊之目的,在改善癥状及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中医理论的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案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及饮食习惯,比基本饮食方案更具有优势,发展及完善中医糖尿病食疗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
参考文献
[1] 谭兴贵.中医药膳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1-2.
[2] 何裕民. 论现代中医营养学的诞生与学习意义[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7(4):29-31.
[3] 杨喜忠, 孙静, 杨林, 等.中医食疗药膳治疗Ⅱ型糖尿病38例疗效观察[ J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9, 31 (5) :256-257.
[4] 孙万森, 吴喜利, 杨成志.消渴病病机循证研究.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5年
[5] 陶枫.脾与糖尿病探微.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5年
[6] 李新兰.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虚从瘀论治浅探[J] .辽宁中医杂志.2006, 33(3):2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