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养分增添力量

2020-04-14胡爱莹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胡爱莹

摘 要:安徽省是一块红色革命热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皖南地区活跃着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安徽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主战场。这里走出了128位开国将军,其中安徽省金寨县59位,六安34位,均列入全国10大将军县。从革命先烈的精神中汲取养分,积极将红色文化传播给学生与广大青年,提高社会主义接班人精神品质,为我国伟大的复兴梦注入新鲜活力。

关键词:中国革命历史 养分汲取 增添力量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1

在党的发展中应该将历史作为教科书与清醒剂,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反射未来。通过铭记历史鼓舞自己,需要通过思考历史,汲取养分,增添力量,应该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社会不断发展。感念先辈为人民解放做出的抗争,深切体会国与家的

关系 [1]。

一、保护红色遗迹,加强宣传力度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安徽地方党组织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先烈们不断谱写革命赞歌,为我国革命历史增添许多绚丽的色彩,并为后人留下大批革命遗迹。在五四时期、国内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学生运动,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蕴含着安徽人民和共产党一往无前、艰苦奋斗以及不屈不挠等革命精神,不断滋养着安徽人民。根据省党史办公室以及其他部分介绍,当前,我省对革命遗址保护工作非常重要,构建健全保障机制,根据传承发展、抢救第一与保护为主的原则,并基于相关组织机构的前提下,投入充分的保证经费,对专家与各个部门进行协调,积极开展专题培训与宣传活动,通过普查全省革命遗址,确定全省革命遗址数量,并通过整理、发掘等形式获得大量音像、图片、文献等资料,对党史文物、革命遗迹展开抢救性修复。

据了解,被发掘的革命遗迹衬呈现出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多等特点,主要涵盖烈士墓、结构旧址等类型。据统计仅六安市的革命遗迹高达533余处,以保护级别角度来讲,省级保护遗址为12处,市级保护遗址为10处,县级文物保护遗址为26处。以利用级别角度来讲,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2处,省级为2处,市级为7处,县级为9处。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利用这些革命遗址,获取发展力量。

二、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社交活动

另外,相关机构应该开展面向社会的社交活动,积极走进社区,并将六安市独山革命旧址、新四军四支部旧址纪念馆以及其他革命纪念馆的部分藏品搬到社区进行展览邀请周边市民前来参观,同时由讲解员为其讲解,使小朋友、广大青年以及见证那段艰苦岁月的前辈们重温历史,感受在峥嵘岁月中,革命先辈和爱国志士的英勇。在社会活动中,小朋友们均表达了对先辈的感恩与敬佩之情,使得广大青年感叹人们稳定生活的来之不易,立志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肩负历史使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奶奶留下心酸、激动的泪水,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另外,相关机构可以设置革命知识竞猜环节,在轻松的氛围中向社会群众提传递革命知识,使其能够牢固历史、巩固历史,对于竞猜表现突出的群众,现场人员可以向其赠送一本《六安市革命历史集册》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三、走访红军后代,抢救红色故事

相关机构应该积极寻找革命先辈后代,积极了解其先辈为其讲述的革命故事,并将其编制为一个故事集册。比如,走访李特故居,通过与李特亲族交流,对李特早年的革命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等进行充分了解。进而掌握李特与乡民并肩战斗、共同生活的历程。并通过网络搜集以及走访现存革命先辈,对相关信息进行完善,对红军历史进行充分挖掘,以实现红色故事抢救目标,继续发扬红色精神。

四、走进校园,开展主题讲座,专题征文

相关机构可以走进校园,开展主题讲座活动,由机构领导主持,邀请此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可以将主题设定为“中国共产胜利的原因”。在主題活动中,专家学者将中共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作为素材和参照,并与革命使其残酷的斗争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借助乌凤沟战斗、苏家埠战役等鲜明事例为学生讲解革命时期,尤其在革命低潮期信仰的重要性,揭示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历程。从建党初期发展到现在,我党党员人数已经超过8千万人。我党能够发展至今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战斗、服务的路线与宗旨,同时,把人民生命、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我党能够获得群众的支持。

另外,在主体讲座结束前,可以为学生设置“寻访红色足迹”主题征文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处以上革命遗迹参观,并讲述参观过程中的感触,除了乌凤沟战斗遗址、苏家埠战役遗址,可以向学生推荐金寨红军广场、独山革命旧址、霍山烈士纪念园、大别山革命纪念园等景区。要牢记习总书记的话:应该从学生抓起革命教育,在进行知识讲授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情感培育,保证红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实现我国伟大复兴梦注入活力。

五、回顾伟大征程,不断前行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能够通过与昨天进行比较,发现自身的变化,让学生与青年充分辨别曲直是非,对错黑白。同时也是无法让人忘却的画面片段,那些爬雪山过草地的老兵,那些为人民解放的革命先辈以及那些忘记小我、冲锋陷阵的军人等,革命先辈用热血与生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为党与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在两个一百年目标与中国复兴梦历程中,需要学生与广大青年跨越新的“草地”与“雪山”,使其不忘初心,不断前行,积极承担中国复兴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综上所述,通过相关学习活动与信念培养等,使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学生与广大青年等奋斗精神得到有效强化,保证工作人员、学生与广大青年能够汲取云岭新四军精神、习总书记知青插队精神、勇于创新、不怕艰难的精神等, 不断洗礼自身心灵,为本职工作补充养分。

参考文献

[1]钟伟.中国梦内涵的历史寻源[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213-214.

[2]王旭东.“创时代”要增添“创力量”[J].中国就业,2018(4):57-57.