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做中学”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2020-04-14黄跃宏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当具备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观察和思考,并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意义,掌握数学应用,最终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三个方面开展“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旨在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做中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指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这恰恰离不开学生的“做中学”的实践策略。因此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说,在教学汇总坚持以“做”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获取数学知识的“做中学”活動,就显得意义深远,作用巨大。
一、 领悟核心素养内涵,确定“做中学”教学目标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做中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掌握不深,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两者的联系不了解,以至于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学生对其中抽象性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揣摩,并有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所以教师要加强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明确“做中学”教学目标。
一方面,经过数学核心素养理念,加强对“做中学”教学形式的认知,利用做中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点在于下面两点,第一,多做,即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思考与实施,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第二,重视学习,即整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延伸到跨学科内容的掌握,并且要与生活中常见事物有紧密关系。作为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做中学”则以学生为本,将学习、实践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如“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单元教学中,都需要多个方面知识点的整合,通过不断的“做”与“学”,以创新理念与方法激励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设置多个学段的教学目标。第一,1~3年级,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帮助低年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经验,并能在班级中与其他学生合作,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做”,完成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进而丰富生活经验。对于此阶段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将学生为主体,利用有效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能在交流与沟通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活动。此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任务,而是通过知识点的整合与运用,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素养。因此在实际课堂中,需要分析教学内容的教学与数学哪方面素养有关。教师与学生一同设置旅游计划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如时间、费用、路线等方面的安排。此对学生数学能力要求很高,通过此,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数学知识点,并增强核心素养能力。第二,4~6年级,此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主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过程与经验积累,此与培养目标相吻合。如,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高年级学生要尝试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并找出其中蕴含的数学价值,通过此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只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做”中扩展数学思维,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便于后期的学习,另外通过做种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结合旧与新知识点,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 瞄准核心素养特点,灵活运用“做中学”
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掌握核心素养的特点,并结合小学课堂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优势,择优选择教学模式,转变传统单一、枯燥传输式教学手段,缩短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以问题探究模式为例,教师设置问题环境,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掌握知识点,了解数学的本质,利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数学单一知识点的讲解中,通过“呈现问题情境-动手实践-创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完成教学。
《量一量、找规律》课堂中,创建情景为: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买东西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弹簧秤称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中发现,不同质量的物体,弹簧伸长的长度有所不同。其次,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制称量工具,此处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并在交流沟通中,分享经验,开阔眼界。当学生总结出结论后,动手操作,边实验边记录。再次,创建数学模型。当学生记录数据后,就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构建数学模型,挖掘其中的规律,有效归纳与在总结知识点,教师此时有效引导学生思想,找出称量过程中的等量关系,即:原始长度+伸长长度=总长度,最终得出结论。最后,沟通表达,学生“做”后,教师带领其总结知识,通过问题“我们的生活中都哪里运用到这个知识?”“经过对此知识点的了解,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捷?”等等,此问题帮助学生将动手操作与理论知识整合,从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基础上,找出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分析与推断等行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三、 追踪核心素养发展,精准实现评价手段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此阶段能力呈螺旋式上升,以往教师利用试卷成绩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此评价方式显然过于单一。“做中学”教学形式的运用与传统课堂不同,其评价模式也有要有所创新。可以开展“做中学”活动中,全程进行跟踪评价,此不但体现在课堂互动中,还有课前设计、主题活动中,都要进行有效评价。基于此,教师要创建有效评估机制,进而科学执行教学行动。通过实践活动,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并摒弃传统以成绩衡量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从教师角度分析,先确定教学内容是否有价值,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正确,并以此有效评估整体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进而在课堂中引导其自主探索,坚守“做中学”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走在这样的实践之路上,坚持不渝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参考文献:
[1]孙会军.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54.
[2]马景祯.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52.
[3]林高明.核心素养: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历程[J].教师博览,2017(2):49.
作者简介:
黄跃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县湖西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