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传播

2020-04-14刘小亮王洪春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

刘小亮 王洪春

摘 要: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思想趋于更加多元化,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部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不强,这与党的革命传统教育不够深入,红色基因缺乏有效传承息息相关,这严重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着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上饶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方志敏精神的发源地,拥有闽浙皖赣革命旧址群、上饶集中营旧址、红军岩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因此,新时代下上饶如何做好“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系着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动力,关系着“大美上饶”的持续建设,关系着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红色文化 传播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2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8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8.2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8.19亿,约占中国网民的98.6%,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人均每天上网已达4个小时”,移动互联网已经人们接受外界信息、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伴随着5G网络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将深刻改变着舆论的传播方式,改变着信息的传播生态。习总书记指出:“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只有紧跟时代,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快车,才能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的有效力,也才能更好地彰显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一、“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共同创造,是凝结马列主义、中国实际与中外优秀文化的文化形式。“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历史认同感的需要

红色文化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和抗争史,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一桩桩惨案历历在目,“南京大屠杀”、“平顶山惨案”、“四一二惨案”等,无数人民群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是血与泪的教训;为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方志敏、夏明翰、赵一曼等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在黑暗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才促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在新时代,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就是要架构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唤醒尘封的记忆,铭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先辈们敢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红色文化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成长史,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民族的解放与独立、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历经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每一次的巨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因而,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从心底上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幸福生活”。

2.弘扬社会主旋律的需要

当前社会的主旋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其精髓包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体而言,包括24字要求。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集体、个人分别作出8字要求,但对于人民群众来讲,这依旧是理论层面的导向,仍然是抽象化的概念,缺乏可参照性的标准。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的集体体现,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形象来讲,红色文化即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物、事、魂”,这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鲜活化的表现。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具体的人物、场所、事迹、精神感知社会的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借助移动互联网,更加能够把弘扬社会的主旋律转化为红色文化中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段段催人泪下的语音以及一个个场景再现的视频,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理论说教为行动感召。

3.促进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即将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文化产业也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点。而红色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中不仅蕴含着真实可见的革命旧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而且还蕴含着革命先烈们伟大的家国情怀和永恒的时代精神;同时,红色革命老区大多数位于革命老区,生态优美,适宜发展旅游观光。把红色教育与绿色旅游相结合,寓文化熏陶于观光旅游当中,既有利于增强国民体质、传播红色文化,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消费需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还有利于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变红色文化为绿色发展,从而促进革命老区优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上饶“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上饶市不断加大以“方志敏精神”为重点的红色文化宣传力度,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打造了一些亮点,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方志敏干部学院顺利建成并开班,从基础上保障了“弘扬方志敏精神”基本设施;如关于方志敏精神的电影《信仰者》获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荣誉影片奖”;12集红色动画片《可爱的中国》播出,弋阳腔《方志敏》创作完成等,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方志敏精神的传播,初步形成了上饶红色文化品牌,扩大了上饶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但就“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来讲,主要还存在如下问题:

1.传播效果不佳

一方面,整体传播受众面不广。当前方志敏精神的傳播受众面主要仍以体制内工作人员为主,体制内人员又以本省和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受众面辐射全国的影响力较小,辐射国外几乎不存在。以方志敏干部学院为例,开设的党性锻炼班,基本以体制内的党性锻炼班为主,涉及到学生、工人、企业工作人员的培训班较少;以电影《信仰者》为例,虽然电影口碑不错,票房达到1160万,但观影人群中本省、本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占比较大,缺乏在人民群众当中产生较大影响力。另一方面,手机传播程度不高。当前,关于上饶红色文化的传播,虽然是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但手机网民的影响有限,手机传播仍主要通过体制内工作人员朋友圈链接的转发,没有很好地引起手机网民的关注,没有激发人民群众的转发热情,基本停留在同一个圈子里的人转发同样的内容查看同样的内容。

2.传播形式单一

当前,上饶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虽然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字,特别是关于方志敏精神的宣传,已经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不仅有方志敏研讨会、专题刊物,还有方志敏电影、纪律片,也有方志敏动漫,较好地提升了方志敏精神的内容,促使红色文化宣传一定程度上體现了时代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但方志敏精神网站、专题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灵活、快捷等宣传方式仍较为缺乏,仍然以单点宣传为主,没有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文化移动互联网传播格局,音频、视频、直播、论坛等移动互联网传播必备手段仍缺乏充分运用,包括“上饶红色文化”专题微信公众号仍未开通,从而导致大众了解上饶红色文化缺乏专业、权威的网络平台,进而影响上饶红色文化传播的整体性、系统性、专业性。

3.传播内容精品不多

对于移动互联网网民,传播的精髓并在多,更在于精,能够引起共鸣的精品之作将会瞬间引爆网络舆论场。当前,上饶红色文化传播虽然有过一些精品,如八集纪律片《方志敏》,董卿、朱军等诵读的《可爱的中国》以及电影《信仰者》,但在快餐化的互联网关注当中,这些精品之作的传播效应也是转瞬即逝。因此,要让上饶红色文化引起广泛共鸣,就必须持续不断更新传播的精品之作,特别是精品中的精品。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手机网民的关注点在于制作精良、内容简短、形式接地气的图片或视频,内容不宜过于高大上、时间也不宜过长,需要运用人民群众喜闻悦见的方式制作符合大众需求的红色文化内容,这样才更符合互联网传播的规律。

三、上饶“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1.更新换代,完善“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建设

一是打造一个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江西红色文化”APP。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上饶,南昌、吉安、赣州、萍乡等地红色资源都各有特色,上饶红色文化的传播,要跳出上饶来宣传,要着眼全省来布局。当前已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建立红色网站已比较滞后,手机app软件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但倘若依托本市资源建立红色文化app,那么资金投入较大、运营维护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流于形式。依托全省资源,集结全省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红色文化app,有利于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有利于实现红色文化传播共赢。同时,App必须具备结构设置清晰、运行速度快、信息专业权威、信息更新及时、信息内容多元、保护个人隐私、兼容性强等特点。只有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红色宣传平台,才能高度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二是建立一个掌上宣传平台——“上饶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江西红色文化App主要适用于全国体制内的党员干部、红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对红色文化感兴趣的人民群众。而微信公众号主要针对千千万万个手机网民,针对上饶红色文化进行系统、详实的梳理,网民只需关注即可。传播方式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动漫以及游戏,促使上饶红色文化与移动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达到普通网民能够快速、准确、系统、专业地接收上饶红色文化信息。

三是建立一个专业的宣传工作群——“上饶红色文化”推广群。此群主要成员应抽调各县市区宣传工作的精干人员组成,主要致力于推广上饶红色文化。群工作应分工明确,及时收集全国各地红色文化传播的新思想、新做法,及时了解网民关于红色文化传播的意见建议,及时策划“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的新方案、新举措,促使上饶红色文化声名远播,实现把上饶文化品牌做大做强。

2.丰富创新,构建“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的生态系统

一是定好盘子,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谋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事关整个上饶的长远发展,必须在发展方向、传播内容、组织架构、实施方案上进行谋篇布局。发展方向应进行高位推动,主要领导牵头制定规划;传播内容上应广泛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组织架构上应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实施方案应明确实施单位、任务要求、奖惩机制,定岗定责定人。

二是筑牢根基,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内容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涵盖各县市区红色文化,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面,由面连成体,实现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综合化、立体化的红色文化知识库。以方志敏为例,传播内容既要涵盖方志敏生平事迹、精神内涵、时代价值、人物关系的研究,也要加强方志敏与上饶文化、方志敏与上饶发展、方志敏与中国革命、方志敏与中国共产党内在关系的研究,以便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方志敏的光辉形象。

三是搭好枝干,扩宽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传播形式应根据传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方式不应只局限于观看文献资料或视频、开展培训讲座、举办研讨会、实地查看等,应全面融入移动互联网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创造,如在设置话题进行微博讨论、让人民群众进行网络直播、制作红色动漫或微电影、开发方志敏闹革命或上饶集中营斗争游戏,剪辑方志敏的名言警句微视频等,将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人生启迪、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提升传播的知识性、趣味性,以人民群众喜闻悦见的形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四是用心耕耘,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用心耕耘,才能静待花开。传播效果的提升,需要做好几个用心:第一,用心打磨传播内容,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传播内容足够好,就不会没人知晓,好的传播应符合实事求是、主旋律正能量、接地气三个标准;第二,用心研究传播对象,追求私人定制。应组织人员精心研究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根据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特定人群喜好制作、推送不同的传播内容;第三,用心保护好、开发好本土红色文化,根深才能叶茂。红色文化线上传播依存于线下实地、实景、实人,对革命旧址的保护、对革命后代的关心照顾、对革命地区的脱贫致富,线下工作开展的成效是线上传播成效的根本保障,以线下开发的良好口碑助推线上宣传,以线上良好宣传带动线下的红色旅游发展,最终形成“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的良性发展。

3.引进培育,打造“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的专业队伍

习总书记指出:“念好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的竞争,追根溯源是人才的竞争,打造上饶红色文化品牌,必须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一方面,注重吸引“外来客”。移动互联网是新事物,需要创新精神,年轻人是创新的主体。加大力度吸引一批懂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专业技术扎实、创新能力强的高端人才到上饶来,为上饶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对于特定的人才应给予特殊的待遇,做到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让人才以技术、身份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的利益分配当中;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让特殊人才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当中自由流动;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机制,积极出台特殊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配套服务政策。

另一方面,注重培育“自家人”。本土人才是打造上饶红色文化品牌的主力军,特别是对于上饶红色文化的研究,本土人才了解更加透彻、细致,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建立本土红色人才库,把本地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才纳入其中,进一步挖掘方志敏、集中营等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形成系统、全面、详实的上饶红色文化体系;同时,加大政府、经费投入,为乡土人才发展创造条件,对红色文化传播具有突出贡献的应给与奖励或优先提干。建立良好的传帮带机制,在上饶师范学院、上饶市委党校、方志敏干部学院等院校应开设上饶红色文化人才培训班,注重以老带青,为上饶红色文化的传播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作者简介:刘小亮(1987—),男,江西吉安人,研究生学历,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中共上饶市委党校文史与统战教研室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党建与社会学。

王洪春(1975—),男,江西上饶人,上饶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