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4-14王丽
王丽
【摘 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校门诊部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01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1.6亿居民患有原发性高血压。[1]该病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在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引起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如何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使其保持在目标水平,保护靶器官,延缓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各级医疗机构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其临床效果观察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校门诊部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2.1±2.4)岁,病程1.5-14年,平均病程(6.3±1.9)年;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3.2±3.1)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6±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全、精神性疾病者。治疗依从性好,自愿配合回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未服用过降压药物或已停用原降压药物2周以上。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5mg,每日一次口服;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12周为一疗程,每周至少监测血压一次,每4周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有无头晕、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显效:治疗后收缩压降低20mmHg以上,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收缩压降低10-19mmHg,且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收缩压降幅少于10 mmHg,血压未恢复正常。显效加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SBP、DBP的数值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SBP、DBP分别为(127.8±8.1)mmHg、(79.6±6.7)mmHg比对照组的(139.4±8.7)mmHg、(88.7±8.4)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9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出现1例头痛,2例消化道症状;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踝部水肿,3例面部潮红,2例消化道症状。均无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测异常。经对症处理不适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继续治疗全疗程。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和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至靶目标范围,能使心血管获益更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进一步降低。[2]临床中单药治疗,往往血压控制不理想,为了达到目标水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两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本研究选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用药方案。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第三代钙离子拮抗药,阻断钙离子通道,松弛血管平滑肌和心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直接扩张动脉起到降压作用。缬沙坦是一种非肽类强效和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起到阻断血管紧张素影响下的血管收缩及血管平滑肌增生的作用,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故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互补降压作用。缬沙坦对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可部分阻断氨氯地平所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还能减轻和抵消氨氯地平引起的踝部水肿。[3]本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与缬沙坦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使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到91.8%,而且联合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比单纯氨氯地平治疗的血压值更理想,平均血压达到目标值130/80mmHg以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該联合用药既加强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比单药疗效更佳。此联合方案高效、安全,是优化的联合用药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祈彦梅.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13):142-143.
[2] 诸葛瑞琪, 刘梅林 .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高血压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 26(9):488-491.
[3] 赵玉环.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2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